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扯西读/康熙来乱与「九王夺嫡」始末(上)

刘松仁在《步步惊心》里演出作风强悍的康熙皇帝。(图/取自网路)

作者马赛克

世人皆曰康熙好。他被誉为千古一帝」(上千年才出一个的好皇帝),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排名是很高的(就算不在前三名。也在前五名)。康乾盛世,带给人民一百多年现世安稳的日子。在国事上,康熙几乎无愧于天地。但在家事上,他却有愧祖宗

不必读历史,就是看连续剧的人都知道,康熙晚年的「接班人之争」,是有清一代最激烈的。因此有所谓「九王夺嫡」之说(意即有九个王子出来争夺未来王位)。

在康熙去见天父之时,满20岁的皇子共有20人。一般史书所指的「九王」,是指有「掺和」进来的九个人。这「九王」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这个字打不出来)、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但事实上争大位的没有那么多,因为有些是结成一党,拥戴共主的(例如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而本来不想争这个位子书呆子三阿哥胤祉,一直到很晚才掺和进来。

这场储位之争之所以斗争如此激烈,皆因康熙重复作了一个关系重大决定:二度太子

康熙当初在二阿哥胤礽一岁时就把他立为太子,部分原因是胤礽之母皇后赫舍里氏难产而死,康熙对她情深意重,为了感念她,所以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另一个原因,当时正值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康熙早早敲定接班人,有稳定军心的用意(万一自己有不测,也不致于失了领导中心)。

康熙这个决定是个创举。因为满清家法原本没有「立太子」这一套。努尔哈赤开创了「八王议政模式共商军国大事,而「接班人」的选定,也是在领导人挂了之后,由「议政大臣」共同推举的。至于康熙自己,他的老爸顺治生前也没有册立太子,而是在24岁因天花早逝之际,以遗诏方式让7岁的儿子玄烨(康熙)接棒

「立太子」是汉人儒家文化产物,原本也没有什么不妥。但康熙这位「圣君」自己所立的太子,却出了问题

皇太子胤礽之所以会出问题,原因有好多个,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当皇帝的素质不够好,看在「圣君」老爸的眼里,自然是问题一萝筐

其二,是太子,自然有一大堆人想巴结,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权臣索额图(他是皇后赫舍里氏的叔叔、胤礽的外叔公)。但康熙不喜欢太子(及诸王子)结党,怕他日后会被权臣操控(甚至篡位),索额图更因此被康熙削职,倒台下狱。

有拥太子的集团,自然就有反太子的集团。一些觉得「他那能甲我比」的王子,不甘俯首在胤礽之下,遂结合成反太子势力,矢志拉他下台。其中表现最积极和露骨的,是大阿哥胤褆。

康熙重视仁孝但胤礽当太子太久神经变得大条,见老爸生病幼弟夭折,连装都不懂得装出哀戚之情,犯了老爸的大忌。而且,老爸太长命,自己当了几十年的太子仍迟迟接班无期,焦虑之下,他作出大胆冒进的行动。以上种种,都是把胤礽一步一步推向毁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