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新青安方案成炒房主力?

新青安房贷上路七个月,至2月底已有3.6万户受惠,平均每户拨贷约725.6万元。(示意图)图/本报资料照片

近期公布的政大永庆即时房价、信义房价、清华安富房价与内政部住宅价格等四大房价指数,均创下历史新高纪录。主要原因之一,即为政财政部去年推动的「青年安心成家购屋优惠贷款精进方案」(以下简称「新青安」),吸引大量的民众购屋,进而推升房价。

2000年12月起政府推动青安贷款方案,提供无房的国人优惠贷款,协助民众购屋。去年财政部9月启动更加优惠的「新青安」贷款,将贷款最高额度由最高80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贷款年限也由30年延长至40年;宽限期亦由三年延长至五年;利息补贴则由原公股银行减半码,再由政府额外补贴1码,共计1.5码优惠,补贴三年。

由新、旧青安方案比较可知,新方案的贷款极为优惠。且央行3月21日理监事会议决议调升利率半码,财政部随即宣布由政府同幅补贴半码,加上原有的1.5码,合计补贴达2码之谱。据媒体报导,去年第四季新青安的拨贷户数约1.8万件,相对于同期整体房贷约5.4万件,等于平均每三件房贷就有一件是新青安。

旧青安贷款自2000年12月推动迄去年6月底止,累计34万余户申请,累计核贷金额达1.43兆余元,平均每月申请数1,255件;而新青安房贷上路七个月,至2月底已有3.6万户受惠,总拨贷金额达2,640亿元,平均每户拨贷约725.6万元,每月平均申请数暴增至5,143件,为旧青安数量的四倍多。

依据行政院新闻稿,其政策目标系「提升政府健全房市政策效益,落实居住正义。」惟检视新青安相关数据,恐已严重违逆其预设的目标,计有以下几项谬误:

谬误一、破坏市场机制

去年房地产市场在升息、房地合一税2.0、选择性信用管制、平均地权条例上路等冲击下,上半年交易急冻,房价逐渐趋稳,前十月全台的建物买卖移转栋数,每月均低于3万栋。新青安政策施行后,移转栋数逐月大增,从去年10月不到2.7万栋,今年1月已达3.2万栋,进而不断推升国内房价。

易言之,倘没有新青安政策,在需求减少下,依照市场供需法则,房价原有机会下修,却因为该政策让需求骤增。永庆房产集团业务总经理叶凌棋预估,新青安政策发酵,预期今年上半年房市交易量,将较去年同期成长22%至25%。如此破坏市场机制,已让房价欲小不易。

谬误二、助长国内房地产炒作

新青安大幅提高贷款期限至40年,并调升贷款额度达千万元,加上高额的利息补贴,又无排富门槛,俨然成为炒房最佳工具。特别是,将缴纳房贷本金的宽限期延长至五年,购屋五年内的负担极低,而依照现行的房地合一税规定,持有超过五年,交易所得的税率几乎砍半,由35%直接降至20%;若符合自住要件,持有六年,所得400万元以内者免纳所得税,超过400万部分按最低税率10%课征所得税。该政策等于鼓励投机者,利用新青安炒房。

谬误三、规避居住正义政策失败

蔡英文于竞选期间,针对居住正义议题,委由学者花敬群主导下,提出「房市三箭」政策,分别是杜绝炒作、健全租屋市场,及八年兴建20万户社宅。

民进党执政后,花敬群也入阁,担任内政部政务次长,负责房地产政策。然三大政策可谓是全数部跳票。首先是社会住宅部分,查阅内政部不动产资讯平台数据,截至2024年3月31日,达成数已完工的社宅不到三万户(29,799户),就算加上兴建中、已决标待开工以及规划中的社宅,也仅有12.7万户;其次,租屋市场亦未改善,疯狂补贴的「包租代管」方案,至今有效契约数也仅有7.6万户;最后,炒房成为常态,房价更是愈来愈贵,多数人买不起房。

居住正义沦为口号,去年总统大选期间遭到社会团体与反对党激烈批评,蔡政府被迫推出史上最夸张的补贴,以掩饰社会住宅等政策跳票的窘境。

离谱的是,政府所推出的解方-新青安,竟反成为炒房主力,宛如饮鸩止渴,房地产成为最大受益者。无怪乎,近期的营建股会疯狂飙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