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智坤/从花妈到林全─民进党该如何面对群众抗争?

民进党全面执政,该如何面对群众抗争?(图/编辑部合成)

文/洪智坤

今年的928是民进党建党30周年党庆,这个以抗争起家的政党,终于在她而立之年,站稳从中央地方完全执政的地位。然而从华航罢工、被拆迁户军公教陆续走上街头,今天,观光旅游业者也聚集凯道向蔡英文政府表达抗议。520执政以来,烽火连三月的群众运动抗争,似乎让执政的民进党人及支持者少了自信而多了焦虑,难道位居庙堂后,必然对于群众运动缺乏理解?

高雄果菜市场的拆迁,影响的住户虽少、却引起很大的关注。声援自救会的律师一番批评陈菊市长的言论,不仅让花妈感叹「评语让我都快不认识自己」,而且使得陈菊子弟兵南北总动员发声护卫,也擦枪走火「民主、效率与台独」的争辩。

这些子弟兵的护卫言论,可以理解是来自情感认同,然而对于花妈而言是好事吗?有助于化解被拆迁者的怨愤吗?陈菊的政治资本从来不是兵强马壮的「多数」,而是悲天悯人的温暖惜情,她的历史定位不会是官衔,而是「人权工作者」。

此刻的花妈,若是可以当面和仅余的受拆迁户低声细谈,解决安置的问题,局面可以完全不一样。价值取向,从来是陈菊的社会信任基础。

林全及其内阁成员多数是技术官僚出身,对于处理群众抗争议题显得进退失据,这不能简化成「老蓝男」的理由,而是他们的官僚养成过程缺乏对群众抗争的理解、难以适应新兴网路社群舆论的节奏。原本应该架构「劳、资、政」三方协商平台解决争议的劳动部,却在劳资两头疲于奔命,一例一休与砍七天假的决策反复,执政者的协调高度沦为遭到两头骂的窘况,即使林全亲自与公民团体座谈、还做了脸书直播,也无法让庞大的行政部门决策反应更敏捷准确。

陆客减少冲击观光旅游业,原因在于政治情势的变更,是两岸对于「九二共识」政治歧异结果。这项政治歧异,蔡英文不会再有所退让、中共在明年底19大以前也不可能放软。

观光业怒吼,912 号召万人上凯道。(图/记者李毓康摄)

政府在两岸冷对抗的局面下,当然要辅导观光旅游业者开拓国内外客源的多元化,而陆客零团费的恶性竞争,「高雄卖钻石」的怪现象也可以借此调整体质。结果行政院大政委反而在脸书究责台湾人歧视陆客?偏狭的视角让网路乡民据此继续论战,徒然模糊解决问题的途径。

党政人士的轮番发言试探风向看来,执政高层显然是考虑停止每周年金改革会议毫无边际的漫谈叫骂,直播下的座谈,表态多于理性论辩,出席者和观众都呈现疲乏的状况。军公教十余万人走上凯道,他们的发声反而让更多人感受到相对剥夺感,由朝野各自提出年金改革版本,回到国会场域讨论,改革才会有进程。

林全的专业形象带来信任感,他也没有更高的政治企求,这些都是进行社会说服的优势,但是他必须告诉民众:林全内阁施政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民进党的全面执政来自于国民党的执政失败,蔡英文应该理解她所承接的台湾,不仅分配正义失衡而且经济动能流失,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抗争,是必然得面对解决的积累。

既然是历史的积累,民进党政府在面对不同议题的群众抗争,就不能陷入「多数/少数」的工具理性思维,而必须标举实质正义的价值理性,毕竟把「少数」排除在外,都不会达到成功的改革。

价值理性是动态的论证过程,台湾社会的多元组成,组成份子的表意自由不是平等的,每一个抗议或不抗议的群体,不能简化成单一口号而要求团结。「开放政府」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解读/分析社会力」则是民进党面对群众抗争的课题。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洪智坤,资深政治工作者,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