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是需要练习的

(图/海鹏提供)

一个NGO组织,试图将以巴两国的青年音乐家聚在一起,并以爱与和平之名演出,看似政治正确的任务,其实藏着许多地雷危机一触即发,连经验老到、享誉国际的指挥都hold不住。电影交响狂人》细腻诉说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并告诉观众,化解仇恨从来都不容易,和解须要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才可能达成。

主办单位以「保时捷等级」的指挥家为号召,果然吸引许多优秀的年轻人前来参加甄选,但地点办在以色列台拉维夫巴勒斯坦人必须通过安检才能抵达,过程饱受以色列军人敌视,更加深他们对以色列人的成见。

第一次排练,又是一次震撼教育,两国年轻音乐家水火不容,谁也不服谁,甚至大打出手。直到指挥出现,勉强演奏一段理应充满详和之气的《卡农》,指挥要大家扪心自问,这样的音乐够好吗?你们只是各演各的,不愿倾听别人的声音,这样的音乐,如何能感动他人?

于是接下来的数天,指挥决定展开一连串课程。他拉出一条线,将两国的学生隔开,两边的人不准有肢体动作,不能越线,其他什么都能做,结果这些音乐家开始发泄怨气,什么杀人魔、恐怖分子、阿拉伯人不配拥有和平、犹太人滚出去,纷纷出笼都说出口。这样的结果令指挥大吃一惊,才知两边的仇恨竟然这么深,就连年轻人也不例外。

隔天展开真心话大冒险,巴勒斯坦学员诉说着自己的爷爷如何被犹太人赶出家园手里拿着死去母亲给的钥匙,至今仍在等待回家的一天;以色学员则讲着自己的家人如何在炸弹攻击下丧生,以及一天到晚必须活在随时战备阴影底下。

指挥也分享自己的故事,说他的父母都是纳粹医生,战后忙着逃避审判,最终还是死在逃离途中,而他虽然活了下来,却大半辈子都撕不掉「纳粹之子」的标签,他必须透过参加各种纪念场合,发表谴责屠夫言论,甚至必须诅咒自己的父母,才能洗刷自己的原罪。一辈子天人交战。

他对两个敌对阵营的年轻人说,你们都是学音乐的人,但真正的音乐不是表面上的合作,而是要勇于承担各种风险,你必须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算几分钟也好。说到底,所谓的敌人,也只是互相不了解的一群人,只要愿意踏出友善的第一步,合作就有可能,不要再把责任及仇恨丢给下一代,和解就从你们开始。

电影所要传达的意念简单有力,和解的确是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大课题,和解虽非一蹴可几,却可能透过不断的练习,拉近彼此的距离仇视敌人很容易,但尊敬对手,甚至能与之合作,超越颠峰,才可能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这样的交响乐,有待全人类逐步排练,努力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