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从废黄复兴看周处除三害(沈迺训)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中)11日赴澎新春团拜,和不分区立委陈永康(左)、林倩绮(右)为立委联合服务处揭牌,并谈国民党党务改革。(许逸民摄)

国民党在大选败选检讨都还没给出令国人满意的答案之前,党主席朱立伦已迫不急待宣布一系列改革方案。此举是否是朱为败选卸责转移焦点未得而知,然而改革方案赫见废除黄复兴党部,并迅速于中常会通过,对于黄复兴党员而言不啻是一种卸磨杀驴,心寒万分。

事发后,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大来自于黄复兴党员有组织性的反弹。从理性层面理解,即可证明黄复兴彻头彻尾对国民党扮演着付出者的角色,而不是既得利益者,否则早就呼群保义围攻党部要求中止决策。从感性层面理解,则反映出黄复兴党员对国民党中央的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无奈感,以致于连反弹都不愿表达。

国民党主事者在败选后的一系列改革动作看似新颖,但如从历史的轨迹来解读,恐怕也只是走向腐败满清自以为是的「清末新政」改革失败的路径依赖。

满清朝廷在末年接连面对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三次主要战争失利带来的亡国感时,并非没有改革的想法与行动。包括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以及清末新政,皆是满清政府展开自救,却以失败告终。

尤须一提的是在清末新政中废除1300年的科举制度的败笔,某种程度正是腐败满清自掘坟墓加速灭亡的催命符。表面看来,八股科举的选才制度明显不符时宜,改为西式学校学习专科技术有其必要。但科举制度早已成为中国皇权制度的重要协作者,仕绅阶层担任平衡外戚与世族权力过大的制度性制衡角色,甚至到了明清时代,已经成为皇权不下乡规则下的重要行政执行集团。

满清朝廷基于自救而非救民,铤而急就章的废除科举,万没料到此举竟扼杀了那万千经书世家出身的士子们阶级上升的通道,功名无望的困境下,诸多年轻士子竟走向满清政府的对立面,毅然投入革命党行列。废科举竟无意中加速了满清灭亡的脚步,恐让满清皇室权贵们始料未及。

满清一系列改革都没能阻止灭亡的结局,必须归因于以满清皇室为主的既得利益者始终不愿放弃权力;而满清愿意采取对皇权自断手脚的废科举改革,正是因为对满清而言,他们视基层仕绅的利益仅属于维护政权的次要利益,而非与政权休戚与共绑定的战略伙伴核心利益关系,自然改得不痛不痒。

很大程度上,国民党之于黄复兴党部的存在功能与历史价值,有如满清高层与仕绅集团的翻版。毕竟对于慈禧也好、光绪也罢,巩固其所代表的阶级执政利益,远远重要于维护主要是南方仕绅集团的仕途利益。

数十年前的太平天国之乱,身为科举制度受害者愤而造反的洪秀全带头颠覆科举制度,让南方乡绅违反满汉民族主义矛盾的立场,选择支持满清。而满清显然忘了太平天国的前事,才会重蹈覆辙直至亡国。

有趣的是,当初废除科举反弹并不如想像中大,如今国民党废除黄复兴反弹亦不如想像中大,是否同样是基于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如今党内支持废黄复兴者多从经营成本考量论述,声称黄复兴月开销2500万,与满清朝廷将仕绅视为政权保卫的累赘可割可弃有着万分雷同。

黄复兴党员们回想过去数十年来对国民党选举活动配合动员的支持,让国民党还有本钱笑民众党选举造势没观众。如今却是被一句月开销2500万秤斤秤两的比较利益,甚至被视为是国民党高层争取所谓台湾认同选民支持的意识形态的阻碍。这种现实主义的做法也难怪会有转投民众党成为白复兴的论调出现。但是看到当年仕绅帮忙满清打完太平天国也还要被割弃转投革命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国民党首要改革的对象绝对不是黄复兴,而是那些不肯负起大选成败责任,也无法真正从制度层面上真正对接台湾普遍民意的既得利益者集团。当一个台湾主要政党竟然没有罢免党主席的下台机制,其新任中常委竟可能无法代表超过一百万位台湾民众的民意,是否还能称为民主政党?实有待疑义。

或许朱立伦主席可以看看最新当红的电影《周处除三害》,并从中得到灵感。也好为国民党重新赢得执政起一个好头。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