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高光层,同温层,苦劫层
台湾正面临水、电、气危机之际,层峰前往高捷桥头看望猫站长,嘱咐猫站长吃饱了要继续认真工作,活动主办方表示,层峰亲民表现让大家「喜出望外且倍感温馨」,顿时高光满表,然而从此一微末小事出发,对照史事,却可读出许多领导者形象营造的吊诡。
领导者作为组织头脸人物,向组织内外传达自己光荣正确、亲民受拥的形象,本是情理之中;然而这种高光形象的塑造,若是以普罗成员的牺牲或劳苦为基础架起,则光彩愈耀目、积怨也就愈深刻,唐太宗便深刻明白此理。贞观年间,唐太宗巡察蒲州,蒲州刺史赵元普特地让老百姓着统一服装夹道欢迎,又特别整修了黄上行所,修整出亮丽楼宇,暗中为唐太宗身边亲信准备鱼羊礼品,太宗知道后,传唤赵元普,指责他如此作为到底让老百姓增加了多少额外负担,要求他立刻改正,赵元普听后羞愧不已,几天未进食便死了。唐太宗对高光层的警惕,使当地百姓免于坠入苦劫层。
位列高光层的荣耀感,唐太宗很清楚背后可能的代价,但对此代价懵懂不觉的宋徽宗,就没能避开来自高光层的魅诱了。宋徽宗崇信道教即使财政匮乏,依旧耗费巨资,兴建宫观,还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又仿照朝廷官吏品秩,设立道阶、道职,并对道士给予优宠,提高道士地位,当时有一道士林灵素自称上知天宫、中识人间、下知地府,便称徽宗是上帝长子,为神霄玉清王,主持南方,号称长生大帝君。而他自己则是神霄玉清王府的仙卿,下凡到人间辅佐帝王进行统治;徽宗大为惊喜,赐金牌,为林灵素修建通真宫,赏赐优厚,结果林灵素地位足以与宰相抗礼。徽宗还编造了「天神下降」的神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至此光环笼罩,正当达到高光顶层之时,金人已兵临城下,「教主道君皇帝」连同其子宋钦宗被金国虏去,成为阶下囚。
沉溺于同温层的领导者,更容易被同温层的亲信推入虚幻的高光层,明英宗在位时,瓦剌来犯,自英宗幼时便担任伴读的太监王振大力鼓吹英宗御驾亲征,虽有朝中大臣劝阻,英宗却羡念父亲宣宗曾在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打败敌人的场景,决定御驾亲征,结果却在土木堡被瓦剌所俘,明英宗想望的、由同温层熏蒸出的高光层终究只是幻影。
英宗子孙明武宗朱厚照也受到同温层鼓舞,意想着更为荒诞离奇的高光层。武宗时,宁王朱宸濠以号称10万兵力在南昌起兵叛乱,当时南赣巡抚一代大儒王阳明在尚未等到明廷发兵赴地平乱之前,就通令各地,举兵勤王。各地兵马未到时,王阳明先假装朝廷已有准备,迷惑朱宸濠,以争取集结兵力的时间;朱宸濠发现中计,率军出击,此时王阳明却趁宁王南昌空虚,攻克南昌。宁王闻讯,又急忙回救南昌,王阳明却决定乘胜与朱宸濠于鄱阳湖决战。决战过程王阳明连番用计,从诈败、伏击、到最后拚死猛战,擒获宁王父子,宁王之乱仅为期43天。
乱平之日,朝廷军队依旧尚未抵赴,明武宗自称「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率万余官兵南下「亲征」,到半路时,王阳明捷报传至,明武宗仍一意南征,身边亲信甚至建议将朱宸濠放回鄱阳湖,让明武宗生擒,以展示皇帝威望,王阳明只得将朱宸濠押至南京,献给明武宗,武宗则与诸多侍卫身着戎服、摆出作战阵势,将朱宸濠除去桎梏,再击鼓鸣金而擒之,作凯旋而归状。明武宗比他的祖先英宗幸运,依靠着下属的殚精竭虑及冒死拚博、几乎无患虑地成就了自己离奇的高光层,但其荒诞却让「朱厚照」之名成为日后满清皇子不认真读书时,师傅引比作为训斥的符号。
领导者好近高光层,无可厚非、人情之常,但创造或亲近高光层时,不妨多关注高光层背后的苦劫层,组织中、社会上哪些人还担负着最艰苦的工作、面临最恶劣的境遇;更要注意这样的高光层是否被同温层搭建的太过离奇,否则恐将成为反讽之比。猫站长吃饱了该作何事才算认真?不知以宋徽宗、明英宗、明武宗之才智,能理会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