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合力强化五层老年经济保障

世界银行于1994年发表的三层保障模式,第一层保障系强制性的社会安全制度,如保险、救助、津贴方式;第二层系强制性的员工退休金制度;第三层系自愿性的个人商业保险储蓄制度。2005年世界银行扩充后的五层保障模式,把第一层的社会救助或津贴抽出成为第零层,或称基层保障,主要系在有效保障终身贫穷者,以及资源不足的年老劳工或残障者。至于新加入的第四层保障,系伦理性的家庭供养制度。无论三层或五层保障,这些机制的发挥,有赖政府、企业、家庭、社会之合力,乃至于文化背景因素之支撑。举凡法制、财务、人力,以及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必须到位,每个环节,皆须努力。

从法制角度言,老年经济保障制度之成败,政府责无旁贷,负责建立合宜制度,包括规划部门、行政部门、立法部门、执行部门,皆有重要角色。制度设计上,可以全民不分职业采用一套保障机制,也可依照职业类别分立保障机制,亦可能混合采用。新加坡将公部门与民间企业之公积金予以统一,台湾之保险分成公保、劳保、军保、农保、国民年金等系统,美国则是联邦政府有一套机制,各州各有自行制度。各制度之优劣顺逆,在设计规划时便需慎重抉择。

从财务角度言,财务是否充裕,是每套制度能否永续有效运行的关键考量。财务有收有支,收与支之间的关系有不同模式,包括确定给付(依在职薪资水准核算退休给付成数)、确定提拨(依个人专户金额发放退休金)、随收随付(依当年财政额度核计退休金)等等。随着这些模式的资金收支方式差别,政府财务负担亦有差异,如果制度设计良善,则可降低基金用罄之风险。为解决财务问题,除了考量制度规划是否合宜之外,资金存入的公共基金之运作绩效能否提高收益率,增加资金收入,也是影响因素。每日公共基金在金融市场上操作,须在顾及安全下致力提高收益率,在情势多变的市场上考验着基金的操作策略。

从金融市场角色言,市场情势反映着国内外的资金供需,虽然考验基金的功力,也提供了丰硕的获利机会,股市、债市、汇市,持续变化,基金投资时须仔细研析。此外,各金融机构所提出的金融保险商品,乃提供了个人颇具多元弹性的保障选择。金融体系愈进步发展,愈能依市场需求设计出各种金融保险商品,尤其在迈向超高龄的社会环境下,增加银发族适用的保险商品及金融项目,由个人依其财务所得能力选择,乃是符合社会需求又颇具商机的方向,此乃第三层保障的主要内容,创新开发空间宽阔。

从人力因素而言,老年生活照护除了备足资金外,尚须有恰切照护人力与配套措施。除了政府提供基本照护外,如果企业也能提供不同类型的照护,由民众根据其财务能力自行选择由政府服务或由企业服务,如此或有助于降低政府人力配置有限之压力,也拓展了民众选择的空间。至于种种环节的串联,或有碍于某些法令规范而有部分卡关,则有赖相关机关进一步思考协商。

从社会生活习惯与家庭文化背景角度来看,世界银行将家庭伦理照护归为第四层,事实上家庭即具有基本照顾的角色,尤其在东方重视家庭观念,照顾老者乃是文化自然传承。遇有孤独残疾、家徒四壁,或遭家庭成员弃养者,有赖政府支助,此即零层观念。至于家庭伦理观念之深植程度与发展趋势,此涉教育与文化因素,则是更为广泛而值得深思的问题。

总而言之,无论三层或五层的老年经济保障,都需要政府、企业、民间之携手。说来道理明确,但事涉社会各阶层,每年庞大经费需求,执行起来并非轻松小事。如何集结各方合力强化各层缺口,方向应是无虞,作法又是枝枝节节待以清理,共勉之。

(本文为个人意见,不代表服务机关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