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乱象多 症结在广告夸大?

健康医疗网/张郁报导

日前有平面媒体报导,一名34岁的轻熟女为了追求S曲线,而到医美诊所进行溶脂手术,没想到术后竟然造成腹部双腿皮松肉垮、凹凸不平,引发各界关注。究竟美容医学到底该不该纳入消费者保护法呢?专家指出,台湾医美乱象主因在于广告过度泛滥,而非主刀医师身上,呼吁政府强力规范

▲医美乱象纠纷多 症结在广告夸大不实?(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中华民国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施肇荣痛批,「美容医学是否该纳入消费者保护法」这个问题本身就有漏洞。他指出,肉毒杆菌是一种非常强烈的细菌毒素,因具有麻痹肌肉、使肌肉无力功效,早期常被用来治疗斜视,松弛某些斜视患者眼睛痉挛缩短的肌肉。

临床上也常将肉毒杆菌应用在治疗斜颈症、职业性痉挛症、背痛下腭紧闭磨牙症等患者身上,换言之,只要是涉及肌肉过度收缩的病患,几乎都可靠肉毒杆菌治疗,显见肉毒杆菌对治疗的贡献。施肇荣说,「既然肉毒杆菌打在脖子眼部肌肉上称为医疗,难道打在抚平皱纹上就不叫医疗了吗?」如果是医疗行为,那就不该归属在商业行为里。

施肇荣认为,医学美容目前之所以衍生这么多问题,最大的症结点在于「广告」夸大不实,而应对这些广告负责的并不该是这些主刀医生,而是雇请这些医生的业者,也就是背后的金主

施肇荣表示,医美诊所里,常见不少爱美女性因为看到广告或艺人节目上,大肆赞扬医美的效果心动就诊,可见广告和置入性行销民众影响

因此,施肇荣呼吁政府,光是罚金立法是不够的!「就算罚了20万又如何?反正这些金主们有的是钱!再说这些诊所一个月赚的就不只这些钱了!又怎么会在乎呢?」施肇荣强力建议政府,应针对这些「背后金主」的「广告」行为订定规范,「医师会被吊销证照一年,那这些金主呢?」

资料来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