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杂志/耳鸣是救命的警铃!九成能治好

出处:康健杂志200期作者/林贞岑图片/陈弘岱

30多岁、活泼开朗的电脑工程师Allan出现耳鸣已经8个月,他到处寻医找不着原因,吃药、打针效果不大,有时反而耳鸣得更大声。他试过放松去旅行,果真耳鸣状况好转许多,但回来工作后又故态复萌。挥之不去的耳鸣让他频频发脾气、睡不好、焦虑,工作生活全被打乱,医生告诉他耳鸣不会好,他想到这辈子都要受耳鸣困扰,难过到无心上班。

连医生也怕耳鸣。「医生看到耳鸣病人就想赶快脱身,」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耳鼻喉科医师坦承,现在台湾普遍看病不到3分钟,多数医生不愿把心力花在效果有限的耳鸣,有时干脆告诉病人「耳鸣不会好」,造成病人恐惧,或开镇静剂安眠药暂时压制症状,长久下来造成耳鸣病人药物依赖成瘾的恶性循环。

受耳鸣困扰的人不少,根据英国官方统计,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有耳鸣困扰。如同耳鸣(tinnitus)拉丁文原意铃响,想像耳边突然出现不停歇的铃响声音量时大时小令人困扰,且迄今尚无有效方法解决,多年来被视为无解难题。

缺乏对耳鸣的正确认知是主因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指出,耳鸣不是病,而是一种症状、生理现象,会伴随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可能是药物副作用,或是身体健康亮红灯结果

害怕耳鸣?大脑惹的祸

新近研究发现耳鸣与大脑听觉皮质的异常活跃有关,从前端负责收集声波内耳毛细胞到末端大脑皮质出问题都可能造成耳鸣,且65岁后碰上耳鸣机率高达三成,精神科医师陈丰伟就曾贴切形容,「耳鸣是一种过度活跃的知觉,」虽然病因难找、不易根治,但耳鸣带来的不愉快经验却有机会获得改善。

如同疼痛,耳鸣的严重程度会受到主观感知影响。美国《预防》杂志指出,因为耳鸣牵连到掌管情绪控制的大脑边缘系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的耳鸣不会造成干扰,有些人却觉得不胜其扰,如果你觉得耳鸣是很可怕的,大脑就会发出「注意」的讯号,让你觉得备受干扰,更受不了耳鸣。

抱持正面想法,能帮助大脑扭转耳鸣的负面印象,不再感觉那么扰人刺耳

台北马偕耳鼻喉科主任林鸿清举例,即使耳鸣不会消失,「你可以选择忽略它,」他比喻说,就好像羚羊在草原低头吃草,忽然听到脚步声传来,就看你要把牠当作是狮子自己吓自己,还是斑马安然处之,要忽略并不容易,需要时间学习适应。

咨询心理治疗)效果跟声音治疗的效果一样好,」看诊20多年、累积4000例的耳鸣专家、台中光田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赖仁淙,20多年前率先将英国淡化耳鸣的声音疗法及咨询法(又称减敏疗法)引进台湾,结果发现两者个别使用对耳鸣都能达到八成以上疗效,因此20年来他坚持耳鸣特诊:一个上午只看两、三个病人,详细咨询、花时间和病人深谈,抽丝剥茧找出耳鸣原因,在国际上颇富声名,不仅经常受邀演讲,也吸引丹麦的夫妇不远千里来求医。

听,耳鸣在说话

最近,赖仁淙看待耳鸣又有新进展,「耳鸣是身心灵全人治疗,」淌流诗人血液的他以「耳鸣的文艺复兴」形容,认为耳鸣已从过度注重精神层面时期回归到最原始的全人治疗概念。

「不要认为不会好,就只用心理疗法掩盖真实的原因,」他语重心长说。

身为耳鸣医学会理事长,他觉得把耳鸣用急、慢性或神经性耳鸣分类,认为有些无法治愈其实是「大错误」。

「事出必有因,耳鸣是来帮患者求救的,」他发现患者反反复复出现耳鸣是有原因的,通常是身体某部分出了状况,比如梅尼尔氏症(一种内耳疾病)发作前,耳鸣会特别大声;或是鼻部发炎也会加重耳鸣状况,因此当患者抱怨耳鸣加重时,赖仁淙都会加问一句:「最近一年内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慢慢循线追查,找出背后原因。

原因往往出乎意外简单,就是常见的胃食道逆流鼻窦炎或更年期,给予适当药物治疗就能好转…【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康健》200期】

【延伸阅读】专注耳鸣20年,连丹麦都有粉丝按摩头部5大招 助你耳聪目明意想不到!伤害听力的生活习惯保护你的听力,请少用耳机!耳朵不用清,真的假的?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康健杂志网站》。※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