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哥论球 日本职足之痛台足引以为鉴

浦和红钻是J联盟发展的指标。(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文/何长发(作者何长发,前民生报资深体育专业记者,国内目前唯一连续九届世足赛专业球评)

这几天日本J1职业足球俱乐部新潟天鹅,借高雄的温暖天候与国家场地特地来此冬训,并给我们的顶尖球队上了实战震撼课;事实上,日本足球明治维新以来,深刻体认务必要走球队养成的「在地归属化」,唯有紧密地结合当地的发展,才能让足球环境大突破,这点直接告诉了我们,好好先规画城市联赛才是正途,而非倒过来兴办现在的企业联赛思维。因为日本职足曾遭遇之痛,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啥是日本职足之痛?1993年5月日本职业足球联盟(简称J.League)举办首届赛事以来,已走过23年的足迹,在创办的前几年,发生一些俱乐部随球队企业的萎缩而难以延续的困境,这些沉重打击,使整个J联盟意识到,球队不能依赖某一企业生存。他们开始改变思路,即根据球队所在城市主场城市(hometown)活络在地各类企业的赞助,以及主场城市比赛的票房和广告收入,进行脚踏实地的经营。

▲台电不敌来高雄移地训练的新潟天鹅(橘衣)。(图/高雄市体育处提供)

这在日本当时可是颠覆常识的J联盟突破思维。因为长期以来,日本的体育界中「体育是大企业的附属品」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但J联盟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思维方式

在J联赛中最重要的是要紧密地结合当地的发展。日本有一个地方浦和,三菱汽车设在此,有三菱汽车爱好者粉丝,但当地还有一些马自达汽车的粉丝,但只要有三菱,马自达的人就不会再支持他们,每次一发生冲突的时候,媒体都会大作报导,所以在这个历程中日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确实给予了可以宣传J联赛理念的机会。所以在J联赛球队不用三菱的名字,而改用地区名浦和加上红钻为队名,这跟汽车公司没有关系,直接用浦和这个队名。所以在J联赛中,从结果来讲,其实反而给了日本一个很好的刺激,让日本向好的方向发展。

J联盟的运作,坚持球队名称不许用赞助商名,他们球队名字主要是「所属地地名+暱称」的组合方式,如上个赛季总冠军鹿岛鹿角队,这样做不仅可增加在地对俱乐部的认知度,另外也不会因赞助商的变化经常换球队名称。在J联赛创办时,读卖新闻打算让俱乐部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但遭到了J联赛创办人川渊三郎的拒绝。那时,各大报纸体育版面头条经常是川渊三郎先生跟读卖新闻关于队名问题吵架的报导。

▲大同是目前国内唯二企业球队。(图/中华足协提供)

「企业赞助球队,应该是出于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川渊三郎认为,企业赞助球队不应太考虑回报,如果一个企业连这种想法都没有,根本谈不上太大的发展。川渊三郎用浦和红钻俱乐部举例,「三菱汽车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应该排在第四位左右,他们赞助的是浦和红钻。埼玉县的人起初不开三菱汽车,但自从他们赞助球队后,大家都改开这个牌子的汽车了。在埼玉县,如果不开三菱汽车,就不算那个县的人。」

J联赛的目标是要在各地区活跃,更要札根于地区。在日本如何札根于地区,创办人川渊三郞在任的时期,当初日本国民也是很难理解的,如今,感受到了足球在全日各地区的兴盛发展,证实J联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功,其理由之一是「与地区密切结合」。

落实足球地方札根的理念,发哥早在三十年前便一再建言,现有23个县市中,只要成功辅导出10个县市能够建构上述的从小学到国高中至大学,甚至伸展到社会均能自成一条发展体系的话,在国内起码会保持10条以上的县市养成大站。拥有10个县市的发展体系成型后,未来迈入足球职业化发展,这就是各拥有属地化的根基,拥有人才基础了,各县市的在地企业看到根本之后,投资意愿也才会提高,而这些力量就是最基本的国家足球培训基地

台甲联赛新上路。(图/中华足协提供)

反观我们现有的甲足联赛已迈入第35个年头了,规模连半职业联赛都不够格,号称企业联赛却仍只有台电与大同两队球员是公司长期聘任发薪水踢球,其他仍充斥学生球员,今年虽有三队足协找来企业赞助这几队两百万上下的费用,但还是难与台电和大同公司养成的模式相提并论。

足协龙头林振义(近期已改名林涌成)自我希望台甲企业联赛的推出,能加速国内足球发展,期盼在未来5年内就能成立至少4支球队的职业联赛,也呼吁国营事业公股银行能多投入,帮忙发展。不过这想法太天真了,关键在地基不健全,职业化需要很多方的配套条件,不光是找出四家大企业认养球队就开战了那么简单。

尤其在未来台湾足球朝职业化努力的过程中,当我们了解到当年的日本职足之痛后,再看看现今台湾甲足联赛的运作模式与思维,明白人即知我们是该好好先规画全国城市联赛,还是兴办企业联赛呢?人家成功与失败的教训,值得让我们用心考量如何去走在更对的方向上努力前进。

▲台甲联赛3家企业投入赞助。(图/中华足协提供)

►接收更多精彩赛事,欢迎加入《ETtoday运动云》粉丝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