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家园一场梦?离岸风电在台发展与挑战 打通绿能金流任督二脉

政府力推非核家园离岸风电成为台湾必须迎头赶上的发展趋势。(示意图/业者提供)

采访、撰文/刘书宁

政府推出的「前瞻基础建设计划」中,绿能建设即为其中的重点措施,预计将在2017至2024年,合计政府编列特别预算,及从民间引资新台币1兆4,278亿元资金支应,总共希望能投入新台币1兆7,547亿元的资金来打造绿能建设。

太阳能发电之后,政府下一步要挑战的绿能领域,就是离岸风电。这在所有绿能发电里,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最多,也需要最庞大的工程团队投入,是困难度最高,同时也最具挑战性供电技术

发展离岸风电已无法回避

尽管离岸风电发展不易,但却是台湾无法回避,而且必须迎头赶上的发展趋势,很多统计数据可以说明这个必然性。首先,根据国际预测机构估算,到了2040年,全球电量中,绿色能源的供电将占比16%,除了太阳能发电已走入稳定成长阶段之外,在全球现在最具爆发力成长的,就是离岸风电。

目前全球有8成的离岸风电集中在欧洲,但是近来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尼等国已急起直追,预测自2018年起,亚洲的离岸风电新增装置将大幅成长,到了2021年,甚至可望超过欧洲。

也因此,根据政府所设定 的2025年能源政策目标,仍以太阳能发电占最大宗,但政府也规划要同时发展离岸风电,并且希望在直至 2020年的风力发电4年推动 计划里,离岸风电至少供应 520MW的电量,并且进而希望在2025年,能完成离岸风电3,000MW,及陆域风电 4,200MW的开发计划

专案融资挑战商银思维

但如何能够顺利推展离岸风电在台发展,对台湾各个相关的产业元素而言,都是极大的学问,其中,银行业者职司产业发展最重要的金流供应,离岸风电对银行业者而言,就是一项前所未见的重要挑战,它不仅打破银行在传统的授信实务上,过于依赖担保品的习惯,它更考验银行透过债权证券化等新金融商品包括设计,来进行与保险业者、证券业者之间「跨业合作」的技术,因为惟有如此,才能在整个金流供应过程中,创造出更大的倍数效果,进而快速的把第一个风场的融资成功经验,复制到下一个、下下个新的风场。

然而,最为可惜之处在于,过去担负起扶植国家重点策略产业发展任务的工业银行,老早在几年前就已消失殆尽,这使得过去工业银行最擅长的专案融资方式、流程,现在仅存在市场上的商业银行,得全面重新学过,但由于整个对业务的逻辑、思维都不一样,这不仅涉及观念的打破再重建,对习于商业银行模式运作的银行而言,要在实务上真正掌握到专案融资的精髓,相对而言也更加困难。

首先,商业银行过往较依赖担保品的价值,来给予融资额度,对行员而言,这才是最没有风险的放款方式,但专案融资的精神却不是这样。

丹麦离岸风电融资案例

以离岸风电来说,就以全球 风电龙头,来自丹麦的丹能公 司(Dong Energy)为例,丹能公司在全世界的离岸风电开发计划,都是透过设置多重的控股公司、SPV公司来执行,一方面和母集团有明确的风险责任承担多寡的切割,另一方面,SPV作为借款主体,倘若这个计划失败,银行将没有其他的担保品可以「索赔」,换言之,在没有担保品的加持之下,此时就考验银行是否有足够的征审团队,可以看出专案融资计划的品质,及未来的成功性高低,甚至团队专业程度够强的,还能在过程中适时的加以辅导,让整个计划能顺利运作。

另外,这种专案融资的放款天期之长,也非商业银行的大多数授信案所能比拟。一般的商业银行放款天期,只要超过3年就是中长期放款,大多在5年之内,能借到7年或7年以上者相当少数。

然而,所谓的专案融资却非如此,离岸风电的天期更是长,动辄10年以上,甚至长达15年之久,随着天期的拉长,汇率利率变动的管理,还有整个总体大环境的变数也将更多,这些也更加考验银行人员的金融专业,是否禁得起时间考验。

而另一个重点,就在于银行人员对于杠杆的掌握,是否具有「异业结盟」的实力,透过将联贷债权转化为证券化商品,引进证券业、保险业者来合作发行、投资;就以离岸风电的专案融资及发展多元化财务商品为例,如此一来,将可以空出更多的授信额度,再进行下一个风场的授信、转换为证券化商品的循环,这也考验银行人员的创意与对商品设计的灵活度。

这些运作模式,都与商业银行过去的业务模式大相迳庭,究竟金融圈的接受度如何,实在不无疑问,现在只能引进跨国银行的专业进行合作,例如,台银在与全球离岸风电专案融资首屈一指的日本三井住友集团的MOU签署内容中,就已明文订定离岸风电的专案融资合作将是双方结盟合作的重要项目,在这样的跨国合作架构之下,身为龙头银行的台银,所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也引人期待。

台湾外汇及利率风险高

而除了其他国家发展离岸风电专案融资的经验可供借镜之外,其实台湾也有自身必须设法克服的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存在于不同的面向,包括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台湾的电网问题,乃至于气候问题,或是海上施工技术是否已到位、电力采购协议是否对供电者公平等,这些都是台湾在发展离岸风电专案融资时,所必须检视,并且改善的问题。

以外汇及利率风险而言,由于台湾市场是属于「浅碟型」市场,这使得不论是利率,或是汇率风险,比起欧美国家的市场幅员,台湾的浅碟型市场,能够去化或吸收承担这些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低。

在利率问题上,台湾不论是证券或银行,在缺乏兼具深度及长期IRS市场的新台币债务加持下,均无法为大型离岸风电专案融资,提供所需要的IRS避险;若以欧美等离岸风电财务融资成熟的国家来看,这类IRS大约占专案债务的75%至90%之间,直到债务到期为止。

而在电网容量方面,开发商对电网容量的要求,与现行台湾硬体电网设备所能供给的容量,有一段不小的落差,举例来说,彰化区附近的电网容量是4GW,但开发商的目标则是最终能开发到6GW至8GW,此时,足够的电网容量势必得扩充,才能因应电量的增加。

海上工程与天候的考验

至于气候等天然条件的问题,对台湾而言尤为重要的挑战,比起北欧国家,台湾很明显有着台风多、地震也多这两大问题,已在欧美等国投入离岸风电多年的开发商,能否因应台湾特殊的自然环境,设计出足够坚固的风车来承受台风或地震的挑战,也将考验欧美在离岸风电上的成功经验,能否顺利复制到台湾这块土地。

比起欧美国家的离岸风电基础设施,台湾的海底岩层,由于更为坚固,且海域更深,因此在建立离岸风电的海上基地时,将成为更具挑战性的工程,但问题在于,台湾本身还没有这样的工程团队,来进行海底施工,包括负责进行打桩的大型船队,或是500吨级的起重船及海上平台,这些台湾都有待建立。

此外,台湾还有另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政治风险,离岸风电的发展,目前已可看到受到来自环保团体抗争的压力不小,在这种不确定性及压力下,很多计划被迫进行大幅调整,甚有可能使已经来台探路的海外开发商,因为恐惧这种不确定性,而打起退堂鼓。对于这些问题,政府固然不能对环保团队的建议视而不见,但必要的时候仍必须为所当为,拿出魄力,否则的话,最具挑战性的离岸风电发展,台湾将永远无法跨过这一关。

※ 精彩全文,详见《台湾银行家2017年11月号》。※ 本文由财团法人台湾金融研训院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