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很大!陆常规潜艇总师披露 一次极限深潜试验7位将军作陪

解放军海上大阅兵,核潜艇组成的战略打击群、常规潜艇组成的水下攻击群打头阵。(图/视觉中国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潜艇部队近年发展迅速,18艘核潜艇加上58艘现代化常规潜艇,使其综合战力进入世界前三强。中船重工首席技术专家、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常规潜艇总设计师吴崇建形容,研发潜艇技术犹如刀尖上的比拼,中国AIP常规潜艇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们距离世界领先还有最后一公里,差临门一脚」。

湖南日报》报导,吴崇建过去共参与三型常规潜艇的研制工作,为其中两型的总设计师,见证和亲历中国潜艇从弱到强的大步跨越。回顾过去坚持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荆棘之路到底有多艰难,他举例,潜艇中某海水冷却泵,重量从100吨降到18吨,耗时15年,「但这还不算最长,有的创新甚至花了30年。」当然创新带来了巨变,一个冷却泵的改进,不仅为狭小的潜艇节省宝贵空间,还将能耗从13千瓦降低到3千瓦。

最让吴崇建引以为傲的经历莫过于3次的极限深潜。他说,「我第一次参加深潜试验就是技术总负责人有权随时终止试验。」该次的极限深还应用了一项新技术,面对参试人员包含「壳体裂开怎么办、管子破了怎么办、听到响声怎么办」的「10万个怎么办」,其研制团队整整2年时间开展相关研究和试验测试,做了无数试验,将深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全都考虑一遍,以保证万无一失。

事实上该次也是吴崇建个人的第一次深潜,他自信地说,「搞科学试验不能有丝毫冒险,冒险的事,我们绝对不干!我们把每一种可能性全都梳理了一遍,所以我们无畏。」最终,极限深潜试验顺利完成,而最让吴崇建团队自豪的是,一同参加深潜试验的还有7位将军、1位副部级干部,「这项纪录世界潜艇史上绝无仅有。」

▼中船重工首席技术专家、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常规潜艇总设计师吴崇建。(图/翻摄自央视)

吴崇建为武汉人,1978年高考进入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今哈尔滨工程大学),1991年获得包玉刚奖学金公派到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深造。他回忆在英留学的日子,自己把一个星期当一个月用,「这里大师云集,遍地都是金子,能睡着觉么?赶紧捡吧!」凭借着努力,吴崇建继续攻读博士,并成为南安普顿大学声与振动研究所正式研究人员,其「准周期结构振动能量流研究」成为1992年度该研究所两项重要成果之一,在大学展出并引发热烈反响

回到中国后,吴崇建随即投入到舰船研究中,直接破解浮筏隔振基础理论,提出「质量效应」、「调谐效应」和「混抵效应」,实现中国舰船第一次应用浮筏隔振技术。担任蛟龙水面支持系统总设计师,实现中国深海科考装备从无到有的跨越。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吴崇建第3次站上最高领奖台

面对外界认为中国潜艇舱室生存环境不够好,吴崇建认为,这是因为大陆潜艇发展太快,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像舱室环境等一些重要研究相对滞后。他进一步透露,未来舱室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距离世界领先还有最后一公里,差临门一脚。」

▼中国039C型常规潜艇。(图/翻摄自大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