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采创新耕作 产量、收获大幅成长

农粮署北区分署推创新耕作模式,盼增加农民收入。(图/农粮署北区分署提供)

记者许展溢台北报导

为推动节水栽培及提升粮食自给的新农业政策,农委员农粮署北区分署与桃园区农业改良场、竹东区农会,首次在竹东镇一期稻作产区规划春季「水田旱作」的模式。农粮署北区分署长苏宗振表示,今年一期作初估每公顷产量可达2万5千公斤,盼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粮署北区分署指出,此次媒合竹东镇杂粮产销班第二班,与庆全地瓜生产合作社示范契作甘𫉄5公顷,并导入产销履历认证提升食安安全性,同时引进省工机具采收,维护甘𫉄块根完整性,且采收效率也提升8至15倍,每公顷产量也增加4千至5千公斤。今年一期作初估每公顷产量可达2万5千公斤以上,较以往产量大幅成长。

另外,苏宗振表示,传统农家采收甘𫉄要花大量人力挖掘、捡拾及块根破损等问题,更面临农村人口老化、人力不足,维持农业耕作更加困难,为减少甘𫉄采收需花费大量人力,也辅导农友使用改良场研发的「甘𫉄除藤采收机」进行采收,除维持甘𫉄块根的完整性外,每小时可收获0.2公顷,比人工收获快8至15倍,每0.1公顷收获成本400元,比人工收获节省5600元,增加农友稳定收入。

农粮署北区分署进一步说明,台湾地区降雨量丰沛,但因地势坡陡流急,能蓄存的水资源相当有限,且在气候变迁影响下,旱涝现象日益明显,在影响农业生产下,积极辅导辖区农友进行低需水性的杂粮种植,期望透过水田转旱作先期示范与推广,能让水资源利用更加弹性活化,当水资源受限时,农友仍能维持合宜的农业生产,也维护农民最佳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