从《为巴比祈祷》看宗教与同性恋 盲信才是人世间的地狱

文/老派假文青#老派电影推荐

「你必须对自己是谁感到高兴,上帝用这种方式创造了你并爱着你,教皇也同样爱你。」这几天梵蒂冈教宗Francis对一名男同性恋者说的话语,表达了宗教宽容性。(新闻连结:同性恋者没有问题!教宗告诉男同志天主如此造你,也爱这样的你)

谈到同性恋,有些宗教信仰无法苟同,这次假文青要介绍的电影「为巴比祈祷」就是建构在这样的基础──一个信奉圣经母亲与一个同性恋儿子。《为巴比祈祷》是2009的美国电影,由真人真事改编,内容在叙述一个男同性恋者向母亲出柜的过程,原先母亲坚持保守,但在悲剧发生后透过与牧师对话,达到内心的释坏,并开始推动同性恋相关运动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不多,但有着许多层次,着重在角色的内心转变,一个绝对保守的母亲是如何妥协的呢?假文青这次不爆雷,要来聊聊母亲的宗教同志观改变。《利未记》18:22:「不可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这本是可憎恶的。」《利未记》20:13:「人若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他们二人行了可憎的事,总要把他们治死,罪要归到他们身上。」原先,母亲强调圣经中对于同性恋及同性性行为的反对,无法接受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她带孩子进行一系列仪式:看心理医师、家中贴满标语、健康生活运动等等,希望可以治疗儿子的「病」,转为喜欢女性。母亲:「你认为上帝会赞许他们的行为?」牧师:「我告诉他们我的信念,那就是上帝会爱他们的本性。」母亲:「上帝的报复是很惊人的。」牧师:「祂的慈悲也是。」母亲首度求助牧师时,立场仍然很坚定,认为同性恋者是种错误。牧师委婉劝退母亲,表达他愿意和她讨论教义,但不愿让她激进地批斗一切想法。在电影里母亲非常相信自己的信仰,认为儿子的病态会使他坠入地狱,无法和其他家人一同上天堂,这个家庭不再完整。牧师:「圣经说忤逆父母或通奸者接该死,但是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妳真的还是这么认为吗?盲目的信仰有时才是最危险的。」母亲:「我从不质疑我的信仰,因为以前没有理由会让我质疑。」牧师:「有时质疑会让你找到更深层的信仰。」当母亲多次求助牧师时,心里已悄悄软化,其实她并非那么执著于圣经的字句,而是希望透过牧师的阐述,得到内心真正的慰藉,逃出自我捆绑的锁链。圣经的发想与撰写都来自凡人,全然地套用标准仍是用凡人来评断凡人,牧师表示圣经反映的是该时代的价值与现象,教义与诠释需要跟着日新月异,人们不能盲目地接受全部。「同性恋是一种罪。同性恋者注定永堕地狱。如果他们想改变,他们的邪恶方式可以被治愈。如果能抗拒诱惑,他们就会恢复正常。假如没有效果,他们只需要加倍努力。这些都是我在发现我儿子巴比是同志时跟他说的。当他告诉我他是同性恋,我的世界垮掉了。我做了一切能做的,想要治愈他的病。现在我非常痛恨自己没能多了解男女同性恋,知道我之前被教导灌输的,全部是偏狭和扭曲人性的诽谤。如果我能多做一番调查,如果我肯倾听我儿子的声音。当他对我推心置腹,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看着你们,满心悔恨。我相信,上帝对巴比的善良和爱心感到满意,在上帝眼中善良和关爱胜过一切。」最后母亲的告白充满对儿子的爱与亏欠,因为固执伤害了最爱的人,她希望分享自身经验及推动运动,让其他人不要发生相同的憾事。这部电影对于宗教的挑战度颇大,没有特定信仰的假文青感到有些意外,想必其他有着自己信念的观众会更加冲击。教义的部分留给酸酸们自行思考,也许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见解,我则同意牧师一句「盲目的信仰才是最危险的」。

关于台湾目前的同性婚姻法案,有许多保守人士仍无法接受,抱着一种「反正不是我家孩子」的态度,比方假文青自家的长辈,他们觉得同性恋是种选择、是种可治疗的疾病,而非天生基因注定,和本片的母亲相同,他们的抗拒来自于「与原先价值观的冲击」,没办法去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但这些想法长达多年已根深蒂固,难以轻易改变。愿两方能彼此谅解,起码达到互相尊重。另外,金塞量表是美国学家Alfred Charles Kinsey所制定的,他将传统二分的性别改成七种层级,不再用非黑即白的生理性别定义一切。

假文青觉得,同性恋及异性恋称号也可以省除,所有的感情基础都来自于「爱」的本质,也许不需要用词汇桎梏任何形式,无关乎性别、宗教、种族,只是两方的陪伴与承诺。

【老派假文青的粉丝页开张溜~点进来一起听音乐,看电影,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