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九巴掌事件 辅导室功能何在

几天前发生的国语实小「九巴掌事件」,已经有许多相关的讨论。然而,我一直感到纳闷的是,这样一间所谓的明星学校,出了那么大的管教问题,做为相关单位辅导室有什么看法或做法吗?没有人去探讨这背后整个结构性的问题。我们看到的各种说法,无论是「打人就是不对」,或是「不要摧毁一个好老师」,或是「这个小孩本来就太调皮」,都还是不断在单向道德说法里打转。

一位戴着口罩家长说那调皮被掴掌的孩子「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就跟「苏格拉底会死」一样,可以适用于任何人身上,包括打人老师,包括口罩家长,包括调皮孩子,包括你,也包括我。但是,这些对话意义在哪里?可以让我们面对真正的问题吗?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凭空发生,都有特定的脉络和前因后果,更重要的是,只要是人,都会有情绪。情绪发上来的时候人们惯于用所有的资源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无论是「施暴师」vs.「受暴生」或「好老师」vs.「顽劣生」,都太容易陷入选边站情况,没办法告诉我们更多。

这件事情和讨论,在我心里引起了深深的不安。我的不安伴随着我脑中的画面,当这位显然深受家长爱戴的老师的手掌,当着班上所有的小朋友男孩脸上掴了三下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害怕吗?当老师和学生追逐拉扯到洗手间大人的手掌继续在小男孩的脸上掴了六下时,老师看到了什么?他的心是否也像他的手掌一样慌乱狂暴?

据说这是一句古老非洲谚语:「养大一个孩子,需要靠一整座村庄力量」。问题是,村庄瓦解了,大家都关进了小家庭围墙里,学龄孩子们则关进了学校的围墙里。但是,学校有没有可能是一座村庄呢?一个村庄里如果有比较顽皮一点的孩子,村民们会直接就把他踢出去,命令他搬到其他村庄吗?还是会坐下来一起想想,运用哪些资源来引导这个孩子,让他和所有的孩子一起成长?一个孩子如果在学校有显然的行为问题,老师是不是应该告知家长,并和家长一起商量因应对策,如果持续无法改善,则应该考虑运用辅导的资源。

我点进了国语实小的辅导室网站。在辅导组工作项目里明明白白有其中三条分别是「实施学生辅导与咨商事项」、「学生个案研究与辅导事项」、「办理教师辅导知能研习」。倘若这个孩子真的像其他家长所言平常就那么调皮,经常欺负其他同学掀女生裙子等等,老师在管教上一直很辛苦很累,他应该知道可以向辅导组请求援助吧。抑或是这所明星学校的辅导室只是聊备一格?还是老师不愿意求助是因为不想让辅导室认为他「管」不住学生?或许,整件事情透露了教育的「管理心态,而这和近年来大家强调的「辅导」之间有着某种根本上的不相容。

无论如何,教育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时间的付出与引导。孩子也不是只有乖或坏两种。跟所有复杂的灵魂一样,每个孩子都是有机整体,需要一整个村庄的土壤去喂养。

作者东吴大学社会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