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防诈骗 小心驶得万年船
工商社论
诈骗手法日新月异,但细数诈骗手法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种是汇款式诈骗,即诈骗集团透过各种名目(如交友、家人受伤、司法案件等),指示被害人把钱汇到诈骗集团的人头帐户;第二种是投资诈骗,诈骗集团可能透过所谓理财说明会等,用高收益诱导投资人购买海外商品,以诈取被害人财物;第三种则是近日兴起的网路盗刷,诈骗集团可能透过信件、社群平台骗取投资人输入信用卡一次性密码(OTP),之后再绑定电子钱包,大量盗刷。
最近的例子,是有消费者在社群粉丝页+1表达购买意愿,却被虚假小编通知刷卡,填上信用卡卡号及一次性密码后(OTP),信用卡即被绑入电子钱包遭盗刷;也有人是接到邮件,表示消费者在海外网站购物要支付关税,同样是要求消费者点进连结后填写信用卡相关资料和一次性密码,消费者不疑有它,之后可能就被盗刷数十万元。
甚至连先前热门的防疫险,也成为有心人士的诈骗术语,最近就有消费者接到简讯,表示因保费原提供卡片有问题,要求重新提供卡号、授权码和一次性密码,消费者为了担心保单无效,心急之下,未加查证就输入相关资料,自以为是「交保费」,没想到后续信用卡就出现多笔异常交易。
一般而言,民众信用卡如果因侧录等原因使得资料外泄而被盗用,只要向发卡银行列举为争议款,在确定非本人消费之后,通常可以不必负担相关损失;但新的信用卡诈骗方式,因为是由消费者本人输入OTP,代表该笔消费是消费者本人知情且同意,此时消费者主张盗刷,就会引发较多争议。
简单来说,在网路上使用信用卡支付时,除了填入信用卡卡号、有效月年和授权码(信用卡背面的末三码)外,为确保持卡人用卡安全,不少银行会额外设立一次性密码机制,即刷卡时银行会发送一组四到六位数的随机数字密码简讯(即OTP)至持卡人的电话,必须在限时内填入OTP,该交易才算完成。
对信用卡持卡人来说,OTP等于是多加一道保护锁来保障交易安全,因为歹徒必须同时取得被害人的卡片资料和电话,才有办法盗刷;可是诈骗集团新的手法是用OTP授权信用卡绑定电子钱包,等于持卡人在填写OTP时是本人刷卡,只是名目和金额可能被诈骗集团移花接木,这时理论上持卡人只能诉求是被诈骗而非盗刷。
以前述所说电子邮件通知有关税待付为例,收到该信件的消费者透过邮件连结的钓鱼网址,自己填入信用卡资料和OTP密码,虽然消费者是因为被诈骗集团误导而进行这一连串操作,但刷卡这个动作确实是本人所为,这时能不能算是盗刷,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不论是汇款也好、投资也罢,又或者是被盗刷,诈骗案件一旦发生,事后要追回财务的机率和能求偿的比重其实都非常低,且过程可能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所以与其寄望金融机构或警政司法单位亡羊补牢,最好的办法还是从自己做起,提高警觉、减少被诈骗的可能。
举例来说,口语式的诈骗通常会有几个关键字,例如当对方提到帐号、个资等用语时,是诈骗的可能性就非常高,这时千万不要提供对方资料,也不要依对方的任何指示操作,直接挂电话是最好的办法。或许有人担心,如果真的像对方说的怎么办,这时可自行求证,例如对方如果说是保险公司,就上网搜寻该保险公司的官方电话,查明事实后再决定如何处理。
同样地,对于信件上的不明连结,如果要求填写任何资料,也最好是看清楚单位名称后,先了解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否则绝对不要填交任何和支付、个资有关的资料。例如前面所说,如果是关税有问题,可以查询报关行或快递公司,多一个查证的动作,就能降低被诈骗的风险。
至于信用卡使用上,很多民众会忽视刷卡简讯,但大部分盗刷都是透过刷卡简讯才察觉到有异,例如半夜收到刷卡简讯,或刷卡简讯通知的店家是没有往来过的,很有可能就是信用卡被盗刷,这时一定要主动通知银行停卡,并把相关交易提报银行列为争议款项。
最后则是OTP的部分,理论上是银行用来保护持卡人的机制,因此在输入OTP前,一定要确认购买金额和单位是否与消费相符,如果对方要求绑卡或表示要试刷信用卡是否可用,最好取消该交易,选择其他支付方式。唯有自己提高警觉、不怕麻烦,才能让被诈骗的机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