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从「温暖」话语中重塑台湾经济韧性

诚如在稍早之前被称为资本主义世界盛事的世界经济论坛(WEF)中,与会50个国家元首或代表大致认为,由于Covid-19不断衍生变种病毒,加上俄乌两国军事冲突气间未熄,2022年可以说是情势最严峻复杂的一年,甚至预估其悲观氛围将延伸至2023年。

此一情势对以外需为导向的台湾而言,无法幸免。尤其去年7月之后,由于跨国厂商加速去化库存,造成全球终端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使得台湾不论外销出口订单,或是出口贸易,与全球景气之同步呈现衰退,去年经济更是在内需增加拉擡有限及外需旺季效应落空影响下,成长率从前年的6.28%大幅降至2.43%。一旦全球景气持续低迷,甚至转为衰退,无疑将会让台湾经济承受一场难以预估之灾难,国内重要经济智库无不先后下修今年成长预估数据。

亦即今年台湾上空仍徘徊着许多经济乌云,前景展望无法乐观。这些尚未消散乌云,除了美国升息政策是否对通膨的抑制效应因持续改善而转向之外,随着美中科技竞争角力升温蔓延,从材料提高到高阶制程、从点线到全面多元,如此势必影响台湾供应链。再者,中国大陆三年之前因疫情爆发而进行全面管制,虽从今年1月起重新解封,但未来复工复产是否使得供应链完全恢复正常运作,难以掌握,让台湾过去四年以来受惠疫情远距需求及美中贸易争端订单移转的效应,呈现逐渐递减现象。

此外,更加无法忽略的是,2016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持续紧张,造成台湾与地缘政治之关系,远较其他国家更加严峻复杂;尤其晶片已成为左右科技与军事的武器,全球各国在追求自主供应前提下,先后投入发展成熟制程晶片。亦即未来外在环境,已经从科技战不断延伸至军事战,让素有护国神山的台湾晶片产业是否因遭到波及而被迫卷入其中,进而影响跨国企业来台投资意愿,其后续冲击不容小觑。

也就是说,未来台湾经济所面对的外在环境挑战,较之以往,无疑更加严峻复杂,如何从华丽的「温暖」词藻更进一步升华至存在竞争之「韧性」体质,刻不容缓。不过,若希望打造台湾经济呈现更加具有竞争韧性,则似乎必须换位探索,长期以来我们所追求的经济成长思维,是否可以因应已日益严峻复杂的外在环境需求。尤其过去三年以来,全球突如其来爆发Covid-19威胁,加上地缘政治紧张冲突之下所造成的经济风险,正在不断颠覆传统国家治理,导致我们无法以旧思维面对新经济成长模式之挑战。

很显然地,台湾在进入「后疫」时代下,未来是迎接一个高度不确定、不稳定的风险环境。因此,在经济治理思维上,与其追求虚有其表让政治人物作为宣扬的经济成长幅度,不如落实构筑打造让工商企业作为因应的风险韧性强度。因此,不论是经济政策规划,抑或是营商法规增修,必须从如何降低经济所受到的冲击,调整为如何构筑经济受到冲击之后能够呈现快速复苏能力,让先天条件较为薄弱的台湾经济在因应危机来临时,更加具有安全性或挑战性。

其次,在产业治理思维上,则是必须调整经济思维,重新配置资源,找出较适合形塑生态体系的产业,避免过度依赖特定出口型产业,借此厚植坚实内需型产业,是打造台湾经济韧性的重要一环。若以产业结构而言,从偏高比例的硬体制造、代工产业,开始转型以软体为主的各项智慧应用与服务产业,尤其需要透过智慧应用结合既有制造优势,整合软、硬体,投入较不受景气影响的产业,包括:软体研发、智慧应用、制造数位、服务加值等,不但可以减少能源耗用,而且亦可创造更多型态内需,显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