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时光隧道」可住12人 天津大学生纸板设计夺冠

本报讯

房子建成海螺形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大一的学生在6月初举行的纸板建筑设计建造竞赛上,抛弃了传统建筑堆砌式的建构方法,用14片扭转的瓦楞纸造出了一座犹如「时光隧道」的房子,并因此获得了这次比赛一等奖

灵感来自海螺

用60张瓦楞纸、麻绳塑胶布、螺钉规定材料,在8小时内搭建一座可供至少12人居住、结构稳定的临时性纸质建筑,这项竞赛比拼的不仅是学生们的专业能力,更强调「创意无限量」。

「隧道的概念是在构思设计方案之初就确定的。」队员李文爽说,这项比赛不但要求作品结构稳定,能满足站、坐、卧等需求,更注重对作品整体效果和所运用建筑结构的考量。因此,突破传统的建筑结构,创新地设计出 一种非常规结构,是队员们寻找设计主题出发点。「时光隧道恰恰寓意着未知、新奇、探索、创新,用它来作为我们作品的标签再合适不过了。」

围绕这个主题,队员们先后提交了二十多个采用不同结构特性的备选方案。在综合考虑了稳定性空间容纳性造型美观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后,他们从海螺的螺旋生长结构中得到了启发,将14片大小不一的拱形纸板,稍作扭转形成拱肋,依次竖插进三角形纸筒组成的地基中,拱肋的外部侧面用形似「鱼鳞」的小片外挂程式连接,以增强整个建筑的稳定性。

「我们的作品从外面看上去,遍身鳞片,就像一条穿梭时光隧道的鱼儿;置身其中,又好像走进了光影变幻的神秘空间;从入口一眼看不到头的曲折小路,就像神秘未知的生命旅程,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呈现在眼前的是什么。」队员祁山说,让队员们高兴的是,这个螺旋结构巧妙而恰当地诠释了「时光隧道」的主题,「建筑结构和造型主题恰好配合起来,很多评委认为这是我们作品的最大优势和创新。」

建造全程纯手工提到和其他参赛作品的最大不同时,祁山说:「不同于许多参赛队伍电脑测算设计、用机械化设备裁切原料,我们从设计到建造的整个过程都坚持不用电脑,而是纯手工制作。」不仅每片拱肋都是队员们边量边画出来的,每片弧度都不一样的「鱼鳞」外挂程式也是大家一件件计算着做出来的,就连最终的作品说明展示图,也是四五个队员在牛皮纸板上一笔笔手绘出来的。

经过前期缜密的力学实验、结构细化、方案定型等过程,比赛当天,队员们在蒙蒙细雨中仅用4个多小时就将这条「时光隧道」搭建完成。「很多学校是带着裁切好的原材料前去参加比赛的,而我们是在现场从原材料制作开始,一点点搭建起来的。」祁山说,在简单观摩了其他队伍的制作过程后,他就对获奖有了更大把握,「因为我们用心了。」(新闻来源新华社港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