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膝手术革命 机器手臂提升精准度

健康医疗网记者郭庚儒报导

据统计,传统部分人工关节置换术失败率高达3成以上,许多患者宁愿吃止痛药,也不愿意承担风险;若选择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不但要切除整个关节,还要长达3个月以上的复健期,让患者进退两难。有鉴于此,医界研发出机器人关节置换术,由于精准度高,失败率仅0.4%,可保留好的关节及韧带组织,病患能快速恢复活动能力,是膝关节手术的一大革新

▲ 膝关节手术革新 机器手臂提升精准度(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中山医院骨科医师吴濬哲指出,退化性关节炎是造成老年人膝关节磨损主因,另外,当发生运动伤害、早期运动量过大,也会加速膝关节磨损程度,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适合接受膝关节置换术。一般来说,3、40岁的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力下降的症状,较适合选择关节镜手术、注射玻尿酸,或进行PRP血小板血浆治疗,因为年轻人的再生能力强,应尽量保留关节的使用功能,延长使用年限;然而,6、70岁的患者,则适合立即进行膝关节置换,提升生活品质。

而且,依据关节磨损程度,年纪大的患者可选择不同的关节置换术;吴濬哲医师建议,例如只有内侧或外侧关节磨损,适合使用机器人关节置换术,只需更换部分关节,保留韧带、周围神经,关节磨损程度减少许多。若选择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则完全依靠人工关节及股骨间的介面摩擦,维持关节稳定度,关节的耗损较大,磨损程度也较高。

吴濬哲医师表示,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首先会照X光,确认关节磨损的位置及程度,再进行电脑断层评估,选择适合的关节置换术;而机器人关节置换术,可结合影像侦测及导航,病患进行电脑断层扫描后,术前可透过精准的红外线定位,把电脑断层扫描资料与关节实际状况结合,计算出最准确的手术位置后,再依照3D模拟影像利用机械手臂进行手术,且术中会再进行一次定位。与机械手臂整合的6mm钻头导航系统帮助下,仅磨除关节受损的部位,若超过术前规划范围则会停止,误差约小于1mm,失败率则不到0.4%。

「传统膝关节置换术,如同目视飞机」吴濬哲比喻,进行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只能根据X光片及器具定位,就像开飞机没有雷达只能目视,而机器人关节置换术,术前可利用电脑断层扫描模拟、定位,当然手术的精准度、安全性都大幅提升。

资料来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