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能挡几天?」怎么答才聪明
许多人认为台湾的防空网相当周密,可能挡下共军的第一击,我们当然希望如此,但是战争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仍然难以猜测现有的防卫力量在战争来临时能否全面完整的发挥。图为天弓二型防空飞弹。(图/中山科学院)
日前国防部长冯世寛在立法院质询时,被赖士葆立委问到「一但共军进犯,国军能挡几天」的问题时,冯部长提出「两周以上」的说法,引发各方不同的评论。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去年也被问过,当时冯世寛的答案是「一周以上」,结果并不被接受,也难怪他今年会改变说法,把抵抗时间给延长。
台湾最大的能源弱点其实是天然气发电比重太高,而天然气又很难贮藏,目前的存量最多2个星期,这个现象当然影响我们的战备防御时间。(图/中油提供)
其实历任国防部长都有被问过,答案也各不相同,已故的前国防部长蒋仲苓仅说「可以很久」,前部长严明则说「一个月以上」,最多的说法是「两个星期」。为何多数部长都认为两个星期是极限呢?或许他们是从台湾能源的储存量来评估,目前台湾供电有4成来自天然气,而天然气储存量最多就是两个星期,因此一但开战造成海运被封锁,两个星期确实就是极限,之后台湾就会面临供电、供气的短缺危机。以上评估还没有提到飞弹、炸弹等武器造成基础设备破坏,若是再把损失列入,抵抗时间还必须再调整。
常有些评论家谈到目前国军哪些武器可以有效反击,并且一一清点我们的防空飞弹、战机、攻击型飞弹的储存量。笔者在此要提醒,现代战争绝非古代那种兵对兵、将对将、枪对枪、杆对杆的两方决战,反而经常以出乎意料的形式爆发,几乎无前例可循。比如以色列与阿拉伯联盟在1967年爆发的第3次以阿战争(6日战争),战前阿拉伯联盟认为自己军备充足、占尽优势,不曾想以色列在6月5日先发制人发动突击,在9小时内把阿拉伯联盟90%的战机全部炸毁,再出动地面部队分别击破阿拉伯联军,以色列还占领了整片西奈半岛,直抵苏伊士运河畔,战前谁料的到这种结果?
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埃及军用水柱冲垮以色列巴勒夫防线,地面部队立刻从缺口突进。(图/网路)
到了1973年第4次以阿战争(Yom Kippur War,赎罪日战争)情况又不同了,以色列为了长期占有西奈半岛,耗资3亿美元,在苏伊士运河畔建立起「巴勒夫防线」(Bar Lev Line),由混凝土建立起26个大砲阵地、24个碉堡、6个迫击砲阵地、4个防空炮阵地、3个坦克堡垒、15圈铁丝网和地雷区,甚至还有以原油管线构成的「火墙」,要是阵地失守,可以放火阻挡敌军。以色列自诩巴勒夫防线固若金汤,认为要是埃及人想要强攻,至少需要48小时才能突破,到时候以色列国防军必定有足够时间支援。结果埃及军在以军放松戒备的赎罪日,利用强大的喷水机,抽取运河水,以强力水柱冲垮沙质地基,混凝土堡垒应声而倒,仅花8个小时就突破了西奈半岛,兵锋直抵加萨走廊,以色列在赎罪日战争前期是罕见的狼狈,若非以色列在北部与叙利亚的战争表现还算不错,加上以色列重整旗鼓又突破埃及军队防线,否则今日中东格局可能更不同。
从上述两起案例可见,现代战争是千变万化的,很难预测我们现有的军备能否在战争时期充份发挥,特别是在战略上身为守势的我方,思考的重点是「我军能否承受第一击」,还有「遭受第一击后,还剩多少抵抗力量」,这个力量与我军对机场跑道的修复能力、战备道的应变速度,和供电与通讯系统如何重建有关。谈论「国军支持多久」,应该要从这个角度上出发。
然而,「国军能支持多久」,这个问题可能本身就已超过国防部长权限,因为在民主国家,真正决定「要战要和、是守是降」的既不是国防部长,也不是军队指挥官,而是民选政府。相对的,军队所能做的,永远是听命令行事而已,所以真正决定国军该支持多久的,最终仍是三军统帅,也就是总统。而政府最重要的国防政策,当然是尽力降低与周边的敌意和对立。
小小的新加坡,空军却有远航程的重型战机F-15SG,实在相当奇特,但是假若新加坡爆发战争,这些先进军备能否充分发挥?没人说的准。(图/美国空军)
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有着相当不错的防卫力量,空军有F-15SG、F-16C战机,陆军有AH-64直升机、德国豹2坦克,海军有可畏级微型神盾巡防舰、挑战者级潜舰等,总体实力很强。但是毕竟新加坡领土范围小,几无纵深可言,万一真与邻国发生战争,这些先进装备也无法让新加坡能够长期抗战。因此新加坡国防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不树敌,尽力使区域和平稳定,共同发展。
因此笔者建议,要是国防部长再被问及这样的问题,部长可以这样回答:「国军能支持多久,与政府的决策、与国军掌握的资源、也与战争时期国家的情势有关,实在很难说能防守几天。但是国防部能保证国军有足够的士气,能够尽全力并且不惜犠牲性命的达成完政府交付的防卫任务。」
或许这样不直接说明天数的答案,反而比较合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