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牠就毁容!「皮肤10秒强酸灼」烂整片 雨后恐怖隐翅虫大爆发

记者许力方/综合报导

夏日虫虫危机!连续大雨加上湿热天气全台隐翅虫」大爆发,不少民众看到虫子身上立刻拍打、用力捏,结果造成皮肤发痒、水泡大面积溃烂、红肿,就医才发现,原来是接触到可怕的隐翅虫毒液皮肤科医师提醒,隐翅虫不会螫人,但体液接触皮肤会引起发炎等症状,不要乱拍身上的虫子,可以用吹或驱赶方式来处理。

▲打死牠就毁容!「皮肤10秒强酸灼」烂整片。(图/翻摄爆废公社公开版)

高屏地区近来连日大雨,天气又湿又热,许多躲在草丛稻田间的隐翅虫,通通跑到住家阳台附近,可能停在衣服上,许多小朋友、民众看到,以为是小虫子,随手用力一捏、拍打下去,皮肤接触到毒液,因此起水泡红肿溃烂,使得隐翅虫皮肤溃烂个案增加逼近2成。

▲雨后隐翅虫大爆发,全台都有民众「中枪」皮肤科求诊案多2成。(图/翻摄爆废公社公开版)

台中一名女网友就拍照在「爆废公社公开版」PO文发问,发现手臂皮肤突然一片溃烂、红肿,一开始会痛,水泡破了后发痒,看起来相当吓人。结果上百人纷纷留言,「隐翅虫的杰作」、「最近这种虫很可怕」、「我家最近好多只」,要他赶快去急诊,以免引发蜂窝性组织炎,「不然你就要领残障手册了」。最后她挂急诊后确定是接触隐翅虫毒液,抽血检验并无细菌感染,已经开口服药膏治疗。

「可恨的隐翅虫!」不少苦主分享,有田有土的地方最多,最近也都中枪,隐翅虫毒液接触皮肤,「今天到皮肤科,10个有4个中枪」,有人多年前骑车撞死一只在脸上「直接破相」,好在没留疤,但是皮肤受伤期间「同事都说我去跟人输赢…」

事实上,隐翅虫是一种小型昆虫体长约0.5至1公分身体橘黄色,投、胸及尾部铁青色,俗称「青蚂蚁」,因翅膀不明显而得名,喜好栖息在水田草地树林中,有趋光习性,常在夜晚飞入有灯火的地方,以腐败的植物与腐烂的动物为食。每年4月到9月是隐翅虫出没的季节,爬行速度很快,也能飞行,尤其下雨后环境湿热,更是牠们的最爱。

南部最近连日大雨,户外室内到处都是隐翅虫,但隐翅虫并不会主动攻击咬人,通常只会在身体上爬行,皮肤溃烂红肿,都是因为接触到牠体内的毒液,含有刺激性物质「隐翅毒素」(paederin),一旦接触皮肤产生严重的强酸灼,10至15秒就会引起发炎反应,患者会感到剧烈灼痛,起泡溃烂。

如果有适当处置,病灶可在3至4天后干涸,6至7天左右落屑痊愈,可能会有1至2个月的色素沉淀反应(咖啡色痕迹)。若处理不好(乱擦药膏、不当溶液药剂洗涤、随意搔抓弄破水泡),除了可能留下难看疤痕,也可能造成细菌感染引发蜂窝性组织炎,或全身过敏

●防范隐翅虫的方法: 1. 尽量不要在野外或草地上活动,不得已时请穿着长袖衣物或使用驱虫液。2. 就寝时请使用蚊帐或尽量减少身体的曝露,以避免隐翅虫侵袭。3. 尽量熄灯就寝,以免诱虫犯罪。4. 看到隐翅虫停在皮肤上时,千万不能打死它,以免大量毒液溅出,最好用扇子煽走或用口将虫子吹走即可。

●不慎将隐翅虫揉死在皮肤上的处理: 1. 应先清水温和地冲洗病灶。2. 再以干净的纸巾毛巾压干病灶。3. 迅速就医为宜,切勿病急乱投医或迷信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