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起门喊爽的台美外交突破
副总统当选人赖清德美东时间5日前往白宫国安会与美国官员会谈约70分钟。(中央社记者江今叶华盛顿摄)
扫描QR code参与线上讨论
副总统当选人赖清德拜会美国国家安全会议,出席年度「全美早餐祈祷会」,在台湾被宣传为台美断交以来访问华府最高层级官员,是「最重大突破」。美国学者、专家肯定这项访问,但认为赖清德并非官员,访问不具代表性,意义不大。同一事实的解读与认知,台美显然有极大落差,民进党偏好将台美正常互动渲染为突破,并企图将美台关系从美、中、台3边关系架构中抽离出来,好大喜功及背离国际政治现实成为台湾外交决策及国家处境的隐忧。
赖清德以「准副总统」身分访问华府,确实是一项创举,也是台美友好关系的良性发展,但美国两岸事务权威葛来仪不保留地指出,标榜这是1979年来台湾官员最高层次访问是「不正确的」,因为赖清德尚未宣誓就任副总统,「他不是官员」。在前提设定不明确的情况下,解读赖清德访美是台美外交重大突破,陷入各说各话局面。
另外,前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卜睿哲表示,赖清德的访问确实代表台美关系的正面发展,但无须多作联想;前国务院主管APEC事务的王晓岷也说,「赖清德访美不表示美方支持赖的两岸立场,只是支持与台湾的关系」。台美认知与观点迥异也暴露出民进党操作台美关系的一贯做法,经常是出口转内销,只有亮丽表象,但缺乏实质内涵。
抛开亮丽表象,就实质内涵而论,关键指标在于他见了何人?双方谈话内容?自称是「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传达了何种讯息?是否厘清了美方对他「务实台独工作者」的疑虑?或是蔡英文总统是否透过赖清德说明第2任内的大陆政策?
到目前为止,可以确定的事实是,赖清德5日由驻美代表高硕泰陪同进入国家安全会议,70分钟后离开,并未与国家安全顾问欧布莱恩见面。至于6日的早餐祈祷会,虽然美国总统川普、副总统彭斯、国务卿蓬佩奥与国防部长艾斯培等人同时出现,但祈祷会场面盛大,是否有实质互动仍是扑朔迷离,「哈德逊研究所」的会谈也未对外公开,换而言之,宣扬重大外交突破显然并无事实作为基础,媒体则是配合演出。
民进党政府经常夸大外交成果,「台美关系40年最佳」成为总统大选主要诉求,美国确实也明显力挺蔡英文与民进党,对大选结果发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力。选后在新民意加持下,民进党展现了更大的信心与自满,新任立法院长游锡堃扬言,台湾应乘势积极强化国会外交功能,在国际上为台湾发声,并推动与美、日、欧、加、澳等民主同盟国家签订FTA,进而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游锡堃越俎代庖驾凌总统府及外交部,也凸显了民进党过度的自信与自傲已超越了现实,与副总统当选人访问华府解读为重大外交突破犯了同样误谬。
事实上,关于赖清德访美,台美双方都有相当的政治操作与算计,台湾方面利用赖清德尚未就职的「准副总统」模糊身分,塑造打破了台湾的总统、副总统、行政院长、外交与国防部长不能访问华府的限制。赖清德更可利用这次访美提升个人声望,建立与美国政要的人脉,争取美方的信心与信任,累积4年后角逐国家元首大位的重要政治资本。
美国同意赖清德此刻访问华府也自有其政治考量,「反中」是当前华府「两党共识」,也将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最重要、敏感的议题。寻求连任的川普利用赖清德的「模糊身分」,一方面透过对台湾友好,展现不畏惧中共压力的强硬立场,同时可以赖清德「非官员」身分来安抚中共不要有过度反应,这是典型川普内外兼顾的两手策略。
因疫情而焦头烂额的中共并未忽视赖清德访美的政治讯号,大陆外交部重申反对台美任何形式的官方来往,加上台湾参与WHO问题,解放军歼11、空警500、轰6等型机,连续两天经巴士海峡由西太平洋进入宫古水道飞返原驻地,国军空中侦巡机及挂弹F-16立即升空贴身监控,显然是在回应警告赖清德的华府之行,别以为美国、中共会同意总统或副总统访问华府。
蔡英文及民进党再度完全执政,应扫除务虚、悖离事实的外交政策与作为。除非美国改变50年来的「一中政策」,否则要求承认台湾为主权国家、建立美台官方关系、支持台湾加入以国家为要件的国际组织等,都不切实际。外交突破是指双边关系的实质提升,包括政治层面及经贸层面,如不能签订台美FTA、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机制,所谓外交突破只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宣传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