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如何减少制度副作用造成的伤害

政府陆续推出冬游春游补助,促进观光之余,也有业者担心会出现制度副作用民众没有补助就不出游,对旅游业反造成伤害。图/本报资料照片

政府近半年来,为提升旅游业景气,陆续推出冬游及春游补助,但却有旅游业者担心会出现一项副作用:民众一旦将补助视为当然,会造成民众没有补助就不出游,对旅游业反造成伤害。此事例显示制度的副作用若是过强,将会带来伤害。故而检视副作用如何产生,进而寻求如何降低副作用,应有助于制度的顺利推行。

制度的副作用,是指制度达成目标时,伴随产生的旁支影响。这些旁支影响如果累积到足以妨碍制度目标的达成,便等同压垮制度本身。旁支影响出现的一项原因,是执行者夹带一些无关的动机于制度执行,并且过度放大了这些动机,清朝嘉庆帝的广开言路嘎然而止正是一项范例清乾隆晚年骄衿自满、言路闭塞,嘉庆帝亲政后,亟思振作,决定广开言路,允许言事奏章直达御前、任何人不得私自拆阅,群官纷纷上书,初始确实参劾惩处了一些贪官(达成了目标),但各级官员「动机」各异,有为迎合上意者无事滥奏,有为博取名声无端攻讦,众多荒唐奏章让他耗费不少精力(旁支效应),嘉庆忍着不追究、只告诫各级官员如无特别建议,不必刻意搜求;然而奏章还是日益增多,嘉庆逐渐认定这些妄言上奏者并不是出于关心国计民生、而是为一己名利,开始斥责警告,但各级官员行事依旧,嘉庆终于愤怒了,但愤怒却指向一个确实认真议事小官,将他发往边疆,尽管后来赦免,但广开言路到惩罚忠言历程还是造成震动,有识之士再也不愿轻易建言

检视事件发展,嘉庆即使刚开始未能察觉官员夹带的各式各样动机,当这些动机会投射于行为时,应即足已掌握其动机;若无法阻绝这些动机的产生,也可以修正制度让官员的这些动机不至于耗费他过多精力。如果察觉、阻绝、修正制度都无法做到,行为累积的副作用就会产生。国民旅游本是为了休闲陶冶,接受补助而旅游的动机被夹带且放大之后,民众等到补助才出游,并不意外。

另一个产生副作用更糟糕的情形,是设计者在设计制度时,已经怀着达成制度目标以外的动机,当此动机被实践到一定程度,其影响将压过应有的目标时,会让制度的实施向这项动机倾斜、带来灾难。宋朝开朝皇帝赵匡胤是在殿前都检点主管殿前禁军)的职位上,被下属黄袍加身而登基,故削弱将领兵变可能,成为其建构军事建制的重要动机,压过了军事建制应有的强军善战的目标;他实行「更戍法」,制度化轮调统帅及军队,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减少了将军兵变的可能;又重文轻武,提高文官地位,作战时派任不能领兵的文官担任正职,武将反而任副职,种种作法,高度实践了赵匡胤的动机、抑制发生兵变的可能,却造成兵弱将衰,折损了应有目标的达成,金人南侵势如破竹、掳走钦徽二帝,与此亦不无关系。

制度设计很难保证所有执行者都没有其他动机,故而一项制度也很难完全没有副作用。设计制度时只能设想依照趋利避害的正常人性,会出现哪些背离制度初衷的脱序行为?这些行为累加造成的副作用,组织能否承受?如果到了无法承受的程度,就应该在制度中增加特定条件,遏止这种行为的出现,例如嘉庆帝可以设定个人官员或整个部门上奏章的份数上限。数年前农委会为培养地力,鼓励农地一期生产、一期休耕,给予休耕补贴,结果发生有养地者连续五年累计领取超过1300万元,这种情况就可以考虑增加必须是「一期生产、一期休耕」,才能领取补贴,以避免副作用发生。最后,极关键是制度设计者不宜过度怀抱偏离制度应有目标的动机,否则制度必然无效,如同北宋的军事建制根本不具战斗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