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转会成果发表会:威权统治时期上层偏好会影响下层判决
促转会于今日举行「解码压迫体制:台湾转型正义资料库研究成果发表会」,与会发表者纷纷宣称,研究后发现威权统治时期蒋中正等上层统治者的偏好与指示,会影响下级机关审判结果,例如蒋中正曾核覆过的政治案件,终审结果有较高机率被判死刑。此外促转会发言人叶虹灵被询及促转会是否将延长任期时并未给出明确答案,只说正在盘点研议应持续的促转工作及负责机关,如有结果会尽快向社会报告。
促转会指出,台湾转型正义资料库以威权时期政治案件之受裁判人为单位,受裁判人总计13268人,统计显示,除了军法官之外当年政府高层也频繁参与政治案件审判,蒋中正总统参与次数最多,高达4101次。
中研院台史所博士后研究员苏庆轩指出,威权统治时期国民党政府频繁使用军事审判进行政治镇压,而刑度较重的案件必须将案件层层上呈交至总统府核定后才能确定,案件往上送之后,长官可同意或要求覆议。
成大政治系副教授王奕婷进一步表示,研究台湾转型正义资料库统计后也发现,当总统在前一年否决下级判决的比例增加时,当年参谋总长否决下级机关审判结果的机率提高,也更有可能对单一个案审判多次,直到参谋总长认为判决符合了总统的偏好,才会上呈总统,显示在领导人透过否决与再审表达偏好下,下级审判官员确实会调整对后续案件的判决,使审判结果更符合统治者偏好。
辅大法律系助理教授林政佑则宣称,从转型正义资料库及相关档案看来,判处死刑最多的几位军法官,在判决时并非一开始就强烈意图判死刑,往往依照军事检察官的起诉法条和事实予以判断,但在核定时,如果蒋中正有明确指示刑度,军法官会顺此倾向改判重刑,使军事审判变成蒋中正的意志贯彻;而如果蒋中正的核定没有明确指示刑度时,军法官相对而言仍有较高机会维持原判。
政大政治系副教授苏彦斌指出,当政治案件的终审日期在韩战爆发后六个月期间内,受审判人有较高的可能性被判处死刑,但也有较高可能性被判处无罪。另外,蒋中正曾核覆过的政治案件,终审结果有较高机率被判死刑。而本省籍人士被起诉机率较低。
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沈筱绮指出,资料库中共1152人被判死刑,但这当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在军事法庭的原始判决刑度并非死刑,蒋中正是否介入审判过程,很大部分决定政治案件受刑人的命运,他的决定曾带走99条受裁判人的生命。
促转会兼任委员徐伟群强调,促转会面对加害者,要厘清加害体制、加害行为和加害者之后,再对其究责,促转会委托学者研究,就是在进行前三项厘清,学者认为下级审判者会「揣摩上意」的研究结论可提供厘清加害者的相关线索与思考方向。
此外促转会将于今年五月任期届满,媒体询问促转会发言人叶虹灵,促转会是否打算继续延长任期?对此叶虹灵并未给出明确答案,只表示促转会正在就促转任务与组织形式进行盘点,研议哪些工作一定要持续、该持续者应由哪个机关负责,并正在积极协调中,盘点后如有结果会尽快向社会报告。她还指出,促转会正与国防部协商,希望能约时间会面讨论移除两蒋铜像与取消中正纪念堂仪队表演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