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寿险保费逾5成在买利变型 保险局:宣告利率不是保证

▲利变型保单热卖,保险局提醒宣告利率不应是唯一考量。(图/公胜保经提供)

记者戴瑞瑶台北报导

根据保发中心统计,2017年国人寿险保费支出有近56%在利变型保单,而利变型年金险更成为各大寿险公司网路投保新宠儿,今年上半年网路投保买利变年金险保费已达7.1亿元,年成长14倍。保险局提醒,利变型保险的宣告利率并非保证,民众购买时不能只以宣告利率高低为唯一考量。

根据保发中心,2017年国人平均花14.5万买寿险,其中最大宗就是利变型寿险(49.30%),其次依序是是投资型年金险(17.4%)、投资型寿险(14.3%)。反观传统寿险仅只有8.9%,第5名则是利变年金险(6.6%)。但若把利变寿险与利变年金险相加,比率高达55.9%,显示国人去年寿险保费有一半以上都是买利变型保单。

随着利变型保单近年成为市场主流商品之一,也引起保险局关注。保险局表示,利变型保单本质上仍是保险商品,保险公司会收取提供保险保障的保险成本及附加费用,且宣告利率并非保证,民众购买时不宜仅以宣告利率高低为考量,购买前可向保险公司索取保单条款,充分了解保险商品内容,并审慎评估自身保险保障需求。

保险局说明,所谓「宣告利率」是保险公司考量保单对应资产的投资报酬率,扣除必要的成本及费用后来订定,但宣告利率并非保单全期固定或保证,保险公司会定期公布各商品适用的宣告利率,该利率的适用期间会依商品设计有所不同,常见为1个月或1年。保险局强调,各保险公司对利变型保单的「宣告利率」虽有高低不同,但消费者在购买此类商品,不宜仅以宣告利率高低作考量,仍应详细检视商品保险范围是否符合自身需求。

且利变型保单虽具有宣告利率机制,但因其为长期契约,若保户想提前办理解约,保险公司仍会收取解约费用,保户可能因提前解约而导致无法拿回所缴保险费全部金额

此外,部分利变型保单是外币计价,保险费及给付保险金币别均为外币,保险局特别提醒消费者,购买时应特别注意汇率风险

保险局也警告各保险公司,销售利变保单或其他保险商品,使用的广告文宣行销话术,不可单独以宣告利率或保单报酬率等条件,与定存或其他金融商品作比较,也不可以以宣告利率调升作为销售诉求,或甚至以投资目的来销售,会扭曲保险具有保障的本质,使消费者误解产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