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层峰领导 功过如何留待历史说分明
前元首过世,留下的评价两极分殊,对于个别项目的评价,例如推动民主、教育改革、恶化政商关系等,各方侧重不同;于此,可以回顾史书及历代史家论者如何对一些皇帝评价,了解该用何种视角评价层峰领导,才能得到较公允的看法。
首先看清太宗皇太极,清代创建者努尔哈齐之子。清史名家评价皇太极为「上承太祖开国…下启清代一统…颇具豁达之陶度…如汉人之优待也,国俗之保存也,皆能为其父之所不能为」。这一段评价,提到皇太极重用汉官,汉官确实是清廷能入主中原的关键,皇太极能重用汉官之可贵,在于其父亲努尔哈齐相当轻视汉人,迁徙、屠杀、夺财,令汉人为农奴,皇太极矫正了父亲遗留的问题,也为清朝打下良好基础。
那么努尔哈齐轻视汉人是否就全然错误呢?这难以下定论,努尔哈齐13副铠甲起家,如果不能给跟随者足够的实质利益,势必难以带领众人,但他并非总是大开杀戮,在攻下沈阳后,因为要迁都于此,必须稳定各业生产及繁荣,改变对待汉人的政策,让顺服他的在辽东的原明朝官员各任旧职、不杀无辜。然而过去政策依旧留下严重的族群问题。满清从一支小部落发展到可以角逐中原,努尔哈齐及皇太极在各自任内都有极大贡献,差异在于前者留下族群问题、后者解决。因此一代代的层峰领导,除了要承担任内绩效之外,还需面对前任者留下的问题、考虑自己的政策会为后代留下什么问题。
皇太极之子顺治帝继位,入关后统治范围更大,更重用可靠的汉人高官,将过去「各衙门印务俱系满官掌管」改成「各部尚书…受事在先者,即着掌印,不必分别满汉」,甚至在顺治掌政末期,汉人大学士超过一半以上,清史学者认为他「克服了满族统治者自身的某些落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以笼络汉族士大夫洗刷关外伧荒,从而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然而有趣的是,顺治在其遗诏中,列出自己十四项罪状,其中竟有「对宗室诸王、贝勒接触太少」、「满州八旗诸臣,历世尽忠、竟不予信任,反偏用汉人文臣,以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两项,尽管后人怀疑遗诏中一些文字是太后与辅臣商议后添写,但其内涵为顺治本人心意殊为可信。
推想顺治也知道过于轻忽满臣,造成宗室八旗的另一种怨慢,若不加处理,可能不利于巩固清廷核心集团,但为治理国家又必须用汉臣,故而自己造的问题自己解,以罪己的方式平抚宗室不平,不给子孙添麻烦。
继位的康熙强调满汉一体,并在顺治的基础上,得以对外扩张、并且弭平三藩之乱,使身为汉人的三藩的起事,不至于转变为满汉间的对抗。
在多方用兵后,为养生休息宣布永不加税、晚期又过于宽仁,未能处置大臣贪污亏空。雍正接位后,十分清楚自己接下的是内虚的局面,推动各种土改税改政策、搭配严厉的治理、整肃官员空亏空,充实国库,虽只在位十三年,国库最丰裕时达六千万两,也为乾隆盛世打下基础。
以上事例,显示层峰领导的评价,除了任内创造的绩效成就之外,还必须检视他解决了多少前人留下的问题,如皇太极及雍正各自在解决前任的问题;也必须检视为后人造成了多少严重问题,特别是在追求任内成就时伴随的问题,如努尔哈齐及康熙为后任都各自创造了问题;如果自己创造的问题可以在任内稍做处理,如顺治一般,将更有助于为组织延寿。
极糟的情况是,既没解决前人留下的问题,又以遗留众多严重问题给后世的方式、追求一己任内成就,在晚年亦不处理这些严重问题,留给后人难以收拾的局面。若以此一角度检视各届、各级、各单位的领导者,应有独特启示,而领导若能念及予此,组织将更能长保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