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雕的极地梦想清单之[无人区]:首次徒步穿越阿尔金山核心无人区
一、主要看点:
1、阿尔金山无人区是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
3、世界上少有的生物地理省之一,是不可多得的高原物种基因库;
4、典型的高原荒漠风光----高海拔的湖泊、戈壁、草原、沙漠、沼泽和雪山。
二、摄影器材:
数码单反:尼康D80(1000万像素)一架、
尼康AF70-300VR防抖镜头一个、
适马AF18--50 2.8EX D镜头一个、
电池(1380mA)4块、SD卡36G(8G×3、4G×3)。
徒步段摄影约4000张,乘车段摄影约1000张,总共拍照20个G。
三、徒步线路:
鲸鱼湖(中部)----哈夏克里可河-----阿其克库勒湖-----风尘口达板-----
阿雅克库木湖-----祁曼塔格乡----大沙山-----沙子泉
总共十七天,其中徒步穿越十一天(行程约250公里),乘车段六天(行程4000公里)。
四、装备赞助:
本次穿越活动得到了Kolumb(哥仑步)户外运动品牌的大力支持,一行人装备Kolumb冲锋衣。
五、特别感谢:
“点睛”摄影工作室刘健(http://13850109513.com)协助后期选图。
六、线路示意图:
第一天(08年6月24日)
今天是在阿尔金山国家级保护区徒步的第一天,11时从鲸鱼湖出发营地(36°17.965N 89°23.786E 海拔4722米 )开拔,北京队友高群一路晕车加上有些高原反应,状态差些没参加徒步。我和浙江队友偏狐、辽宁队友月亮照了张合影就出发了。全天环鲸鱼湖走了8个小时,行程约28公里(直线21.4公里)。出发营地附近有好几条捕捉卤虫的船,是用大油桶做的。途中见到两只藏原羚和两头藏野驴,距离实在是远,拍摄效果不好。一路上都是顺着湖边走,环湖有四分之一多,尝了下湖水很咸但不苦。中午休息点(36°20.567N 89°17.952E 海拔4725米 ),晚上营地扎在鲸鱼湖尾端,风特大帐篷一直呼呼乱响。第一天宿营地(36°27.395N 89°15.371E 海拔4720米 )。
相关链接:
1、阿尔金山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南部阿尔金山以南,东至新疆、青海省界,南至新疆、西藏间的昆仑山,西至且末县东南角,北沿祁漫塔格山脊向东向西延伸。介于北纬36°~37°38′,东经87°10′~91°18′,全区地处高山环绕的封闭性高山盆地内,面积4.494万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分区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水文分区属于羌塘内流区。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有5000米以上高峰35处。盆地底部有众多盐湖,最大的阿牙克库木湖,海拔3867米,面积510平方公里;西边的阿其克库勒湖,海拔4250米,面积350平方公里。 由于相对高差不大,地势起伏缓和,形态浑圆的低山丘陵到处可见。气候严寒、干燥、风大,盛行东南风和西北风。在干旱和大风作用下,形成大片沙漠和风蚀残丘。由于高寒,也存在大面积的多年冻土。在西起阿其克库勒湖,东至新、青边界,长约350公里,宽20~30公里范围内,还保留古喀斯特地形,在后来的寒冻和冰川作用下,具有喀斯特叠套冰川的特点,是中国罕见的自然景观。 由于高寒风大,全区不见森林,但草本植被发育,在生长期短和紫外线抑制下,具有鲜明的稀疏低矮、结构单纯的高山草原外貌。草原基本特点是:高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接近原始自然状态,具有高原典型的生物群落。
祁漫塔格南侧为高山荒漠植被,以蒿叶猪毛菜、碱蓬菊科蒿属为主;海拔4000~4500米的平原和宽谷为稀疏的高山草原,以沙生针茅、莎草科苔草为主,亦有匍匐水枝柏、兰侧金盏花、细裂补血草、地蔷薇及十字花科。
渺无人迹的环境有利于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已发现的野生动物分属14目,24科,共42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16种。 划为一类的有: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盘羊、雪豹; 划为二类的有:藏原羚、猞猁、藏马熊、高山雪鸡、金雕、藏雪鸡、胡兀鹫; 划为三类的有:岩羊、鹅喉羚、红隼、纵纹腹小。
2、鲸鱼湖奇景-----在若羌县东南部的昆仑山腹地,平卧着一个神奇的大湖,它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7.6公里,面积26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高达4708米,湖深1-10米。湖水与雪山冰峰相互辉映,湖的形状恰似一条横卧着的肥大鲸鱼,头东尾西,故而得名“鲸鱼湖”。湖的东段七分之一处,形成了一道长达7.5公里的自然砂砾提,将湖水自然的分隔成东、西两部分。砂砾提宽约200米,高出湖面2-4米,中间有缺口,两侧之水可以互通。东半湖“鱼头处”因有玉浪河大物多,每年夏季,都有无数的棕头鸥和赤麻鸭等飞禽在此觅食繁育。西半湖“鱼身处”因无淡水补给,天长日久,蒸发强烈,湖水含盐量几乎达到饱和状态,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死湖。由于两湖水质差异明显,自然形成东湖“鸥歌鸭舞”、西湖“万马齐喑”的鲜明对比,因此,人们又把鲸鱼湖叫做“阴阳湖”。
3、卤虫的故事-----卤虫是一种优质的虾饲料,2000年前后,一吨卤虫的价格达到60万,因而出现了捞卤虫的热潮,最多的时候,有四万人在鲸鱼湖捞卤虫。近几年,卤虫的价格下跌到那时的十分之一,政府也加强的管理,捞卤虫的人少了。因为现在是冰冻期,见不到捞卤虫的人,但鲸鱼湖的岸边,丢满了捕捞工具和生活垃圾。这些都是向导给我讲的,他的经历并不简单。97、98的时候,他在西部工委的野牦牛队工作过两年,后来野牦牛队解散,他拿了一万多元遣散费,回家了,接下来的99年和01年,他在向阳湖和鲸鱼湖捞卤虫。
当我们来到保护区最南端的鲸鱼湖时,却看到成千上万的棕头鸥、赤麻鸭等在此营巢度夏,繁衍生息。每当密密麻麻的飞禽从水面掠过,我就会产生犹如置身江南那种“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错觉。 鲸鱼湖是保护区几大湖中惟一由地质考察队命名的湖泊,因其形似鲸鱼而得名。在湖的东部因为有大量雪山融水汇入,使得湖水偏淡而繁生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因而吸引了许多水禽来此栖息。鲸鱼湖有大量水鸟,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卤虫资源”,保护区的办公室主任张翔说。自从他来到阿尔金以后,每年都要进山巡查几次,因此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据张翔介绍,卤虫是一种生活在高盐度水域中的小型甲壳动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是水鸟们极其喜爱的美味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被当作虾蟹幼苗饲料的卤虫卵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价格也攀升不止,目前每吨达60万—70万元,被称为“软黄金”,致使沿海地区卤虫的资源出现了“超采”现象,一些经营者便把注意力转向了内陆高盐度咸水湖泊。从1998年开始,鲸鱼湖成为了牟利者们非法捕捞的对象,2000年约有3000多人、250艘船只在湖内捕捞卤虫,而我们现在看似宁静的湖泊,到了9月份,就会突然变得热闹非凡。掠夺性的卤虫捕捞活动不但破坏了高原上脆弱的生物链,而且捕捞人员也经常猎杀过往的迁徙候鸟,一场新的生态危机,正出现在这些与世无争的高原湖泊之中。(http://www.991cn.com/article2/ShowArticle.asp?ArticleID=610)
图片说明:
DO1-01 鲸鱼湖的早晨
D01-02 湖畔营地
DO1-03 我们住在捞卤虫人的屋子里
D01-04 三脚架就用这一次
DO1-05 北京队友高群一路晕车加上有些高原反应,勉强立住
D01-06 我和浙江队友偏狐、辽宁队友月亮照了张合影就出发了
DO1-07 环湖一日行
D01-08 高原的云
DO1-09 他俩坐在捞卤虫的船上休息
D01-10 月亮发现的一对高原植物
DO1-11 又一条捞卤虫的船
D01-12 月亮喜欢秀一把
DO1-13 走累了
D01-14 月亮在接近藏原羚
DO1-15 老远的二只藏野驴
D01-16 鲸鱼湖风光
第二天(08年6月25日)
早上起来一看到处白茫茫,夜里下了一场雪,在海拔四千七百米的高原,风夹着雪异常寒冷。我8点半开始看书,吃了些馕,大家一直到11点才出帐篷。天气不太好,都不想徒步了,最后只有我一个人出发了(用GPS定好方位和距离)。雪后天空昏暗也没啥好拍的,我就一边走一边观察高原荒漠上的唯有的几种植物,偶尔拍到一只像蜥蜴的小动物。过会天空放晴,照了不少高原的蓝天和白云。走了大半天没有见到野生动物,很是郁闷。不曾想下午4点半,在前方10点钟方向突然发现一个黑点,我马上放下背包,取出望远镜一看,竟是一头独行的野牦牛!赶紧拿出VR70-300长焦镜头换上准备拍摄。早就听说独行的野牦牛特别凶悍,常常主动攻击人类或是汽车。为不错过这拍摄机会,我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前提下,慢慢靠近野牦牛,10点、11点、12点方向.......,牠缓慢从我前方穿过,距离大约有500米。当牠一回头看我就赶紧趴下以减小目标,只要一发现牠向我走来,我就准备脱下红色冲锋衣放到背包上吸引牠......,牠没看我时我赶快向相反方向离开。这牛在我1点、2点、3点及4点钟方向一直围着我转圈,吓得我匆忙后撤,幸亏牠最后在我5点钟方向慢慢走远了,松了一口气。这野牦牛围着我转了快一圈有45分钟。回到营地对谁也没敢说。6点钟时分,天空忽然变黑,冰雹伴着5-6级的风劈头盖脸下了起来,过会又变成小雪。我走的方向正好是顶风,气温急剧下降真怕会冻感冒。40多分钟后,雪雹过去天又晴了,六月高原变天真是快。中午休息点(36°30.089N 89°12.131E 海拔4749米 ),全天走了近八小时,路程约25公里(直线18.5公里)第二天扎营点(36°34.965N 89°17.392E 海拔4768米 )。
相关链接:
1、野牦牛-----是一濒危灭绝品种,在我国被列为一类保护野生动物,野牦牛体格比家牦牛大,对逆境的适应性强,在遗传上是一宝贵的基因库。野牦牛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栖息于海拔3000 —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种环境中,夏季甚至可以到海拔5000—6000米的地方,活动于雪线下缘。野牦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很多野生有蹄类和家畜难以利用和到达的灌木林地、高山草场,它却能登临受用。野牦牛体重可达1000公斤以上,身体呈黑褐色,体侧下方和腿部有浓密的长毛,适于严寒环境中生活。野牛一年四季住在山坡,喜欢吃柔软的邦扎草,夏季里用牙啃,冬天就用舌头舔。野牛多刺的舌头十分厉害,也是它的武器之一。野牦牛的四肢强壮,蹄大而圆,但蹄甲小而尖,似羊蹄,特别强硬,稳健有力,蹄侧及前面有坚实而突出的边缘围绕;足掌上有柔软的角质,这种蹄可以减缓其身体向下滑动的速度和冲力,使它在陡峻的高山上行走自如。野牦牛的胸部发育良好,气管粗短,软骨环间的距离大,与狗的气管相类似,能够适应频速呼吸,因此可以适应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少的高山草原大气条件。
成群的野牦牛会主动逃避敌害,遇到人或汽车也会跑走。而性情凶狠暴戾的孤牛则恰恰相反,常会主动攻击在它面前经过的各种对象,能将行驶中的吉普车顶翻,受到伤害的野牦牛不论雌雄,都会拼命攻击敌害,直到力竭死亡,野牦牛发起攻击时首先会竖起尾巴示警,因此在野外工作中必须掌握野牦牛这一特点。
野牦牛在高寒草原或荒凉的寒漠地区,每天大部分时间均在进行摄食,边食边漫游,无十分固定的栖居地,只有大致的分布区。在严寒的冬季,由于植物被冰雪覆盖,因而常在较大范围内做短距离的迁移。善奔跑,时速可达40公里以上。禾本科及莎草科植物是野牦牛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野牦牛舌构造特殊,可以长期以垫状植物为食,因而成为特别耐粗食的物种。野牦牛的主要天敌是狼群,后者常在冬季以围攻的方式将老龄、幼龄和体弱的野牦牛追遂到冰上,待其滑倒后群起撕食。
2、野牦牛的故事-----野牦牛是一类保护动物,高原动物中的“巨人”。似乎没人精确计量过它的体重。有说是一千斤的,有说是一千公斤的。说一千斤的论据是:把一头野牛肢解,弃置牛头和肚内秽物,需八头驮牛驮走。每头驮牛常规载重是一百斤,算起来千斤有余。没计算在内的野牛头非常之大,两角之间的头顶部位可并排坐两个人。野牛一年四季住在山坡,喜欢吃柔软的邦扎草,夏季里用牙啃,冬天就用舌头舔。野牛多刺的舌头十分厉害,也是它的武器之一。它的攻势有三种,一是角抵,二是脚踩,三是舔,与人较量时,如果对方躺在低洼处,无法抵、无法踩时,就用舌舔。第一下,老羊皮袄粉碎;第二下,血肉开花。
当然野牛一般不主动进攻人,它硕大的体格、从容不迫的风度,显示一副端庄、憨厚的模样。只有在人伤害了它又没能致命时,才凶相毕露。有一件真事,很能说明问题。能打野牛的猎人枪法必须非常准。猎人们找个隐蔽处藏身,往往要躲上几天才有野牛靠近,用老式的火药枪朝心脏地方射击,一枪毙命,要打脑袋不行,皮厚穿不透。文部杰瓦区一位乡书记一枪没打死它,激怒的野牛冲了过来,猎手仓皇逃命,首选扔掉了武器,野牛就在猎枪上踩来踩去,踩个稀烂;又把帽子扔了,野牛又踩;再把衣服一件一件脱下扔掉,狂怒而愚蠢的野牛上了当,支书金蝉脱壳赤条条钻进一块大石底下,还好,文部一带有巨石,要在大荒坝上就完了。最后,那野牛朝巨石拱了几下,没拱动,才悻悻地走了。从此,那支书洗心革面,再不打野牛了。
像人类一样,野牛脾气不尽相同,极个别坏脾气的见人就冲。公野牛喜孤独,三几只合群。最多的有人见过四、五十头的公牛群。母群牛合大群,据说为了保护牛犊。洛桑丹珍亲眼见到十三头母野牛一律头朝外围成圆圈,圈内一群小牛,圈外四头恶狼。只是不知这场对峙战持续了多久,结果如何。
只有公野牛不怕狼。就是公野牛死了狼也啃不动。野牛皮太厚,最厚部位在额头,足有三寸。一位当地人在介绍野牛习性时,顺便说起他家用野牛额皮做的菜板,用了三十年还没坏。野牛全身都被牧人派上用场;野牛毛发很长,尤其腹部裙毛长及地面。十头野牛的毛和尾巴剪下来,可以织一顶大帐篷;牛毛帐篷最好,挡风保暖,雪水也渗不透。牛皮可以做藏鞋底、做马鞍绳,代替金属做马镫,左侧角用来做挤奶的盛奶器,晒干的牛舌头当梳子,野牛角刻上六字真言,又是精神崇拜物了。
牦牛性凶猛,无法驯养。家牦牛与野牦牛交配所生小牛也野性十足。畜牧工作者们取野牦牛体格魁伟、适应性强的特点,数年前曾委托双湖活捉了两头公野牛,拿大敞篷车千里迢迢送到当雄。也许野性的生命力更强健,遗传时排拆了驯化性,畜牧工作者们的理想似乎未能实现。即使家牦牛一旦混迹于野牛群,一年之后竟比野牛还野。那些家牧牛体格虽小得多,但由于对人类敏感常常被野拥戴为头牛,当了内奸,据说一九七二年一场雪灾,许多家牛投奔了野牛群,到现在人们还常常能发现它们的行迹。
(http://blog.sina.com.cn/s/reader_48fd8c68010007yk.html)
3、高原气候-----
(1)低压缺氧
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组成大气的各种气体的分压,亦随高度而变化,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氧气分压也是如此。高原地区大气压降低。大气中的含氧量和氧分压降低,人体肺泡内氧分压也降低,弥散入肺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将降低,动脉血氧分压和饱和度也随之降低,当血氧饱和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即可引起各器官组织供氧不足,从而产生功能或器质性变化,进而出现缺氧症状,如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心慌、气短、发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胀、疲乏、失眠、血压改变等。这也是各种高原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2)寒冷干燥
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一般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1℃,有的地区甚至每升高150米可下降1℃。高原大部分地区空气稀薄、干燥少云,白天地面接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量,近地面层的气温上升迅速,晚上,地面散热极快,地面气温急剧下降。因此,高原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很大,有时一日之内,历尽寒暑,白天烈日当空,有时气温高达20~30℃,而晚上及清晨气温有时可降至0℃以下,这亦是高原气候一大特点。
由于高原大气压低,水蒸气压亦低,空气中水份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故海拔愈高气候愈干燥。高原风速大,体表散失的水份明显高于平原,尤以劳动或剧烈活动时呼吸加深加快及出汗水份散出更甚。同时由于高原缺氧及寒冷等利尿因素的影响,使机体水份含量减少,致使呼吸道粘膜和全身皮肤异常干燥,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咽炎、干咳、鼻出血和手足皲裂等。
(3)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高原空气稀薄清洁,尘埃和水蒸气含量少,大气透明度比平原地带高,太阳辐射透过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强紫外线和太阳辐射的影响主要是暴露的皮肤、眼睛容易发生损伤,皮肤损伤表现为晒斑、水肿、色素沉着,皮肤增厚及皱纹增多形成等。高原地区太阳光中的强紫外线辐射容易引起眼睛的急性损伤,主要是引起急性角膜炎、白内障、视力障碍及雪盲症。
(4)其他因素
高原缺氧常致胃肠蠕动减弱,唾液、肠液及胆汁分泌减少,食欲减退,消化吸收不良。
图片说明:
DO2-01 早上起来一看到处白茫茫,夜里下了一场雪
D02-02 在海拔四千七百米的高原,风夹着雪异常寒冷
DO2-03 见到的一根白骨
D02-04 积雪小草
DO2-05 偶尔拍到一只像蜥蜴的小动物
D02-06 近点照
DO2-07 高原植物
D02-08 高原小花
DO2-09 小草
D02-10 美丽的高原植物
DO2-11 一个野生动物的毛球
D02-12 蓝色的花
DO2-13 高原的天和云
D02-14 高原的天和云之二
DO2-15 高原的天和云之三
D02-16 当牠一回头看我就赶紧趴下以减小目标
DO2-17 这野牦牛围着我转了快一圈有45分钟
D02-18 高原的天和云之四
DO2-19 6点钟时分,天空忽然变黑
D02-20 冰雹伴着5-6级的风劈头盖脸下了起来
第三天(08年6月26日)
徒步第三天,晴空万里无云。偏狐昨晚眼睛突然感染发炎,高群仍在恢复中,只有我和月亮按时于11点出发。朝着阿其克库勒湖方向,进入大山后,我和月亮一度走散,在山沟沟里东转西转......,快一小时才找到月亮(自作主张乱走,差点抽她一嘴巴子)。重新确定方向后,歪打正着我们俩竟登上一座未登峰(这山脉的最高峰),一测量海拔为5013米,马上用GPS定位:36°40.468N 89°07.654E ,并且命名为“月亮峰”。这五公里多宽的山脉,上山下山翻过了七道沟八道梁,累的够呛。全天走了10个小时,行程约30公里(直线18公里)。辛苦虽辛苦,不过今天的收获挺大的:拍到了高原苍蝇、荒漠小花,另外还见到了野兔子、高山之鹰,二次碰到野牦牛,七次遇到藏羚羊。虽然距离都很远,且用300MM长焦端全部手持相机,拍摄效果自然不太好,但还是心满意足(后来再无这等幸运了)。中午休息点(36°38.856N 89°07.254E 海拔4798米 ),徒步结束点(36°44.668N 89°08.302E 海拔4694米 )。因担心偏狐眼睛发炎会严重,临时决定减少三天徒步里程,直接驱车75公里前往阿其克库勒湖边扎营,也做好了撤退的准备。晚上扎营点(37°05.846N 88°39.999E 海拔4318米 ),一直忙到夜里12点半才吃晚饭。
相关链接:
1、藏羚羊-----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属牛科、藏羚属,别名:藏羚羊、长角羊、羚羊,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由于藏羚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动物园或其它地方人工饲养过藏羚,而对于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等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开展甚少。
藏羚羊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一般体长 135 厘米,肩高 80 厘米,体重达 45-60 千克。形体健壮,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雄性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鼻部宽阔略隆起,尾短,四肢强健而匀称。全身除脸颊、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余各处被毛丰厚绒密,通体淡褐色。
它生活于青藏高原8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内,栖息在 4000 - 5300 米的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新疆阿尔金山、藏北羌塘以及青海可可西里一带令人类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藏羚特别喜欢在有水源的草滩上活动,群居生活在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那些尽是些“不毛之地”,植被稀疏,只能生长针茅草、苔藓和地衣之类的低等植物,而这些却是藏羚羊赖以生存的美味佳肴;那里湖泊虽多,绝大部分是咸水湖,藏羚羊成为偶蹄类动物中的佼佼者,不仅体形优美、性格刚强、动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在那十分险恶的地方,时时闪现着藏羚羊鲜活的生命色彩、腾越的矫健身姿,它们真是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生灵!它性怯懦机警,听觉和视觉发达,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极难接近。有长距离迁移现象。平时雌雄分群活动,一般 2-6 只或 10 余只结成小群,或数百只以上大群。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发情期为冬末春初,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现象,1 只雄羊可带领几只雌羊组成一个家庭,6-8 月份产仔,每胎 1 仔。
1990年藏羚羊的数量大约为100万只,1995年下降到 7.5万只。 以往可以发现1.5万只以上的藏羚羊群,现在数量大为减少。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约在10万只以上。 为了保护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于1983年成立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护区,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底上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 藏羚羊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2000年列为濒危物种。藏羚羊从1979被列入CITES附录I。藏羚羊同时受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一级重点保护,在没有许可情况下禁止狩猎和贸易。在印度,除寨模和克什米尔地区外特殊情况外,根据印度野生动物(保护)法,藏羚羊贸易也是明令禁止的。
2、藏羚羊的威胁-----历史上藏族人对藏羚羊的猎杀都是迫于生计。今天,藏羚羊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为获得其底绒的大规模盗猎行为。 为了获取底绒就必须将藏羚羊杀死。藏羚羊底绒制成的披肩称为“沙图什”,是世界公认的最精美最柔软的披肩。 一条披肩是以数只藏羚羊的生命为代价而织成的。 藏羚羊绒从西藏走私到印度寨模和克什米尔,在那里可以合法的使用藏羚羊绒织成披肩和似巾,但出口贸易仍然是非法的。在中国境外,1公斤藏羚羊生绒价格可达1000―2000美元,而一条用300―400克藏羚羊绒织成的围巾价格可高达5000―30000美元。 尽管印度历史上有使用沙图什披肩作嫁妆的风俗,但西方时尚界对沙图什的追求是直接导致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盗猎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每年估计有2万只藏羚羊因为沙图什的原因被猎杀。藏羚羊角在传统医药市场也有销售。 巡逻人员因资金不足很难在藏羚羊出没的广大地域进行巡逻。 为了保护藏羚羊,西方时尚界应该停止购买沙图什,没有需求藏羚羊盗猎就会停止。另外,多个组织团体保护藏羚羊和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监控的建议应该被实施。 其他威胁包括人类和饲养的家畜对藏羚羊的侵犯,人类活动对藏羚羊迁徙和活动的干扰,以及对藏羚羊栖息地的侵占。
3、藏羚羊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他来自中国辽阔的西部大地,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世界。迎迎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藏羚羊,是绿色奥运的展现。 迎迎的头部纹饰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他身手敏捷,是田径好手,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
羊是瑞兽,藏羚羊更包含“吉祥、顺利、圆满、美好”之意,藏羚羊作为世界保护动物是“绿色”与“人文”的具像符号,和2008奥运主题贴切吻合。
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永恒的祈愿。以藏羚羊作为吉祥物,恰恰可以弘扬奥运会的不屈不饶追求和平的精神。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她们栖息在 4000米以上的高原荒漠,以针茅草、苔藓和地衣为食, 有着顽强而自尊的品格,从不伤害别的物种,在生命禁区与恶劣环境斗,她们是胜利者;与饥饿严寒斗,她们是成功者;与豺狼虎豹斗,她们是无谓者,她们从不屈服于来自自然界的任何灾难,从未放弃过这里的家园,她们是和平的象征。
和谐是人类和大自然共存的基础。以藏羚羊作为吉祥物,恰恰可以弘扬奥运会关爱自然界、关爱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奥运精神。体育竞技运动的进步,是以人对自然的了解、适应与利用为前提的,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结晶。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然观成为对奥林匹克竞技文化的生动补充。但是,当人类文明的足迹越来越快地渗入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时,连中国最大的无人区,也不再是一片洁净的土地;冰川融化、河流干涸、草场退化,生态环境变迁与恶化,这一切都对藏羚羊构成深层影响,加上人类追逐利益的捕杀,使她们陷入灭绝的边缘。 面对无语无告的藏羚羊,是否可以警示我们如何和谐地与大自然相处,共享美丽家园。
和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奥林匹克让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人民平等的站在了一起,以藏羚羊作为吉祥物,恰恰可以弘扬奥运会的"让世界充满爱"的和平与友爱精神。藏羚羊能够战胜世界最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因为它们有着极好的群体精神。当它们之中出现"伤员"时,大队藏羚羊就会减慢前进的速度来照顾它们,以防止猛兽吃掉负伤者。即使自己面临被屠杀,也要救护同伴。它们所具有的这种高贵品性也代表着当代中国对人,对人的生命,对人类,对普天之下的兄弟姐妹的深切关爱之情。
和美是我们人类共同追求的梦想,以藏羚羊作为吉祥物,恰恰可以弘扬奥运会的歌颂美、展示美、创造美的精神。奥林匹克就是人体运动的力与艺术之美的高度结合,它在运动中彰显了人类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的美,它体现着人类对力和美的永恒追求。羊,自古便深受人们的喜爱,古代中国甲骨文中"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而藏羚羊体态优美、健康本身更是完美的体现,善于奔跑,耐高寒、抗缺氧,食料要求简单而且对细菌、病毒等疾病所表现出的高强抵抗能力也十分超出人类对她们的估计,她们身上所包含的优秀基因,囊括了陆生哺乳动物的精华,是运动与美的典范。
(http://www.tibet.cn/ad/qm/)
图片说明:
DO3-01 早晨的营地
D03-02 月亮和我,一前一后出发了
DO3-03 行走在山脉之间
D03-04 高山之鹰
DO3-05 拍到了高原花蝇
D03-06 天宽地广
DO3-07 还见到了野兔子
D03-08 歪打正着我们俩竟登上一座未登峰(这山脉的最高峰),海拔为5013米,命名为“月亮峰”
DO3-09 有些险峻
D03-10 我也来张纪念
DO3-11 高原的风光
D03-12 蓝色的高原小花
DO3-13 七道沟八道梁
D03-14 月亮在吃午餐
DO3-15 对面山坡上的野牦牛路
D03-16 山顶上有只藏羚羊
DO3-17 这两头野牦牛一直看着我俩
D03-18 吓得我们马上蹲下,怕牠们会冲过来
DO3-19 第二次碰到单独野牦牛,幸好牠在睡觉
D03-20 云和月亮
DO3-21 七次遇到藏羚羊之一
DO3-22 七次遇到藏羚羊之二
DO3-23 七次遇到藏羚羊之三
D03-24 七次遇到藏羚羊之四
DO3-25 七次遇到藏羚羊之五
D03-26 七次遇到藏羚羊之六
DO3-27 瞧这一家子
D03-28 奔
DO3-29 过河
D03-30 跑
DO3-31 散步
D03-32 狂
DO3-33 七次遇到藏羚羊之七
D03-34 撒野
DO3-35 “快来看,两条腿的!”
D03-36 “哦,为什么呢?”
DO3-37 “不多见啊!”
D03-38 “走近点瞧瞧”
DO3-39 “跟我来,过去咬一口!”
D03-40 能与藏羚羊群合影真的不容易
第四天(08年6月27日)
七点起来,拍了些照片,不幸把镜头盖丢了。海拔降至4300多米,大家起的也早了,队友偏狐的眼睛炎症大有好转(昨天发狠吃了10多片各种药)。队友高群的高反症状也逐日减轻,但还不宜徒步。十点半,我、偏狐和月亮向着阿其克库勒湖方向出发了(后来高群也尝试走了三公里)。在开阔的高原,看着不远,原来以为只有二、三公里,没想到竟走了十多公里才到湖边(月亮嫌太枯燥只走五公里就退出了)。这湖是阿尔金山无人区第二大湖,最大特点就是湖边有千千万万只的小蚊子,铺头盖脸向我俩扑过来,不一会浑身上下落满了这虫子,虽然它们没叮人的爱好,但感觉确实挺难受的。正当午餐时间,我和偏狐只好一边吃馕,一边看着这些漫天飞舞的虫子。过后沿着湖岸一直走了七、八公里,那虫子才逐渐少了。该湖是咸湖,没什么生物,总共只见到二只野鸭子,还没拍着。途中远远见到五头藏野驴,算是唯一的收获。全天走了七个半小时,约24公里(直线18公里),午餐点(37°08.293N 88°33.561E 海拔4263米 )。营地扎在距湖边一百米处,营地点(37°09.457N 88°28.636E 海拔4270米 )。
相关链接:
阿其克库勒湖-----
位置: 37°05′N,88°25′E;新疆,若羌以南210公里。海拔4,250米。面积352平方公里,湖水矿化度达81.6克/升;湖中屹立着两个小岛,远远望去犹如劈波斩浪的舰艇。岛上栖居着大量的鸟禽。
湿地描述:青藏高原最北端,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之间一个大型咸水湖。由发源于南面和西面昆仑山的几条小河和无数间歇河供水。
气候状况:高原盆地气候,年降水150毫米。
主要植被:沼泽地以莎草、根茎杂草类为主,盐化草甸以赖草、窄颖赖草和高寒偃麦草为优势种。另外还有珍芽蓼、蒿草、苔草和委陵菜等,植被高度10~50厘米。
保护措施:属于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因无人烟而保持着原始的状态。
土地利用:旅游、登山、探险、科学研究。
经济和社会价值:湖边有淡水,是高原旅游、狩猎、登山及科学考察的理想扎营地。
湿地鸟类:每年夏天约有5~10万只棕头鸥在湖边栖息,另外还可见到黑颈鹤、绿头鸭、斑头雁、秋沙鸭、赤嘴潜鸭、赤麻鸭、红脚鹬、针尾沙锥、蒙古沙 、矶鹬、渔鸥、白 、黄头 等。1988年8月12日在湖东岸记录到3,000只棕头鸥,110只红嘴山鸦及3只玉带海雕。
其它动物:复杂的高原喀斯特地貌为棕熊、狼、藏狐、盘羊、藏羚、岩羊等提供了活动和繁殖场所。在1988年8月的考察中曾发现100只藏驴、80头藏羚、3只牦牛。
特有植物:1988年在湖北部海拔4,800米处发现大批阔叶乔木化石,表明200万年前这里森林密布,雨量充沛,动植物区系与云南接近,当时山体海拔比现在低2,700米左右。随着山地隆升,荒漠逐渐取代了森林。首次记录的马尿泡,一种特殊的喜湿宽叶草本植物,表明高原盆地内某些隐域性景观水份条件较好。
(http://baike.baidu.com/view/283650.htm)
图片说明:
DO4-01 晨曦
D04-02 风云
DO4-03 营地附近的山包
D04-04 山
DO4-05 小花
D04-06 小山头
DO4-07 出发前
D04-08 途中远远见到五头藏野驴
DO4-09 算是唯一的收获
D04-10 荒漠流云
DO4-11 湖边景观
D04-12 藏野驴的脚印
DO4-13 偏狐的脚印
D04-14 途径干枯的湖
DO4-15 这湖最大特点就是湖边有千千万万只的小蚊子,铺头盖脸向我俩扑过来
DO4-16 不一会浑身上下落满了这虫子,虽然它们没叮人的爱好,但感觉确实挺难受的
DO4-17 阿其克库勒湖
D04-18 湖畔的野牦牛角
DO4-19 偏狐的背影
第五天(08年6月28日)
月亮与高群状态不好,我和偏狐采取直线翻越山脉前进。这是此行中第一次背大包全负重徒步,有点不适应,为防发生意外情况,我带了五天的食物。进山后不久突遇暴风雪,伴着七、八级大风,雪一会就下了十公分厚。我带的简易冰抓也不好用经常脱落。幸好这雪总共下了二小时就停了,要不只能选择原路后撤。下午四时许,翻越第一个大山脉,登上一座未登无名峰,海拔4945米。全天只拍到一头藏野驴,后来途中又见到一群藏羚羊,但已没力气换镜头了。徒步八个多小时,行程约23公里(直线16.5公里)。午餐点(37°13.499N 88°27.113E 海拔4685米 ),营地点(37°18.372N 88°26.001E 海拔4747米 )。
相关链接:
1、藏野驴------藏野驴(Equus kiang),奇蹄目,马科,马属,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野驴别名亚州野驴,体形酷似驴、马杂交而产的骡子,因尾稍似马尾,所以有人又称其为“野马”。藏野驴头短而宽,吻部稍圆钝,耳壳长超过170毫米,鬣鬃短而直,尾鬃生于尾后半段或距尾端1/3段,四肢粗,前肢内侧均有圆形胼胝体,俗称“夜眼”,蹄较窄而高。吻部呈乳白色,体背呈棕色或暗棕色(夏毛略带黑色),胁毛色较深,至深棕色,自肩部颈鬣的后端沿背脊至尾部,具明显较窄的棕褐色或黑褐色脊纹,俗称“背绒”,肩胛部外侧各有一条明显的褐色条纹,肩后侧面具典型的白色楔形斑,此斑的前腹角呈弧形,腹部及四肢内侧呈白色,腹部的淡色区域明显向体侧扩展,四肢外侧呈淡棕色,臂部的白色与周围的体色相混合而无明显的界限。成体夏毛较深,冬毛较淡,幼体毛色较深,呈沙土黄色,绒毛很长,第二年夏天换毛后毛色似成体。该物中为高原型动物,栖居于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带、营群居生活,对寒冷、日晒和风雪均具有极强的耐受力,多半由5、6头组成小群,大的群体在10数头,最大群体可达上百头,小群由一头雄驴率领,营游移生活。清晨从荒漠或丘陵地区来到水源处饮水,白天大部分时间集合在水源附近的草地上觅食和休息,傍晚回到荒漠深处。藏野驴的行走方式是鱼贯而行,很少紊乱,雄驴领先,幼驴在中间,雌驴在最后,藏野驴走过的道路多半踏成一条明显的“驴径",在其经过的地方有大堆的粪便,因此很容易辩别出其活动路线。从宿地到水源草场,藏野驴每天要奔跑20多公里以上的路程,有很大的迁移性,有时与藏羚等偶蹄动物同栖一处,以高山植物为食,可以数日不饮水。繁殖时间,雄驴争偶激烈,互相撕咬,身上经常留下明显的伤痕,交配期在7至8月间,怀孕期350天左右,6-7月分产仔,每胎1仔。4岁性成熟。藏野驴5月中旬开始换毛,至8月中旬完全换成新毛,并开始肥壮起来,游移范围逐渐扩大,秋末为逐渐聚集大群生活。藏野驴视觉、听觉、嗅觉均很敏锐,尤其视、听觉更为发达。奔跑能力强,时速可达45公里,喜欢与越野汽车赛跑。当超过汽车时会停下来回眸注视,然后再跑,一直跑跑停停。藏野驴的叫声短促而嘶哑,远不及家驴洪亮,但能从鼻孔中发出与家驴同样的喷鼻声。藏野驴(雄)可以与家马(雌)杂交生出骡子。
2、《西藏秘境》精彩章节:有脾气的藏野驴-----早上七时半出发,这一带草场较好,人烟更为稀少,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地老鼠和野兔不必说,白屁股黄羊也随处可见,最多的一群有14只。藏羚羊还是很少能见到,但藏野驴三、五成群地不时出现在原野上,有的就在牧民野放的牛马不远处,各自吃着草,相安无事。九时左右,看到最大的一群藏野驴在远处吃草,我说:“逗一逗它们”,使劲按汽车的喇叭。藏野驴抬起头向车队观望,很快明白了这种挑衅,向车队奔跑过来,然后并排展开赛跑。这里的所谓公路,只是汽车轮胎压出的数道车辙,平坦的草原怎么开都是路,但毕竟不那么平整。我让拉巴使劲踩油门,汽车在疯狂的颠簸中,时速达到60公里,最低时也在55公里,藏野驴就在车窗外,与汽车并排奋力疾驰,一共是七匹。比赛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最后还是眼看着六匹藏野驴,从我们车头前横穿过去,站在附近的山坡上,昂首挺胸,一幅得意洋洋的胜利者姿态。剩下一匹半大的藏野驴,没有来得及随队穿越,一直紧追不舍地与我们比赛,直到前面出现一个牧民定居点,挡住了它的去路,它才收住脚步,悻悻然返回驴队。对这样有灵性的高原生物,我不由得从心底里,产生深深的敬意。它们是那么勇敢无畏,那么顽强坚定,一句话:有脾气!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72026/72092/75131/5103863.html)
图片说明:
DO5-01 昨晚营地扎在阿其克湖边
D05-02 一号车师傅网名叫“独自等待”
DO5-03 工匠是向导
D05-04 二号车师傅网名称“楼兰犬舍”
DO5-05 瓜分
D05-06 就要进山了,我带了五天的食物
DO5-07 我和偏狐采取直线翻越山脉前进
D05-08 全天只拍到一头藏野驴
DO5-09 进山后不久突遇暴风雪
D05-10 伴着七、八级大风,雪一会就下了十公分厚
DO5-11 再见了,阿其克库勒湖
D05-12 偏狐
DO5-13 上山偏狐强些
D05-14 高山摄影
DO5-15 下午四时许,翻越第一个大山脉,登上一座未登无名峰,海拔4945米
DO5-16 幸好这雪总共下了二小时就停了,要不只能选择原路后撤
DO5-17 偏狐的办法
D05-18 攀
DO5-19 过沟
DO5-20 快要走到扎营地了
第六天(08年6月29日)
刮了一夜的风,早上天气有些好转。看着远处的第二条雪山山脉,按工匠的说法最高有五千多米,不知今天能否顺利翻过去?和偏狐负重穿越第二天,什么野生动物都没有见到。按照GPS的指引:我俩竟对着这山脉的最高峰徒步,一不小心多了个登山运动项目-----又攀登上了个未登峰。测量海拔为5229米,GPS坐标是:37°20.193N 88°26.573E ,我们把它命名为“偏狐峰”。全天走了八个半小时,行程约19公里(直线11.5公里)。两个人都觉得挺累的。扎营地(37°24.777N 88°26.046E 海拔4916米 )。
相关链接:
1、登山运动-----
(a)登山运动的产生:贯穿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奥地利等国家的阿尔卑斯山是现代登山运动的诞生地。主峰——勃朗峰(在法国境内)海拔4810米,是西欧的第一高峰。据历史记载,法国一位名叫德.索修尔的著名科学家为探索高山植物资源,渴望能有人帮他克服当时看来是不可逾越的险阻——登上阿尔卑斯山顶峰。他于1760年5月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莎莫尼村贴出一则告示:“凡能登上或提供登上勃朗峰之巅线路者,将以重金奖赏。”然后,告示贴出后长期未获响应。此后,他每年出榜一次。直到26年后的1786年6月,一位名叫巴卡罗的山村医生揭下了告示,他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并与当地山区水晶石采掘工人巴尔玛结伴,于8月6日首次登上了勃朗峰。
1787年8月3日,由德.索修尔本人率领、巴尔玛做向导的一支20多人组成的登山队,再次登上了该峰,揭开了现代登山运动的序幕。在整个登山过程中,他们进行了有关人体生理、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考察,取得了不少高山科学的宝贵资料。
后来,人们把登山运动成为“阿尔卑斯运动”,把1786年作为登山运动的诞生年,德.索修尔、巴尔玛等人则成为世界登山运动的创始人,并得到了国际登山界的公认。
(b)登山运动的发展: 1786年登山运动诞生以后,特别是1850至1865年的15年间,阿尔卑斯山区的登山运动发展极为迅猛。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性的登山组织——英国登山俱乐部,于1857年宣告成立。这一时期阿尔卑斯山的西欧第二高峰杜富尔峰(4638米)和埃克兰风峰(4103米)、芬斯特拉尔霍恩峰(4275米)等20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先后被征服。1865年7月,英国登山运动员文培尔等人,又登上了当时被人们认为无法登顶的玛达布隆峰(海拔4505米,岩壁陡峭,平均坡度65度,有的地方达90度),至此,以阿尔卑斯山为中心的登山运动达到顶峰,出现了所谓“阿尔卑斯黄金时代”。
从1950年到1964年的14年间,是人类高山登山运动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1950年6月3日,法国运动员莫.埃尔佐和勒.拉施纳尔付出了血的代价(一人冻掉了双脚,一人冻掉了一只手),在人类的登山史上首次成功地登上了海拔8091米的安纳普尔那峰。1953年5月9日,英国登山队的依.希拉里(新西兰人)和藤辛.诺尔盖(尼泊尔人,后入印度籍)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这是人类登山史上首次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山峰)。在这14年间,地球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13座先后被各国运动员所征服。
与此同时,新中国登山运动员也以崭新的面貌,生气勃勃地跨进了世界高山登山运动的行列。1964年5月2日,中国登山队许竞(队长)、王富洲等10名运动员首次成功地登上海拔8012米的世界第14高峰——希夏邦玛峰,创造了一次10名队员集体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的世界纪录。世界登山史上将1950年到1964年这段时间称为“喜马拉雅黄金时代”。
2、未登峰-----是指从未被人类征服过的山峰,攀登未登峰有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山峰昼夜温差、雪层状况、路线情况、宿营点、山峰小气候、岩石破碎程度等都是未知因素。未登峰,人类从未登顶的山峰。路线未知、难度未知、危险未知、命运未知,所有的魅力都藏在未知中。
远处的山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攀登者,未登峰因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魅力同样唤起了人们更多的好奇和探索冲动。但无论是攀登4000米还是5000米;无论你是高手,还是初学者,你需要的不仅是体力耐力技术经验、勇往向上执着进取的精神头儿,可贵的是还需懂得适时的知难而退,需要凭借回报要大于风险的登山哲学,以此来更好的享受生命的奇迹和站在世界之巅的豪情。
图片说明:
DO6-01 偏狐的帐篷很抗风
D06-02 营地
DO6-03 刮了一夜的风,早上天气有些好转
D06-04 上路
DO6-05 恒古荒漠
D06-06 看着远处的第二条雪山山脉,按工匠的说法最高有五千多米,不知今天能否顺利翻过去?
DO6-07 登高远眺
D06-08 不小心又攀登上了个未登峰5229米
DO6-09 绵绵不断
D06-10 95升的包
DO6-11 影子
D06-12 又见蓝天了
DO6-13 红土地
D06-14 独行斜阳
DO6-15 以为都是大缓坡,其实沟沟更多
DO6-16 晚上20点50分还没落日呢
第七天(08年6月30日)
负重第三天,天气晴朗。昨晚见到这沟谷已是9点30分了,扎营后我煮的方便面味道蛮香的。早起在营地周围转了一大圈,拍了不少附近小溪中冰凌的照片。早饭后拔营我俩又上路了,按照GPS定位,走了五公里左右,就到达了指定集结地------风尘口达板(37°26.329N 88°25.795E 海拔5022米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GPS远距离定点穿越,一核定标的误差竟然不到一米,真有些服它了。围绕原地等还是继续走的问题,我和偏狐争论了一会。最后还是继续走了五公里多,与来接我们的车会合,然后驱车前往阿雅克库木湖,扎营在湖边不远处。扎营地(37°36.786N 89°13.734E 海拔3915米 )。
相关链接:
1、GPS定位-----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本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2、GPS原理 -----24颗GPS卫星在离地面1万2千公里的高空上,以12小时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GPS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由于卫星运行轨道、卫星时钟存在误差,大气对流层、电离层对信号的影响,以及人为的SA保护政策,使得民用GPS的定位精度只有100米。为提高定位精度,普遍采用差分GPS(DGPS)技术,建立基准站(差分台)进行GPS观测,利用已知的基准站精确坐标,与观测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修正数,并对外发布。接收机收到该修正数后,与自身的观测值进行比较,消去大部分误差,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位置。实验表明,利用差分GPS,定位精度可提高到5米。
3、使用GPS穿越中的小经验-----大家在使用GPS穿越中,可能都有过知道具体坐标尔不知所在具体位置的体会。在此班门弄斧介绍个小经验。现在大家拿到的地图不管是普通地图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所标的的坐标线距离太大在登山中很难判定位置。坐标线的间距如果在1CM以下,再配合GPS测的现场位置数据可以很容易在地图上标出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穿越的下一步安排会有很的帮助,当然对求救的帮助会更大,因为救助部门没有GPS,报出地理坐标数据没有用,反尔不如具体描绘。 OziExplore软件有一功能可以以任意间距在地图上标注坐标线(经纬线),因为现在大家能够见到的地图比例尺最大也就1:100000,1:100000的地图意味着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0m,地图上每厘米间距标一条线疏密基本合适。穿越出发前用OziExplore先做一张代坐标线的地图,穿越当中读出GPS数据按照地图上的坐标线标出点位,此点位既是你在地图中位置。按照此方法在地图上标出穿越的关键点,再逐点连成线,穿越路线就越然图上,可以即时知道穿越偏离原计划线路的程度,对导航有一定的帮助。 建议坐标线用格式用UTM(全球麦卡托投影),请朋友们自己体会 。
(http://www.eefocus.com/html/08-04/2844411100453CWYj.shtml)
图片说明:
DO7-01 翻过的山脉
D07-02 营地附近的小溪
DO7-03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一
D07-04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二
DO7-05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三
D07-06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四
DO7-07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五
D07-08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六
DO7-09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七
D07-10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八
DO7-11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九
D07-12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十
DO7-13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十一
D07-14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十二
DO7-15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十三
DO7-16 营地
DO7-17 营地
D07-18 营地
DO7-19 雪山那边流下来的泉水
D07-20 高原
DO7-21 瘾
D07-22 营地
DO7-23 出发前就一根
D07-24 风光
DO7-25 歇
DO7-26 好蓝的天空
第八天(08年7月1日)
凌晨下雨。起床后我一个人去了二公里外的湖边小山包转了一个多小时,偶尔追踪发现了阿尔金山野生棕熊的一个活动窝点,还拍到了其粪便和脚印。回到营地就被向导工匠给批评了一通,他说我太冒险了,万一遇到野生棕熊,跑都没地方跑!回想起来也有道理,我是好奇心真多呢。今天第一次四人一起出发徒步,我走在最后,偏狐和月亮走了十公里就退出了。只有我一人是沿着阿雅克库木湖边走,这湖是阿尔金山无人区中最大的湖,海拔也低只有3900多米。途中一直顺着三只野生棕熊走过的路走,拍了好多野熊的抓印子。工匠他们一个月前进山在这个湖边拍到过这三只熊,可惜这回我们运气不好没碰上,只能看看脚印的照片了。我跟踪“熊迹”走了一整天,苍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小有收获,明白了这三只野生棕熊来湖边的目的,它们吃了一头藏野驴!路上还拍了不少高原植物、湖畔断崖景观,见到了两个野牦牛的头骨。高群第一个走到营地(基本恢复了)。我走了有10个小时,近30公里(直线22.5公里)。午餐点(37°38.075N 89°20.107E 海拔3910米 ),营地点(37°37.826N 89°28.682E 海拔3908米 )。
相关链接:
1、阿雅克库木湖-----阿雅克库木湖位于保护区北部,面积536平方公里,是保护区内面积最大的湖泊。其附近的风光非常美丽,湖背靠山,面向草甸,湖边围了一圈因为湖水蒸发而形成的纯白色的盐碱堆。阿雅克库木湖的维吾尔语是“咸水湖”的意思,这个湖泊是保护区最大的湖,东面来水方向的湖水是淡水,而西面因没有出水口而长年类月的积蓄下来,形成咸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既有翡翠般的绿色,更有硫磺般的红色,红绿交错,令人惊叹。但阿雅克库木湖的美并不带有生动活泼的色彩,它美得有点阴森。通常情况下,人们不能接触到湖水,因为与湖水连接的是一片深不可测的沼泽地,湖里几乎没有鲜活的鱼儿。
2、棕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 :棕熊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熊科动物。它们的体形健硕,肩背隆起,粗密的被毛有着不同的颜色,例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等。到了冬天被毛会进一步长长,最长能到10cm,到了夏季则重新变短,颜色较冬季的深。有些棕熊被毛的毛尖颜色偏浅,甚至近乎银白,这让它们的身上看上去披了一层银灰,“灰熊”的名字也因之而来。棕熊体型较大,公熊体重大约135-390kg;母熊则有95-205kg左右。棕熊肩背上隆起的肌肉使它们的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长能到15cm。由于爪尖不能象猫科动物那样收回到爪鞘里,这些爪尖相对比较粗钝。尽管如此,它们前臂在挥击的时候由于力量惊人,“粗钝”的爪子仍能造成极大破坏。据说一只成年的大棕熊,前爪的挥击足以击碎野牛的脊背,可见力量之大不可小觑。棕熊的爪子虽长,却并不擅长爬树,成年棕熊的体型庞大,爪子再长估计也无法承受这样的重量。另外,别看人家外表笨重,它们奔跑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56公里,由于耐力甚好,它们可以用这样的速度连续奔跑个几英里都没问题。和那颗硕大的头颅比起来,它们的耳朵显得颇小,当它们换上厚厚的长毛冬装,那对小耳朵更是若隐若现。棕熊的吻部比较宽,有42颗牙齿,其中包括两颗大犬齿。和其他熊科动物一样,它们也是跎型动物,并长有一条短尾巴。
生活环境: 棕熊是一种适应力比较强的动物,从荒漠边缘至高山森林,甚至冰原地带都能顽强生活。生活在北美的 棕熊似乎更喜欢开阔地带,例如苔原区域和高山草甸,在海岸线附近也常能见到它们的足迹。欧亚大陆 上的棕熊则更喜欢居于茂密的森林之中,这样白天就方便隐藏了。棕熊们一般在晨昏时分外出活动,而 大白天则躲在窝里休息,不过也有些不安分的家伙任何时候都可能四处溜达。棕熊的窝通常建在隐蔽得 比较好的山坡上,或是大石头底下,要么是大树的树根间,它们有时会自己动手挖个窝,然后搜罗一些 干草之类的东西铺进窝里,把窝收拾的舒舒服服,这样一个窝有时会一用好几年。
生活习性:棕熊也是杂食性动物。它们的食谱也一样会随着季节的不同发生变化。一般来说,植物性食物占了60-90%,这其中包括各种植物根茎、块茎、草料、谷物及各种果实等等。其余则为动物性食物,例如昆虫、啮齿类动物、有蹄类动物(例如麋鹿、驯鹿、驼鹿等等)、鱼和腐肉等等。有时机会适当它们甚至会杀死个头比它们小的黑熊充饥。居住在海岸线周围的棕熊每年在鲑鱼产卵的季节还有机会扑进水里享受一阵子营养丰富的鲑鱼大餐。棕熊是相当好斗的动物,特别是在保护领地和食物的时候。为了保护食物,它们会赶走狼群和山狮,也会打跑侵入它们领地的其他熊。不过多数的打架斗殴事件仍然集中在交配季节。母棕熊为了抚育孩子,通常每隔3-5年才会交配一次,为了让母熊们尽早进入交配阶段,公熊们会找机会杀死这些母熊的孩子,尽管勇敢的母亲们在遭遇这些身型大它1.5倍甚至两倍的家伙的时候奋力搏斗,但在幼子死亡事件中仍有45%是公熊们的作为。
分布情况: 棕熊是分布最为广泛的熊科动物,它们可在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很多地方被人们见到。在我国的棕熊主要分布在新疆、青藏高原和东北山林地区,在这里生活的棕熊,除了有指名亚种以外,还有珍稀的藏马熊和喜马拉雅棕熊。
图片说明:
DO8-01 在山包上俯视阿雅克库木湖
D08-02 路上还拍了不少高原植物
DO8-03 偶尔追踪发现了阿尔金山野生棕熊的一个活动窝点,还拍到了其粪便和脚印。回到营地就被向导工匠给批评了一通,他说我太冒险了,万一遇到野生棕熊,跑都没地方跑!
D08-04 路上还拍了不少高原植物之二
DO8-05 起床后我一个人去了二公里外的湖边小山包转了一个多小时
D08-06 路上还拍了不少高原植物之三
DO8-07 今天第一次四人一起出发徒步,只有我一人是沿着阿雅克库木湖边走
D08-08 路上还拍了不少高原植物之四
DO8-09 湖畔断崖景观
D08-10 湖畔断崖景观
DO8-11 路上还拍了不少高原植物之五
D08-12 湖畔断崖景观
DO8-13 盐碱块
D08-14 藏野驴的头骨
DO8-15 小毛球
DO8-16 跟踪“熊迹”走了一整天........我把它称为“熊的路”
DO8-17 苍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小有收获,明白了这三只野生棕熊来湖边的目的,它们吃了一头藏野驴!
D08-18 野生棕熊的脚印
DO8-19 远处的大山
D08-20 沼泽地
DO8-21 估计是卤虫的蛹壳----在湖畔找到的
D08-22 飞艇
DO8-23 湖畔风光
D08-24 阿雅克库木湖景色
DO8-25 荒原草塔
DO8-26 熊路长长
DO8-27 湖畔风光
D08-28 荒原草塔
DO8-29 湖畔风光
D08-30 荒原草塔
DO8-31 途中见到的第一只野牦牛的头骨
D08-32 季节河
DO8-33 野生棕熊的脚印
D08-34 阿雅克湖流域
DO8-35 湖畔盐碱滩
DO8-36 一只野鸭子的骨头
DO8-37 见到的第二只野牦牛的头骨
D08-38 我们这次运气不好,没见到棕熊。这是一个月前在湖边拍的野生棕熊(工匠提供,北京H摄影)
DO8-39 这是一个月前在湖边拍的野生棕熊(工匠提供,北京H摄影)
D08-40 在网络上搜索的一张棕熊照片
DO8-41 日落西山
D08-42 霞
第九天(08年7月2日)
天阴刮风下中雨,继续环湖走。四人一起出发,偏狐和月亮走了五公里就不走了。我和高群走完全程约28公里,高群走了七小时,我大概八个多小时(直线22公里)。中午时分天晴了一会,傍晚又开始下雨刮风,天黑前出晚霞,没拍好。大家空余时间的主要娱乐活动是打扑克---锄大D。 午餐点(37°36.256N 89°35.397E 海拔3888米 ),营地点(37°33.551N 89°42.724E 海拔3887米 )。
图片说明:
DO9-01 偏狐和月亮走了五公里就不走了
D09-02 我大概走了八个多小时
DO9-03 高群很能走呢
D09-04 高群一会就走没影了
DO9-05 像野鸭子
D09-06 走过的路
DO9-07 湖边的动物
D09-08 张
DO9-09 弓
D09-10 丛
DO9-11 风雨欲来
D09-12 草塔的影子
DO9-13 草塔的影子
D09-14 草塔的影子
DO9-15 山
DO9-16 火烧云
第十天(08年7月3日)
天晴。起床后去湖边拍野鸭子等水鸟,远看有一大群真是漂亮呢,可我一走近它们就飞走了,拍也拍不清楚可惜呀!今天月亮没徒步,偏狐走了10公里,我、高群和工匠多些有18公里。下午乘车赶到祁曼塔格乡(GPS地图上标为土房子,坐标 37°18.337N 90°20.552E 海拔3902米)。这里也是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心保护站所在地,我们跟吐尔逊站长买了头羊四百元,从抓羊、杀羊到炖熟有两个多小时。我平生第一回用相机记录下了杀羊的全过程,拍了近一百张照片。羊炖的真是好吃,大家还喝了些酒,工匠只喝三两就高了。饭后驱车赶往大沙山,路过沼泽区时,两车终于深深陷住动弹不得,只能原地扎营。工匠酒劲攻心,执意返回乡里找人拖车,刘冬和偏狐怕他出事追了两公里死拖也不回。有些吓人,工匠竟能一夜徒步25公里回到乡里(第二天睡了一天)。营地点(37°12.682N 90°32.684E 海拔3932米 )。
相关链接:
1、祁曼塔格乡-----是保护区内一个依山傍湖的居民区,也是中心保护站-依协克帕提站卡的所在地,有十余户人家和保护站工作人员,环境极为幽静,当地乡民以恬静的牧业生活为主。 站在保护站的屋顶上,你的身后就是壮观的雪山山脉,你的眼前就是金黄的高原草甸,草甸的边上是宝蓝色的高原湖泊-阿拉尔湖,湖内有大群水鸟在湖面上翻飞喧闹,你的远方就是著名的高原沙山-库木库里沙山,你还能看到不远处成群的藏野驴。
祁曼塔格乡地处阿尔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距若羌县城480公里。祁曼塔格乡处于阿尔金山东部高原天然草场地带,经科学考察,这里现已发现60多种野生鸟兽,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藏牦牛、藏野驴、藏羚羊、雪豹等,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一个自然形成的牧业乡,以维吾尔族为主的牧民世世代代在这里放牧、生息,1983年牲畜最多时达到3.6万头(只)。夏季草最丰美时亩产鲜量仅为5--14公斤,曾出现过牧民牲畜与野生动物争草场的情况。 1998年,该乡为保护野生动物,加快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开始实施“退牧还草,搬迁牧民,建设育肥扶贫基地”的战略。该乡利用扶贫资金和集体资金,投入64万元人民币,在若羌县以东8公里处建设了“祁曼塔格乡扶贫基地”。于当年开出了550亩荒地,种植了300亩2.8万株红枣和200亩伽师瓜,为牧民搬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去年,该乡给每户搬迁牧民投入2万元,在扶贫基地上盖起了4幢8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的新房,并为他们拉上了电、通了水,安上了闭路电视。今年,已有4户牧民和2000多头牲畜从阿尔金山搬迁下来。该乡计划在两年之内,将剩余的10户牧民和5000多头牲畜搬出保护区,使这些牧民早日实现脱贫。 牧民从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搬迁后,祁曼塔格乡又将4 个牛区近百万亩的围栏草场的栅栏拆除,为野生动物寻草觅食营造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2、依协克帕提湖-----在阿尔金山脉雄伟的祁曼塔格山脚下,库木库里沙漠南部,“隐居”着美丽的高原淡水湖——依协克帕提湖。湖面海拔3850米,面积虽只有18平方公里,但湖周因植被丰富,景色独特,在咸水湖泊密布的阿尔金山高原,是一奇观。湖中散布着几座小岛,湖水深1—3米,弯曲迂回的湖岸连着片片沼泽,每年春夏之交,成千上万只黑颈鹤、白鹭、银鸥、灰鹤、斑头雁、棕头欧、赤麻鸭、绿头鸭、红脚鹬等候鸟从东南亚和我国云贵高原飞来依协克帕提湖生息繁育。唯一有进出水口的淡水湖依协克帕提湖,又称伊阡巴达湖,面积11.8平方公里,形如葫芦,水质较好,湖中生长有钩虾等多种水生物,湖周一片茵绿。是保护区唯一有牧民居住的地方,也是“鸟类的天堂”。它坐落在祁曼山与世界上第一高程的库木库里沙漠之间,湖区边缘是广袤的湿地,“依协克帕提”是哈萨克语意思是“毛驴陷下去的地方”,大约在19世纪,一商人赶了几十头毛驴从这里经过,结果毛驴全部陷在沼泽地不能自拔,商人只有弃驴而去。我就要在这“毛驴陷下去的地方”生活十多天,看来,首先得注意安全,不要再来“一个真实的故事”。
图片说明:
D10-01 阿雅克库木湖的早晨
D10-02 远处的雪山
D10-03 起床后去湖边拍野鸭子等水鸟,远看有一大群真是漂亮呢
D10-04 可我一走近它们就飞走了,拍也拍不清楚可惜呀!
D10-05 它们越飞越远
D10-06 湖畔
D10-07 轮迹
D10-08 营地
D10-09 分菜---工匠的厨艺还不错
D10-10 吃着碗里的
D10-11 顽强
D10-12 高群
D10-13 流域
D10-14 途中
D10-15 峻岭
D10-16 大头
D10-17 两角
D10-18 野花
D10-19 野花
D10-20 野花
D10-21 红山
D10-22 祁曼塔格乡-----是保护区内一个依山傍湖的微型居民区
D10-23 中心保护站-依协克帕提站卡
D10-24 依协克帕提湖景色
D10-25 乡政府
D10-26 保护区的眼睛
D10-27 我们跟吐尔逊站长买了头羊
D10-28 去皮
D10-29 羊肠拿去制琴弦
D10-30 五脏
D10-31 羊头
D10-32 等这餐好久了
第十一天(08年7月4日)
晴。徒步第十一天,也是最后一天。今天的主要计划是攀登海拔最高的沙漠----库木库里大沙山。从营地到沙山之间有个五公里宽的沼泽地,相当难走,高群走了一半多就决定回撤了。过完沼泽开始爬沙山了,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偏狐、月亮和我终于登上了大沙山的高峰。用GPS一测,海拔有4245米,坐标为:37°11.140N 90°29.226E 。看着远处的十几只野牦牛,对着沙子泉,我拍了许多照片,差点忘记了时间。偏狐和月亮先走了,我一个人回去又走了近8公里的沼泽地。这边河流纵横,绕也绕不过去,只好
几番脱鞋涉水过河,河水清澈但又拔凉。到营地已是晚上10点了,高群一直担心怕我出事,大家等到我回来才吃晚饭。全天徒步有16公里。营地点(37°12.762N 90°32.664E 海拔3935米 )。
相关链接:
1、阿雅克库木湖沼泽-----沼泽区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祁漫塔格乡,沼泽区位于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类型为硬叶苔草盐碱沼泽,面积19 20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 800—3 900m。综合自然区划属于青藏高原荒漠、半荒漠地带(干旱)昆仑—阿尔金山地区。阿尔金山以前寒武纪的结晶岩和花岗岩及海面宁期的花岗岩为主,低山丘陵由二、三叠纪的沉积岩构成。阿雅克库木湖盆地西南部还有第三纪含盐地层出露。区域地貌属于青藏高原最北端的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之间盆地。阿雅克库木勒湖是一个大型咸水湖。沼泽地貌类型为伊阡巴达河入阿雅克库木湖三角州和湖滨地。地表为洪积、冲积物,湖东南部多以湖积物为主。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寒冷干燥,没有四季之分。年平均气温-2℃,1月平均气温为-8.5℃,7月平均气温为27.4℃,极端最低气温-35—-40℃,终年可见霜雪,几乎没有夏天;年平均降水量400mm,降水日数30天,主要以固态形式降落。土壤冻结时间长,是岛状永久冻土分布区。沼泽水源靠伊阡巴达河水和阿雅克库木湖水补给。地表积水泥泞,靠湖东部地表变干。地下水位埋深0—0.5m,水化学类型为SO4·Cl—Na·Ca型,矿化度2g/l。沼泽土壤类型为盐化草甸沼泽土和盐化泥炭沼泽土。沼泽植物群落主要有硬叶苔草,草甸植物侵入,拌生种有驼绒藜、点地梅、棘豆等,草高15—30cm,盖度20%—30%。沼泽区动物有西藏野驴、野马、野牦牛、野骆驼、藏羚、北山羊、豺狼、猞猁、马鹿、雪兔等兽类49种;鸟类有黑颈鹤、藏雪鸡、秃鹫、环颈雉、绿头鸭、秋沙鸭、黑嘴潜鸭、斑头雁、棕头鸥、渔鸥、白鹳、黑鹳、红脚鹬等9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野牦牛、野驴、野骆驼、藏羚、黑颈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二级保护动物有:棕熊、马鹿、岩羊、猞猁、雪兔及多种鸟类。沼泽地势高寒,水草丰美,是沼泽动物特别是鸟类栖息的好地方。沼泽现用做夏作牧场。人烟稀少,沼泽生态环境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本区1983年建立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沼泽开发利用建议:开发高原旅游、狩猎业和作为高寒沼泽湿地科研基地,深入研究高寒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多种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http://www.marsh.csdb.cn/survey/xinjiang.htm)
2、库木库里沙漠-----位于新疆若羌县南部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内,沙漠面积为2556平方公里,呈不规则长方形,横卧在祈曼塔格山的南麓,海拨高程在4000米左右,主要由高大的金字塔沙丘与复合形新月形沙丘组合而成,沙漠厚度平均300米,最大厚度超过500米。沙丘相对高度超过200米,极为壮观。沙漠底部潜水丰富,沙丘中悬湿沙层很厚,因而在个别地方发育着小片绿洲。它比号称世界第一高程沙漠的南美洲阿塔卡玛沙漠(海拨3000米左右)还高出许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高海拔沙漠。
3、沙子泉-----是中国最大的沙子泉。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境内,世界海拔最高的沙漠库木库里沙山北麓,除了可看到庞大的野牦牛群外,还可见到沙子泉------也是保护区中最富旅游观赏价值的自然奇景了。在海拔3920米的同一高程分布着三个巨大的泉眼,仿佛三个巨大的“沙眼”,总名日沙子泉。其中最大的一眼,泉口直径达200米,面积超过31416平方米;另两个泉口直径分别为50米。三泉一线,形成一体个总面积达35000平方米的小盆地。沙山的坡肩高出泉口80~100米,沙坡成75度角,近于直立,气势壮观。泉水以下降泉的形式分成千百股从沙山中汩汩流出,水冲砂子发出“沙、沙”的响声,三个泉总流量高达240升/秒,汇成一条河床宽度达800米的小沙子河,向依协克帕提沼泽流去。真是颇为壮观的奇泉绝景。这里水草丰茂,是动物寻食饮水的好场所。其火山活动区,尚有多处待探明的高山温泉。
图片说明:
D11-01 扎营地有个野牦牛头
D11-02 刘冬在修车
D11-03 昨晚路过沼泽区时,两车终于深深陷住动弹不得,只能原地扎营
D11-04 早上大家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终把两陷进沼泽的车都整出来了
D11-05 从营地到沙山之间有个五公里宽的沼泽地,相当难走
D11-06 又见藏野驴
D11-07 高群走了一半多就决定回撤了
D11-08 偏狐走的快些
D11-09 今天的主要计划是攀登海拔最高的沙漠----库木库里大沙山
D11-10 攀
D11-11 这大沙山相对高度超过300米,极为壮观
D11-12 偏狐和月亮
D11-13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偏狐、月亮和我终于登上了大沙山的高峰
D11-14 登上大沙山第一眼见到的奇泉绝景: 有三个巨大的泉眼
D11-15 三个泉总流量高达240升/秒,汇成一条河床宽度达800米的小沙子河,向依协克帕提沼泽流去
D11-16 用GPS一测,海拔有4245米,坐标为:37°11.140N 90°29.226E
D11-17 远处的几只野牦牛
D11-18 沙海汹涌
D11-19 阿雅克库木湖沼泽
D11-20 月亮在滑沙
D11-21 沙漠中的湖
D11-22 偏狐和月亮已下到泉眼附近
D11-23 野牦牛、沙浪和湖
D11-24 沙子泉与沙漠湖
D11-25 奇泉绝景
D11-26 沙子泉
D11-27 野牦牛的路
D11-28 沙漠、泉水和绿洲
D11-29 野牦牛下来喝水的路径
D11-30 奇泉绝景 蓝天白云
D11-31 汇成一条河床宽度达800米的小沙子河,向依协克帕提沼泽流去
D11-32 奇泉绝景 蓝天白云
D11-33 沙漠绿洲
D11-34 泉水以下降泉的形式分成千百股从沙山中汩汩流出,水冲砂子发出“沙、沙”的响声
D11-35 沙漠之奇泉
D11-36 成千百股从沙山中汩汩流出
D11-37 奇泉绝景
D11-38 2#沙子泉
D11-39 沙漠奇泉
D11-40 1#和2#沙子泉
D11-41 奇泉绝景
D11-42 依协克帕提沼泽
D11-43 库木库里沙漠
D11-44 依协克帕提沼泽
D11-45 库木库里沙漠
D11-46 野鸭子
D11-47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高海拔沙漠
D11-48 沼泽风光
D11-49 藏野驴的排骨
D11-50 沼泽风光
D11-51 藏野驴的头骨
D11-52 沙山晚霞
D11-53 难忘沙山
乘车段摄影(计六天)
图片说明:
D12-01 高群、工匠、月亮、偏狐、刘冬和张剑峰在世界上最长的砖砌国道
D12-02 海拔3200米的芒崖石棉矿,这是一个所有人不想做深呼吸的地方,空气为石棉尘埃污染,居住区与石棉矿分离厂、堆积如山的石棉矿渣和墓碑一概朝东的坟场近在咫尺,让人总要联想起长眠黄土堆下者与弥漫的石棉尘埃有着必然的关系。
D12-03 芒崖石棉矿是我国最大的石棉矿,年产量占全国石棉总产量的1/2,质量全国第一,是我国唯一的成品石棉出口产地,可开采百年以上。
D12-04 二道河的晚霞
D12-05 二道河是阿尔金山保护区内唯一中转站,我们在这住了一晚
D12-06 早上的二道河
D12-07 二道河的河床很宽,但主干流只有三四十米了
D12-08 远处的雪山
D12-09 路遇二个采金人。阿尔金山沙金的富集是令人神往的,但实际发掘出大面积的金矿或金窝,却非常不易。
D12-10 鲸鱼湖现存湖岸阶地十二级,它表明湖水缩小变迁的情况,它在世界内陆高山湖泊中,是一种罕见的湖泊类型。它就象高原上的一颗蓝色明珠,镶嵌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南端,给这里增添了奇光异彩。
D12-11 在若羌县东南部的昆仑山腹地,平卧着一个神奇的大湖,它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7.6公 里,面积26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高达4708米,湖深2-10米。湖水与雪山冰峰相互辉映,湖的形状恰似一条横卧着的肥大鲸鱼,头东尾西,故而得名“鲸鱼湖”。
D12-12 卤虫资源日益紧张,目前每吨60万—70万元,被称为“软黄金”。这是曾非法捕捞卤虫的船只。
D12-13 库木库里沙漠面积达2556平方公里,海拔四千多米,沙漠厚度平均300米,最大超过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高海拔沙漠。
D12-14 祁曼塔格乡里的一处羊圈
D12-15 我称它为“火焰山”。
D12-16 千年大石龟。无人区的岩溶地貌套叠冰川地貌,崖壁奇峭,幽谷深壑,气象万千。
D12-17 阿其克库勒湖畔的营地
D12-18 高原风光
D12-19 高原风光
D12-20 二道河流域
D12-21 高原风光
D12-22 高原风光
D12-23 野鸭子
D12-24 高原地塔鼠
D12-25 藏野驴干尸
D12-26 偶然发现一只死的高原小雪豹
D12-27 偶然发现一只死的高原小雪豹
D12-28 雪豹-----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属于兽纲食肉目猫科豹亚科豹属。全身毛色灰白,通体布满黑色斑点;尾长,尾毛长且蓬松,是豹类中最美丽的一种。栖息地海拔在2000—6000米以上,常活动于高山裸岩。性凶猛、机敏,行动灵巧,以岩 羊、盘羊等为主食,也捕食野兔、旱獭及雉类等小动物。在我国分布于青藏高原、新疆等地。
D12-29 藏羚羊-----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可西里反盗猎重点。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藏羚羊底绒制成的披肩称为“沙图什”,是世界公认的最精美最柔软的披肩一条用300~400克藏羚羊绒织成的围巾价格可高达5,000~30,000美元。
D12-30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等地。栖息于海拔3000 —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活动于雪线下缘。野牦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
D12-31 藏羚羊-----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可西里反盗猎重点。
D12-32 藏野驴-----因它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已被国家列入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猎。在新疆,目前约有藏野驴2万头。藏野驴的"个性"极强。当汽车经过的声音惊扰了他们的闲情逸趣时,它们便会随着汽车一起奔跑,直到从行驶的汽车前面横穿过去才肯善罢甘休,这无疑体现了锲而不舍的精神。
D12-33 藏羚羊-----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可西里反盗猎重点。
D12-34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35 藏羚羊-----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可西里反盗猎重点。
D12-36 藏野驴-----因它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已被国家列入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D12-37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38 藏野驴-----因它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已被国家列入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D12-39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40 藏野驴-----因它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已被国家列入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D12-41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42 藏原羚-----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俗称为“镜面羊”。体长小于100厘米,尾长6~10厘米,体重不超过20千克。雄性具角,向后弯曲呈镰刀状。耳狭而尖短,臀斑甚大,尾短,四肢纤细,蹄狭窄。背为红棕色,臀斑和腹部为白色。 它的奔跑速度极快,在高原上行动敏捷,疾走如飞,奔跑的时候两耳向后倒下,短尾翘起,雪白的臀部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就象是挂着一面镜子,所以俗称为“镜面羊”。
D12-43 藏野驴-----因它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已被国家列入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D12-44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45 藏羚羊-----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可西里反盗猎重点。
D12-46 藏野驴-----因它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已被国家列入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D12-47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48 藏野驴-----因它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已被国家列入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D12-49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50 藏羚羊-----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可西里反盗猎重点。
D12-51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52 藏羚羊-----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可西里反盗猎重点。
D12-53 藏野驴-----因它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已被国家列入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D12-54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55 藏羚羊-----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可西里反盗猎重点。
D12-56 藏野驴-----因它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已被国家列入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D12-57 藏羚羊-----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可西里反盗猎重点。
D12-58 野牦牛和藏羚羊
D12-59 藏羚羊-----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可西里反盗猎重点。
D12-60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61 藏野驴-----因它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已被国家列入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D12-62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63 野骆驼-----终于拍到了野骆驼。这是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来的一大期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红皮书的濒 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一级濒危物种。野骆驼现主要分布在中国阿尔金山北麓等地,1959年中 国对野骆驼做过一些调查,1986年建立了首个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就在新疆若羌县的阿尔金山。据中外科 学家们调查,目前全世界的野骆驼只剩下不到一千只,比国宝大熊猫的数量还少。
D12-64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65 藏野驴的"个性"极强。当汽车经过的声音惊扰了他们的闲情逸趣时,它们便会随着汽车一起奔跑,直到从行驶的汽车前面横穿过去才肯善罢甘休,这无疑体现了锲而不舍的精神。
D12-66 野骆驼-----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红皮书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一级濒危物种。
D12-67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68 野骆驼-----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红皮书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一级濒危物种。
D12-69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70 藏原羚-----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俗称为“镜面羊”。
D12-71 藏羚羊-----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可西里反盗猎重点。
D12-72 藏野驴的"个性"极强。当汽车经过的声音惊扰了他们的闲情逸趣时,它们便会随着汽车一起奔跑,直到从行驶的汽车前面横穿过去才肯善罢甘休,这无疑体现了锲而不舍的精神。
D12-73 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D12-74 藏羚羊-----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可西里反盗猎重点。
D12-75 藏野驴的"个性"极强。当汽车经过的声音惊扰了他们的闲情逸趣时,它们便会随着汽车一起奔跑,直到从行驶的汽车前面横穿过去才肯善罢甘休,这无疑体现了锲而不舍的精神。
D12-76 途中遇到一群骆驼
《首次徒步穿越阿尔金山核心无人区11天》摄影专题,到今天(8月13日)终于完成!历时一个月的全力以赴,比较细心地整理了5000多张照片,并且以最简单的看图说话方式,总共发图376张。按徒步当天的摄影整理为一个小专辑,徒步十一天分为D1至D11专辑计300张照片。乘车段六天共拍照1000余张,合并整理出76张照片为D12专辑。这13个专辑基本涵概了这次全程总共十七天,平均四千七百米高海拔徒步探险摄影活动的主要方面。
从今天开始,同时转入下一个探险摄影活动的筹备-----雪山和冰川摄影。初步考虑相机为D80和手动卡片机尼康P5100二部,镜头三个:适马AF18--50 2.8EX D、尼康AF24-120VR、适马AF10-20 超广角,储存SD卡准备60个G 。谢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
论坛发图链接:
1、 橡树摄影 -> 驴行天下 -> 阿尔金山核心无人区11天(376P)
http://www.xiangshu.com/read.php?tid=1141844
2、中国驴友论坛 ? 『 行行摄摄 』 ? 首次徒步穿越阿尔金山核心无人区11天(376P)
http://bbs.8264.com/thread-132046-1-1.html
其他摄影专题链接:
1、橡树摄影网 -> 驴行天下 -> 【原创】雅鲁藏布大峡谷四十天驴行散纪(480P) [置顶]
(http://www.xiangshu.com/read.phptid=633521&fpage=1&toread=&page=1)
2、色影无忌 > 文字论坛 > 行行色色 >【原创】全程雅鲁藏布大峡谷四十天驴行散纪(480P)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56456)
3、中国驴友论坛 > 『 行行摄摄 』 > 【原创】雅鲁藏布大峡谷四十天驴行散纪(480P)[置顶]
(http://bbs.8264.com/thread-66473-1-1.html)
4、橡树摄影网 -> 驴行天下 -> 【原创】塔克拉玛干沙漠八百里驴途杂记
http://www.xiangshu.com/read.php?tid=924526&page=e&
5、中国驴友论坛 > 『 行行摄摄 』 > 【原创】塔克拉玛干沙漠八百里驴途杂记)[置顶]
http://bbs.8264.com/thread-103118-1-1.html
6、【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8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