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玮/贸易战开打 北京可能面临「列宁抉择」

列宁苏联革命成功后,面对耀武扬威的德意志,仍坚持让步签署和约(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中美贸易战开打,大陆的调门却趋于理性,是一个好的迹象。对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而言,首先当然必须检视中国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与美国挺身一斗。如果估计能斗,便要考虑斗而不破,从容收场,因为美国显然更具实力。北京应当研判如何临之不惊、加之不怒,不可自乱阵脚

主战声浪下 列宁的抉择

我认为,北京所要慎重参考的,或许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个前例。恰好在1918年,也就是整整一个世纪前的苏联,列宁曾经面临极为艰难的抉择,其辗转反侧绝不下于今天的习近平。在当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列宁面对耀武扬威的德意志帝国,他必须评估是否接受德国提出的种种苛刻的和平条件。莫斯科的冬末春初,苏共中央存在着极大的主战声浪,可列宁反复折冲、坚持让步,最后终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和约》,结束了战争。

列宁究竟是怎么思考的?他冷静地体认到当时苏联革命刚刚成功,百废待举,无暇他顾,必须退出战局。与今天相比,习近平的国内外处境虽然远远好过列宁的苏联,但大陆崛起,椅子还没有坐热,据分析,金融危机前的所谓“明斯基时刻”已经迫近,而时机巧合,「川普贸易战」竟然一个转身翩然降临,所以中国似乎同样没有余力腹背受敌,并且还要在政治上承受巨大压力

中美变局 习近平的策略

「列宁抉择」这个概念没有人提出过,但我在此首次予以界定并提出是基于这个选项的必要。大陆是不是应该学习列宁的智慧,好汉不吃眼前亏,正确对待乱局中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鼓足勇气,排除国内阻力并与强大的对手迅速达成协议?这只有中南海能够通盘考虑。历史证明,列宁的判断正确,他所做的让步,即使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最后由于世局的有利发展,没有耗损他的一生盛名。今天北京当然不必割地辱国,但是中美贸易战同样是一大变局,也绝对存在着关系极为重大的人民情绪和实质利益两方面的顾虑,以及大陆长远前途展望。难以权衡,原因在此。

客观地说,中国抓紧“列宁抉择”的短期策略目的明确,至于长期,两个变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这包括大陆需要争取时间去投入本土技术研发,迈向自主科技创新,大比重降低对外依赖。其次,大陆要全面努力深化法治,从教育、重点部门和大型企业开始着手,建立能够与西方世界接轨的规则意识。从世界发展来看,似乎唯有这两个目标都做到了,中国才能够晋入质量而不仅仅是体量的领先。

▲中美贸易战,美国战略转向,中国应趁早进行体质调整。(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至于所谓贸易争端反映了美国战略转向,企图遏制中国崛起之势,这在目前恐怕还只是一个假议题。或许可以这样看待:不论美国战略意图动机好坏,中国都必须摆平来自美国的实际谈判手段和竞争压力,不会因为指控美国来者不善便得以逃避课题

美国的整体国力超前是既定事实,无关意图和动机;美国不独与中国对峙,也向G7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广泛施压。退一步思考,难道说大陆可以不必通过更深层的冶炼,但凭搭上全球化便车(而世界反全球化动能方兴未艾),利用人民的勤奋(而人口红利和低廉工资时代结束中),推行国家资本主义(而金融危机兵临城下、内债泡沫面临整改)加上重商主义(而政府补贴和市场壁垒难以为继),便可以安稳地戴超级大国冠冕?如果是那样,便非可大可久,反倒不如及早进行明智的体质调整。

好文推荐

【你不许发言 系列一】周天玮/红母鸡餐馆道菜叫偏见

【你不许发言 系列二】周天玮/我捍卫言论自由 但你不许发言

【你不许发言 系列三】周天玮/为什么美国的自由派这么傲慢

周天玮/还在觉得川普很搞笑? 美国人民是认真的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周天玮,专栏作家,美国金融与国际投资律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博士,曾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著作有《法治理想国苏格拉底孟子的虚拟对话》,在中西哲学与东西方比较课题别有心得。本文转载自2018/07/13中时电子报,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