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的象征 纳米比亚"白蚁大厦"多过高楼
这是动物界建筑大师——白蚁,以惊人力量和技术盖起的一座座高六七米的蚁穴。相比白蚁微小的身躯,一座座庞大的土楼绝对就是“摩天大厦”。令人称奇的是,这儿的白蚁不光在大自然里到处开工,有的还把大楼直接盖进了私人家院、城镇闹市,当地人对此已经司空见惯,并将白蚁穴当作一种吉祥象征。
一只非洲白蚁工蚁体长只有1厘米多,却能用微薄之力筑起最高达9米的蚁穴。若是按照人类尺度比例换算,这比828米的哈里发塔还要高。对于人口只有约260万的纳米比亚而言,密密麻麻的“白蚁大厦”数量绝对远超全国人造5层及以上的高楼。白蚁穴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造型奇特,尖蘑菇、圆萝卜、大馒头、金字塔、巫师帽、细烟囱、大拇指、小拇指以及长歪的黄瓜等等,要为每一座蚁穴起个名字,词汇得比想象力更丰富。《环球时报》记者在埃托沙国家公园看到一座好似大写字母V的“双子白蚁大厦”,导游丹尼尔看了之后认为,要么是嫌之前的工程太小,蚁后下令另建了一座,要么是两个相邻的白蚁穴联姻合并的结果。
白蚁穴根据土质不同呈现出不同色彩,有土黄的、灰白的也有褐色的。土栖白蚁的大楼都朝着赤道方向建造成尖塔型,木栖性白蚁的大楼也是同样造型,但它们似乎更享受“大树底下好乘凉”,喜欢顺着树干盖楼,形成别具一格的“塔包树”式建筑。“这些奇形怪状的土疙瘩看上去不堪一击,但质地却超乎想象地坚固”,导游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根粗木棍朝一座“白蚁土楼”奋力敲击了三下,后者纹丝不动,土渣都没有掉落一丁点儿。原来,混合了白蚁唾液、排泄物的黏土在风干后硬如混凝土,表层既防雨又抗晒,被称作“有机水泥”。
动物界的“智能大厦”
纳米比亚的“白蚁大厦”不仅地上部分很雄伟,地下根基也很深广,深可达4米,直径可达30米,内部错综复杂,宛如迷宫。这其中的一部分是白蚁食用腐殖质后排出的粪便,白蚁排泄物里富含多种有机物及矿物质,是植物根系生长最为喜爱的天然肥料。此外,白蚁深掘地下土层,也会将自然矿物颗粒带上地面。研究人员从一个白蚁土墩中取样,若是发现金元素或金伯利岩浓度显著高于其他蚁穴,这可能意味着地下存在金矿或者钻石。通过抽检白蚁穴成分,可以免去不少前期勘探工作。在纳米比亚北部的奥普沃市,记者看到许多盖进闹市的“白蚁大厦”,当地人对此一点儿不稀奇,认为它们是吉祥的象征,一位先生笑说:“特别高兴能在自家院中拥有一个天然肥料站,如果底下还有钻石,那就更棒了!”
白蚁穴内部都有一个主巢、几个或十多个副巢。一个白蚁王国内生活着数百万白蚁,主巢相当于王国首都,副巢相当于一些大城市。它们之间都有粗大的通道相连,好像高速公路那样往来十分密切。科学家仔细观察了纳米比亚白蚁穴之后还发现,这儿的“白蚁大厦”在建筑设计理念上非常严谨,朝向赤道的楔形构造能够在清早和黄昏收集热量,而顶部仅有很少面积受到午间烈日炙烤。周期性太阳能加热驱动内部风道,让气流慢速在正午向外排出,在夜间向内回流,实现了温度和湿度调控。就在自然昼夜温度变化超过30摄氏度时,“白蚁大厦”内部的温差不会超过8摄氏度,仿佛安装了一台中央空调。此外,白蚁使用自身排泄物培养一种真菌,该真菌在分解白蚁粪便时释放出氧气,间接保持了蚁穴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恒定。《实验生物学期刊》说,从能源管理到废物循环利用,“白蚁大厦”在智能型生态建筑领域表现出的杰出能力让建筑学家着迷。
人类也仿造“白蚁大厦”
修建“白蚁大厦”的“混凝土”细腻、匀质而坚硬,是制作陶瓷的上乘原料。每当有废弃白蚁穴出现时,人们总会开采其内部的黏土制作高档陶器。
如何以“白蚁大厦”为参照,改进人类建筑也是人们长期以来关注的课题。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东门大厦”于1996年建成完工,由建筑师米克·皮尔斯设计。该大厦从白蚁穴获得灵感,采用了与其相同原理的冷却系统,同时运用宽型窗檐等辅助结构作为补充。1996至2008年期间,这座大型商业大厦仅空调费用就节约出350万美元,与同类规模建筑相比,平均节能率达90%。由于其突出的节能效果,该案例被选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9年鉴》。英国诺丁汉的税务中心大楼,莱斯特大学的女王大楼等等,也是人类在仿造“白蚁大厦”领域中的其他建筑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