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基因决定论:孩子不是生来聪明 而是「变得」聪明

孩子不是生来聪明,而是「变得」聪明。(图/视觉中国)作者:丹娜苏斯金(Dana Suskind)译者王素莲摘自:亲子天下父母语言:3000万字,给孩子更优质学习型大脑

●精选书摘人类大脑的基本连结,也就是所有思考与学习的基础,大都发生在生命的前三年。我们现在知道,最佳的大脑发展状态取决于语言。一旦忽略这段时期,就是永远错过。美国「三千万字计划创办人──丹娜‧苏斯金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表示:贫乏的早期语言环境,为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其关键。更重要的是研究已证实,它会对孩子三岁时的智商造成影响。

一九八二年,来自堪萨斯州堪萨斯市的两名认知社会科学家,贝蒂.哈特与塔德.莱斯利,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他们为协助高风险学前儿入学准备所执行的创新专案,为何失败?由于察觉语言对孩子学业成就重要性,他们在疗育课程中,纳入严格的字汇训练。课程目标是提高孩子落后的字汇量,如此一来,当他们进幼儿园时,就可以跟做好充分准备同侪不相上下。透过密集增加孩童的字汇来提升学业潜力,看起来是完美解决方案。实际上并不是。在进幼儿园以前,那些正向效应已经消失,这些孩子与没参加学前密集课程的人,表现并无二致。他们寻求答案的行动,始于一九六五年。哈特、莱斯利和堪萨斯大学的同事开会,设计出「杜松儿童专案(Juniper Gardens Children’s Project)」,目的是彻底改善穷困孩子的学业成就。但杜松园儿童专案也随之失败,当时大部份的人轻易地将失败归因于「基因」或其他无法扭转的因素。但哈特与莱斯利无法欣然接受这种「传统观念」。他们提出两个问题:1. 在婴幼儿每周醒着的一百一十个小时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2. 在那段时间发生的事,对小孩最后的发展有多重要?这两个问题,带出令人不可思议的领悟。根据哈特与莱斯利的见解,早期的语言接触,对孩子最终学习成就具有影响力,这是社会思想向前迈进的惊人一步。研究:发现三千万字的差距来自各社经阶层的四十二个家庭,获选参与他们的研究。研究费时三年。在这段期间,每月一次,每次一小时,研究观察员录音并记录每件「小孩做的、别人对小孩做的、小孩周围发生的」事情。哈特与莱斯利的研究初衷是为了寻找差异,但最后却发现来自不同社经地位家庭的相似之处。例如:家长为「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符合共同的文化标准,会教导孩子:『说谢谢。』『要上厕所吗?』等等。」然而,资料虽然有广泛的相似之处,却也显示明显差异。其中一项差异,是从一开始就观察到的情况:家庭间的说话字数。「只过了六个月……观察员就可以预测,自己(在每个家庭)需要几个小时的录音誊本,并开始(轮流拜访)『话多』的家庭,以及那些经常保持沉默的家庭。」在每次一小时的会面中,观察员发现,有些家庭会花四十分钟以上的时间跟孩子互动,其他家庭的亲子互动时间,则不到他们的一半。日积月累下,彼此间的差异令人震惊。这些研究资料回答了最重要的问题:决定孩子未来学习轨迹基本要素,是「早期的语言环境」,也就是家长对孩子说多少话,以及使用怎样的方式说话。孩子若生长在拥有大量「亲子对话」的家庭,无论家中教育或经济地位如何,表现都会比较好。这些差异会表现在:●智商●字汇●语言处理速度●学习能力●成功能力●发挥个人潜能的能力关于语言对学习的影响,哈特与莱斯利可能已有预感,不过他们也都对之前预测的准确度,感到不可思议。六年后,他们与同事戴尔沃克(Dale Walker)重新检视那群孩子,发现孩子三岁前曾接触的说话量,也预测了他们九岁和十岁时,所表现的语言技巧及在校测验成绩。

★本文经亲子天下授权,摘自《父母的语言:3000万字,给孩子更优质的学习型大脑》。★婴儿不是天生聪明,是「亲子对话」能让他们变得聪明!新手父母必读,从家有宝宝的第一天起,就不应错过的暖心育儿之作。无关贫富,不论贵贱,「3000万字计划」带你提升亲子对话质量,不必花一毛钱,你与孩子的正向话语,就是帮助大脑发展的那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