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進補少肉多菜 大補特補恐鬧肚子

冬天进补,切忌大补特补,若补过头,小心肠胃炎、体重暴增。本报资料照片

「立冬」刚过,气温明显下降,正式进入冬天,许多人开始冬令进补。中医师指出,一般食补可多吃栗子、糯米、韭菜、羊肉、牛肉、鲢鱼等御寒力强的甘温食物;营养师则强调,初冬时节应该多补充营养,为身体储备能量过冬,应把握「少肉多菜」原则,如果不忌口而大补特补,恐发生急性肠胃炎。

冬季进补掌握5原则 制表╱廖静清

中医师公会全联会理事长詹永兆说,立冬后,人体消化吸收功能增强,适当进补能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养精蓄锐,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冬令进补有食补和药补之分。一般人食补可多吃栗子、糯米、韭菜、羊肉、牛肉、鲢鱼等甘温食物;药补可结合花旗参、高丽参等切片,包在鸡、鸭肚中一起合炖,对于体弱老年人及生长发育的小孩有益。

北市联医林森中医昆明院区中西医整合科主任陈建宏提醒,高血压、高血脂症患者在冬令进补时,应避免吃高油脂、过咸食物及少吃过多加工食品,建议以平补为主,如四神汤、莲子银耳汤等,温补药膳为辅。蛋白质食物则应选用低脂肉类,可以先将皮去掉再进行烹调,减少烹调时的用油量,也要避免用酒。

冬天气温下降,很多人爱吃锅进补。林口长庚医院营养师陈姿吟表示,现代人营养充足,其实不需要特别进补,冬天狂吃麻油鸡、姜母鸭、羊肉炉以及麻辣锅、酸菜白肉锅等,不仅会让血糖波动、胆固醇超标,也会引起消化不良及胃痛。

冬令进补该怎么吃?陈姿吟分享,要「均衡、适量」,以现代人重口味、爱喝汤底的饮食习惯来说,要避免选择吃到饱的用餐方式。若短时间内吃进大量食物,不仅造成胸闷、恶心、腹胀等肠胃道负担,更会摄取过多热量而累积脂肪。

尤其姜母鸭、烧酒鸡加入大量的米酒烹煮,陈姿吟强调,酒精属于高热量饮品,饮用过多酒精会让身体大量摄取碳水化合物。最大伤害就是刺激胃酸分泌,影响食物在肠胃道的消化吸收速度;酒精利尿,会让摄护腺急性肿胀,造成排尿困难,也会让身体缺水。

冬天身体会自动调降新陈代谢率,包括肠胃功能蠕动变慢,陈姿吟提到,此时正是「绿金」盛产季,青花菜、茼蒿、菠菜、红凤菜、高丽菜、莴苣、油菜、芥蓝菜等,皆属于冬季鲜蔬,可以多吃,但不要为了进补吃太多的肉类蛋白质,超过肝肾负担、增加代谢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