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发育不全...每3名早产儿就1名「呼吸窘迫症侯群」 医解析关键原因!

台湾每年约有两万名早产儿诞生,将近每30分钟就有一名。(图/早产儿基金会提供,下同)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台湾每年约有两万名早产儿诞生,将近每30分钟就有一名早产儿来到世上,早产儿因肺部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影响呼吸中枢功能研究更显示,每三名28至34周出生的早产儿中,就有一名可能会出现呼吸窘迫症侯群。医师指出,早产儿呼吸型式多变,经常出现呼吸器无法与呼吸同步的情况,对早产儿的肺部恐造成不可逆伤害。

根据卫福部国健署统计资料,近年来台湾新生儿人数虽逐年下降,但早产儿的比例却呈现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8.8%,到2018年最新统计已逼近10%,也就是说每十个新生儿中就有一名可能提早诞生,这些早产儿因未足月便出生,器官发育仍未成熟,经常伴随许多疾病风险,呼吸问题更是早产宝宝在出生后面临的第一个关卡

早产儿基金会董事许琼心医师指出,肺部是身体最后一个发育成熟的器官,胎儿母体内时肺部本身并没有呼吸功能,氧气的获得与二氧化碳的排除都借由胎盘与母体交换来完成,直到出生后肺部才会开始正常运作,若胎儿提早出生,肺部发育不全,可能没有办法生成足够的表面张力素,进而使肺泡塌陷,影响呼吸中枢功能。

▲早产儿基金会董事许琼心医师。

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新生儿科江明洲主任也提到,过去研究统计显示,呼吸窘迫症候群是最常见的早产问题,28至34周出生的早产儿中,每三个就有一名可能会出现呼吸窘迫症候群问题,且随着妊娠周数愈少、发病机率就愈高,24至28周出生的早产儿发病机率约80%,若是妊娠24周以内出生的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机率更高达90%。

新型「神经调节辅助呼吸模组」透过侦测横膈膜活动,进而协调呼吸器、以对应病人大脑及肺部的活动,可减少近50%的不同步情况,也降低早产儿需使用呼吸器辅助的时间

▲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新生儿科江明洲主任。

多数早产儿皆需要仰赖额外的氧气供给或使用呼吸器加以辅助,但早产儿呼吸型式多变,经常出现呼吸器无法和呼吸同步的情况,恐对肺部造成伤害,因此提升呼吸器同步性是早产儿肺部照护上不可忽略的重点

许琼心表示,为降低病人和呼吸器发生不同步,现已出现许多新型辅助设计,其中神经调节辅助呼吸(NAVA)模组,不同一般呼吸器强硬控制病人的呼吸动作,可透过横膈膜电位导管监控横膈膜活动,协调呼吸器以对应病人大脑及肺部的活动;临床使用结果也显示,在模组辅助下,可以减少早产儿使用呼吸器辅助的时间,也可提早拔管、离开加护病房

►我们的美丽就用白纸黑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