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开课培育无人机飞手 首期30名学员获证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产学营运总中心开设「无人机环境监测训练班」。(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提供/陈彩玲基隆传真)
第一期总计30位学员通过课程考核,取得培训证明。(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提供/陈彩玲基隆传真)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产学营运总中心配合劳动部北基分署的产业新尖兵试办计划,开设「无人机环境监测训练班」,培育创新产业人才,强化15至29岁青年知识与技能,提升竞争力,第一期总计30位学员通过课程考核,取得培训证明。
海大表示,无人机应用涉及农渔业、紧急救灾、媒体新闻或休闲娱乐等多面向,将形成专业的新兴产业,且就业市场提供持证人员优厚的薪资水准,结合原有专业领域,未来有望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跨界人才。
海大产总中心组长温博浚指出,受到物联网影响,加上资讯、通信与网路技术整合,无人机已从军事应用走到商业与消费层级,并渗透到各领域,现今全球无人机市场持续增长,2025年规模更可望突破400亿美元,他认为,未来将展开各种不同需求的服务与技术开发,是一项新颖产业。
由于民航局去年3月规范个人操作2公斤以上多旋翼无人机,须通过学科测验取得普通操作证,或是通过学科、术科双重测验取得专业操作证后,才得以执行飞行任务,让需求量大增,因此海大设立「无人机环境监测训练班」,教授学员遥控无人机的专业知识与法规。
透过专业教师及业师群共同授课,让学员了解遥控多旋翼无人机的操作方法及技巧、环境感测与大数据人工智慧分析等,并从实作中学习,强化印象,海大认为,除了学习担任飞手外,设备维护管理、监测结果评估、影像数据分析等技术也非常重要。
海大产总中心主任龚瑞林说,学员于结训期间皆会进行考核,只要通过即颁发培训证明书,第一期共30人取得培训证明,下一期预计10月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