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嘉瑜「囤积症」住处乱如回收场 精神科医:这类人大多有强迫症

▲立委高嘉瑜说明「买房」事。(图/记者屠惠刚摄)

出处/康健杂志 文/康健编辑部

外表亮丽的立委高嘉瑜自爆因为自己有「囤积症」(英文:PFASs),住家东西堆积如山像资源回收场,尤其是衣服,从地板一直堆到半墙高,十分惊人。

亚东医院精神科潘怡如医师分析,有拚命囤积或大量贮物倾向的人,大多具有强迫性(症)人格,几乎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有此情形的人,以女性老人较多,建议就医接受心理咨商

高嘉瑜因为房产争议,自爆自己租屋居住,结果意外爆光她的囤积症,从她的脸书公布的照片可以看出,她囤积的大部份是衣服。

(图片来源 / 取自高嘉瑜脸书)

潘怡如曾接受《康健》访问时指出,许多人因为物品到处堆积,占据生活空间,已经无法在厨房煮饭、用浴缸洗澡、在床上睡觉,这是一种明显囤积上瘾行为,有些并伴随其他心理疾病,譬如酒精成瘾、情绪障碍等,需要就医诊治,并接受心理咨商辅导。

美国曾做过统计,约有600万人口有严重的囤积行为,平均20人中就有1人,各种年龄层都有,算是相当普遍的问题。美国甚至有两个电视节目「囤积者(Hoarders)」、「囤积:活埋(Hoarding: Buried Alive)」专门探讨这个议题与族群

潘怡如根据国外研究指出,习惯大量囤积的人,普遍具有人际上的困扰,容易导致家庭失和、夫妻离异,生活孤立,更造成环境脏乱、孳生病菌。《国家地理频道》曾报导一名豢养上百只流浪狗的女士,因为自己没有能力照顾,造成狗儿爆发传染病,引起当地社区居民抗议,最后在公权力强力介入下,接管了这批流浪狗,才解决了这场纷争。

(图片来源 / Pixabay)

囤积物品也有性别、年龄之分。一般而言,女性和老年人较倾向囤积物品,女人受情绪(心理)影响较多,常会冲动消费,或者用购物排遣空虚、获得慰藉。

因偷窃而吃上官司的女演员琳赛萝涵(Lindsay Lohan)就曾亲口坦承,对于流行服装与鞋子有不可抗拒的迷恋,自己就像摄影机的镜头一样到处搜猎,并且大量囤积。老年人则大多为生理因素,医界推测与脑部前额叶功能逐渐退化有关,血清素分泌不足,难以做决断。

社福人员访视独居老人,发现有不少老人家习惯性地从外面捡拾废弃物品回来,看到什么,就搬什么,也不管东西是否有用。曾协助诊断上百名病患波士顿大学社工学院院长史黛凯蒂(Gail Steketee)指出,许多囤积狂都与青少年的成长背景有关,他们比同年龄的人对于物品较依恋,很难丢弃东西;到了30岁左右,囤积杂物的症状明显开始出现;到了老年,更变成一个主要的行为问题。

国内有一名和母亲同住的检察官,住家是一栋8、90坪大的豪宅,但满屋子堆的都是物品,几乎寸步难行,因为老人家不准家人任意搬动她的东西,否则就翻脸骂人。儿子请专人来帮忙清理之后,不久家里又造起另一座「山」,儿子很无奈,就连清洁顾问公司的工作人员也觉得很没有成就感。

(图片来源 / 康健资料)

即使不是因为心理疾病造成囤积,也不应该把生活环境变成仓库。近几年以《断舍离》在日本引发风潮的生活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指出一个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断地使用「加法」过日子,这个也要,那个也想买,走在街上,到处都充斥着物品和商品,不断刺激消费行为,导致物品超载,过度负荷,「犹如泛滥的亚玛逊河,」她形容

经常受邀到社区授课演讲的「收纳达人」谢宛铃观察,一般人最容易囤积的物品,包括衣服、书籍、CD、DVD、纸箱、报纸、宝特瓶,有些人甚至保存10、20年的购物袋,过期多年的水电帐单也舍不得丢,将整个抽屉塞爆。「到底是丢不掉,还是不想丢掉?」谢宛铃反问,对方常常回答不出个所以然。

堆积如山、如洪水溃堤的物品,扰乱了生活秩序。有17年家事管理顾问经验的「妙管家」总经理张耿榕透露,曾碰过一对中产阶级夫妻,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整理,家中厨房水槽里堆叠脏乱的碗盘有如一座小山,客厅也几乎没有立锥之地,「三天三夜也清理不完,可能需要开一部怪手铲平,」张耿榕摇摇头。

一个堆满杂物的空间,等同自我否定、自我惩罚,容易产生影响心灵的废气,对身心造成不良循环。若是进一步深究,背后反应的是对物品的执着,即使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但就是不想丢掉,一直搁在那里,结果物品从原本的「保管」,变成「放着不管」,最后则是「感觉麻痹」。

山下英子提出3个原则,极力呼吁现代人从令人窒息的物品泛滥狂潮中解脱:「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断舍离可以带来意识、环境与气场的变化,」她观察到一个奇妙的现象,许多人一旦开始实行舍弃,生活往往也出现急转弯,成为人生的重要转捩点,譬如换工作、辞职、搬家、离婚、结婚……,「就像是打开盖子,突然释放内在的能量,重新启动对生命的热力,」她生动比喻。

舍弃东西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消费行为与价值观,逐渐回归到原点。一名女性室内设计师职场表现出色,但家里却惨不忍睹,因为她在家里很少受到赞美,觉得没有成就感,转而向外寻求认同,也是为了逃避现实。她原本打算换屋,在重新审视居住环境之后,开始脚踏实地动手整理,后来觉悟「不是家里太小,而是东西太多」。透过断舍离,女设计师不但省下几千万的购屋费,也找回了自我价值。

很多年前,山下英子也曾经为了收纳物品而苦恼,虽然尝试做过分类,依旧把柜子塞得满满的。后来,她决定用「减法」,开始舍弃东西,深刻体悟不值得为物品花如此多的精力、时间、金钱和劳力。山下英子前后花了10年练习,终于学会放下对物品的执着。

面对物品就是面对自己,整理环境就是整理自己,能够拥有放松的空间,才是爱自己的表现。正如山下英子形容,非整理不可的物品,就像不得不面对的敌人,只会增加我们的烦恼,一旦去之而后快,取回被霸占的空间和能量,从此才能神清气爽,高枕无忧。

延伸阅读:

C型人格易罹癌,肿瘤发病率是一般人的3倍以上

别只对临终家人说爱,精神科医生一段话让癌父走得安心

东西舍不得丢又占空间?收纳达人教你「断舍离」

冬衣清洁收纳术!3大关键下次换季不抓狂

你的房间好睡吗?7大守则,检视房间的「好睡指数」!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