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受染截四肢 中山大学王致远「重接双臂」成异体移植首例

中山大学老师王致远。(图/翻摄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官网

记者戴榕萱/综合报导

周大观文教基金会17日举行第20届「生命之浪.翻转新生」,来自各国的生命斗士记者会分享他们的生命历程,中山大学企管系助理教授王致远就是其中一位。他因失去四肢陷入低潮与痛苦,但最后自己转念思考,让自己成为一位「用努力翻转新生」的代表人物

王致远于2015年偕女友到东部爬山,回高雄后一度以为是感冒,但最后竟然高烧不退、身体受不明感染,多重器官衰竭休克命危,院方发出病危通知,虽然惊险救回一命,四肢却坏死,当年11月被迫截肢。他说,失去四肢时,情绪陷入低潮,毕竟连「翻身」这小事无法自己完成,导致他一度想轻生。

▲(图/王致远教授提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015年12月,到了义肢公司装上电子手臂与义肢,在复健中心重学走路,每天上午九点就练习到下午,起初还不能掌控身体的力量,就算有了义肢还是需要他人搀扶,不过他从众多「前辈」的经验分享中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只要多努力一点,就可不用再依赖亲友,于是他念头一转,「这是上天给他一种特别的机会,体会他人无法接触的事情」。

2016年9月,王教授戴着电子手臂与义肢重回校园,但总不比真手灵活,因此决定接受双臂异体移植手术。经过林口长庚医院林承弘医师的移植团队评估,今年3月终于等到了合适的捐证者,成为台湾首例双臂异体移植手术。双手顺利接上后,水肿神经复原,以致他还没办法正常行动,直到水肿退去,他才认真想面对这双「新手」。

王致远说,因为自己截肢一段时间,脑袋中早已忘了「该如何动手」,加上移植后的手神经还在逐渐恢复,要用脑袋控制手部,仿佛就像婴儿面对新事物的那种体验,起初能感受到「保护性触觉」,如疼痛、烧烫等,后来可以逐渐延伸到手肘手腕。他开心的分享,前阵子「新手」已进步到可以开门了!

王老师复健都必须从头学起。

这学期开始,他再度回到中山大学授课,除了板书需要助教代劳,只要双脚可以稳稳站立、教学方式也可以改变,因此课堂状况就和昔日差不多,系上给予他许多帮助与鼓励,授课并没有任何不便。他包容自己的「新手」,同时也翻转了新生。

王老师感性的表示,他能够有这一双新手,都要感谢捐赠者及其母亲的大爱,其实受赠者心情其实很复杂,一方面很希望收到捐赠,但另一方面也代表别人的受难;他也很感谢长庚医院的移植团队,背负着风险与压力,还给予他无限的照料关心,让他才有办法重获新生。

周大观文教基金会自1997年起就设立了以「天生我才必有用」为宗旨的热爱生命奖章,各领域中都会有几位较脆弱的人,不过生命总还会有另一扇窗,有些人舍己救人、有些努力不懈、甚至积极表现专业,凸显独特价值;社团机关、学校推荐或以个人名义向基金会提出申请,经过评审选出每届的代表者。基金会执行秘书张芝瑄表示,每年获奖得主都是热爱生命的勇士,他们凭着百折不挠的精神才有办法成为每个奖项的代表者。

▼每周都需要花3~5天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