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吸烟…肺功能爆降!医揭肺栓塞「3关键症状」 5大高危险群一次看懂

▲当咳嗽症状超过3周就要小心了。(示意图/记者陈俊宏摄)

文/今健康

流感肺炎来袭喘不停 当心轻忽肺阻塞风险

今年以来流感疫情同步又有新冠病毒肆虐,升高国人对呼吸道症状的警觉与担忧。然而医师提醒,咳嗽、多痰、气喘等类似感冒引起的症状,不但要注意病毒影响,也可能是肺部慢性疾病征兆,尤其中高龄族群换季时发现咳嗽症状恶化,多以为只是老人咳或烟咳而轻忽了「肺阻塞」的风险。

国立阳明大学附设医院胸腔内科主任张时杰医师指出,肺阻塞成因包括长期抽烟、空污造成呼吸道长年累积的发炎,引发呼吸道病变,然而早期肺阻塞症状并不特异,如果发现喘、咳、痰且症状大于三周以上,就需要留心肺阻塞的风险。医师指出,年龄是肺阻塞风险因子之一。此外,若抽烟史超过十年,或有长期接触二手烟、空污、曝露在化学粉尘环境中,都属于肺阻塞的高风险族群。

治疗肺阻塞首重生活控制 及早戒烟接受肺部复原训练

国人忽略肺阻塞,往往以为只是身体自然老化。比如由肺阻塞引发的气喘吁吁可能因运动而症状加剧。但减少运动或完全不动,更不利于疾病控制和治疗效果。张时杰指出,已知罹患肺阻塞的患者,约有40%确诊后继续抽烟。与常人功能变化相比,抽烟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高出近5倍。医师强调,确诊为肺阻塞后,首要的生活控制就是戒烟。

张时杰说明,由于病人肺活量与肺功能不如常人,往往一动就喘,因而降低运动意愿导致恶性循环,运动量愈少,愈容易增加急性恶化风险,应接受肺部复原训练。此外,肺阻塞患者的肺部免疫系统也会出状况,因此肺阻塞病人属于流感、肺炎的高风险族群,每年应定期注射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减少感染风险。

对于肺阻塞患者而言,确诊后的戒烟、运动、注射疫苗、肺部复原训练,都与避免急性恶化和严重并发症有关。张时杰指出,临床上呼吸道急重症的加护病房中,可发现许多呼吸衰竭插管的病人,往往合并有慢性疾病或是肺阻塞,而气温下降等环境变化,是肺阻塞急性发作的风险因素。医师提醒,肺阻塞一旦急性发作,未来可能导致生活品质变差,以及增加产生并发症的风险。

正确用药有两个关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吸入器。张时杰说,超过一半的患者在使用吸入器时有障碍,要让患者把药吸得好,不仅卫教工作相当重要,吸入器的选择也很关键。肺阻塞患者在肺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常常有吸不到药的窘境,这时候如果选择主动喷药的吸入器,就可以大大提升药物肺沉积率。

至于药物的选择方式,张时杰说,肺阻塞采阶梯式治疗,不同疾病阶段,医师会选择不同药物。根据最新国际治疗指引,在初始阶段,选用长效型的支气管扩张剂,可最大程度预防急性恶化发生,是肺阻塞用药首选。但若发炎情况持续或反复发作,医师才会建议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扩张剂、或加入吸入型类固醇,改善持续发炎问题。张时杰也提醒,肺阻塞患者最怕用药不正确导致急性恶化、让肺功能急遽下降,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正确用药」是保肺功能的不二法门。

此外,针对有呼吸困难的病人,确实接受肺部复原训练,并且针对治疗不如预期的个案,采取跨团队检讨机制,才能达到目前疾病追踪率、用药正确性皆达100%的成果

肺阻塞接受正确治疗,仍有机会拥有良好预后与生活品质。张时杰举例,过去就有一位高龄88岁的患者,因急性发作入院才确诊肺阻塞,透过医疗团队反复教学,终于达到用药标准正确度,并且接受肺部复原训练,从原先行走不便,到治疗两年后已能正常行走,改变了过去因为会喘而不敢出门的困扰,从事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呼吁民众年龄在40至45岁以上,有喘、咳、痰三周以上,应尽早就医,避免轻忽肺阻塞对健康带来的影响。

资讯来源:名医大声公本文经授权转自:今健康「喘咳痰3周当心肺阻塞避免肺功能恶化医:及早就医、正确用药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