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全球产业重组中的台湾方案

无独有偶,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同天受访时直言,过去区域性供应链分散生产主要是因应关税问题所致,但现在又多了疫情的风险变数,导致很多产销关系必须走区域性供应链。

更受瞩目的应属半导体产业的国际布局与选址。英特尔公司于3月中宣布启动未来10年在欧盟投资800亿欧元的计划,剑指在欧洲建立完整半导体供应链,投资领域包括研发、晶圆制造、后段封装测试等,区域包括德国、法国、义大利、爱尔兰、波兰等国家。加上今年1月底宣布将投资200亿美元,在美国俄亥俄州新奥尼巴尼(New Albany)兴建两座晶圆厂,预计今年底开工兴建,2025年投产。

此外,市场盛传美国政府邀请联电前往底特律兴建12吋晶圆厂,就近供应当地车厂车用晶片,此与台积电应邀前往日本熊本设成熟制程的晶圆厂具异曲同工之妙。历史使然,联电有别于台积电,一直采取生产基地区域分散策略,目前在台湾、新加坡、日本及中国大陆皆设有晶圆厂,成熟制程与产业应用(ASIC)若合体,将催化相关应用的问世。

在3C市场与产业日趋饱和,所有晶片应用将眼光转向瞄准汽车电子,电动车、自驾车的兴起有望为先进制程之外的代工业务找到新市场。若结合地缘政治和产业特性,从上游的IC设计、中游的晶圆厂到下游的封装测试,全供应链将出现大规模重组的需求。欧洲的IC设计产业不强(全球市占率仅约2%),传统几家汽车电子的设计业者虽然过去垄断供应,但随着百花齐放的新兴需求发展,如何在设计阶段就嵌入供应链,在典范转移的阶段需要超前部署。

除了车用电子,原来非中阵营的设计业者在浦东中芯半导体周边的群聚,在美中经贸战纠缠不清中已出现松动迹象,许多非中人才于近期回流、集聚竹北是否转向?是否看上竹北生医产业的群聚效应?甚或资本市场已经瞄准车用(Mobile)之外的另一M(Medical)所带动的新型态布局思维引人遐想。

回到巨大杜董与宏碁施董在文首的推估与呼吁,在地供应链的布局已是回不去的趋势,关键是台湾产业的国际经营人才何在?台商过去数十年经略全球固然培育了难以胜数人才,但这一波新兴「全球在地化」(参见笔者2021年7月9日「台积电的全球在地化」一文)需要新的知识框架与新的执行力,人才如何升级?是一个大哉问。

首先,除了台积电聘请政治博士因应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但微观的问题存在对于投资法令的掌握,欠缺对正负补助政策获税务法规的了解,就掌握不到英特尔执行长这一波紧紧抓住全球政府力图「在地制造」半导体的商机,争取各国政府高额度的补贴,降低其兴建先进制程晶圆厂的成本与风险。其次,对当地基础建设的评估能力,包括台湾长期五缺(水、电、工、地、人)的这些投资环境并不是都像中国大陆招商引资时的一条龙服务,当地政府效能不彰导致成本内部化的锋线是否为台商布局所能吸收,须谨慎评估。最后,员工招募来了,当地劳动法令后续的隐藏成本是否为台商布局所能理解、分析与因应,都不是自动化这么昂贵的解方可以面对的。

回到全球瞩目的电动车与自驾车产业,台湾过去受限内需市场的规模,在产业发展中多扮演陪榜的角色,但这一波典范转移除了车用电子深具国际竞争力外,许多金属加工的行业也磨刀霍霍希望能切入国际供应链,甚至是能升级为OE伙伴,其中还有不少策略缺口。

台湾过去以「产业群聚」突破了规模劣势,打群架一直都是台商在角逐世界杯时的关键,也是台商长年下来所累积举世无双的竞争优势。这一波全球在地化的发展,笔者深信台商若能善用过去累积的「群聚管理财」,必定能成为国际盟主。但欲展现群聚优势所需要的国际金融、国际政法这些杠杆若能在国际营运这一个关键支点上发挥作用,「台湾方案」将缔造下一个台湾的产业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