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车补助 建置供应链才是根本
去年开始随着补助政策的递减以及行政相关单位上行下效跟风让销售大幅衰退,其实补助电动机车不只是单纯的表面上金额补助销售,最主要是整体供应链的串联建置,如果因政策未能延续放任销售下滑导致新创电动机车产业供应链再度瓦解,将严重影响国内电动机车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未来布局。
政府为鼓励国人骑乘电动机车,近几年积极采补助购车策略吸引国人购买,在国际节能减碳潮流及政策推动下,这两年经由政策推动及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补助,使得电动机车销售在2019年大爆量,整体电动机车销售突破15万辆,但是随着政策转弯不仅2035年禁售燃油机车提前解禁,中央补助款减少,地方政府也跟进降低补助款,甚至油电平权旧车换新车一律补助,导致去年燃油机车销售近100万辆,而电动机车销售则腰斩。
然而汽油机车在国内发展几十年内皆已建置完成,周遭相关产业更是完备,而电动机车从民国88年的草创推动计划到现在也不过20几年,况且当中还有整个停顿到民国98年才再度完成Taiwan E-Scooter认证推动,一个新创产业从萌芽到市场量化有其艰辛过程,台湾难得透过补助政策打造完整的电动机车供应链,甚至车用周遭精品、改装零配件等也蓬勃发展,但随着政策的转弯、相关单位跟风甚至地方政府也跟进调降补助款等风向偏移后,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补助减少无法再有购买意愿的表面呈现,以及许多燃油机车从业人员的危机感消失,咸认电动机车只能靠补助根本毫无市场性与竞争力。
当然电动机车产业仍必须自立自强,但仍需要政策的延续性与支持,整个供应链的建置完成是因相关产业看好电动机车环保节能以及政策的支持推动,在相继投入并做好长远布局后形成,也希望接续可创造规模经济吸引民众持续购买电动机车,才能进一步改善国内交通载具生态,甚至据以抢进国外市场,所以补助政策不能仅端看表面销售,还须顾及到供应链的建置与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未来性等,尤其长久而稳定执行的政策才能培养出更具发展潜力与成熟的营运产业。
电动机车在台湾已发展出国际惊艳的经营模式与使用的成熟度,若因政策的转向再度失去产业发展先机,那国内如何培养更多的新创事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