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案件地图参考用 北市社会局将公布再犯风险地图

社会局公布家暴地图。(图/记者陈家祥摄)

记者陈家祥/台北报导

家庭暴力防治法公布实施20年,但台湾民众家丑不外扬」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家暴的防治仍难以完全落实。为了有效掌握家暴事件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受创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科技整理过去海量家暴案件资料,以里为单位绘制成简单易懂的「家暴案件地图」,让家庭暴力防治工作确实在社区扎根

台北市家庭暴力防治中心主任陈淑娟表示,家暴很难预防,这次公布基于数据分析的家暴地图,可以让人力资源有限的社工了解案件的轻重缓急以及再发率等,做更好的人力分配,「地图是基于台北市累积20年的家暴资料,透过资料的分析,做一个『再被通报』的风险研究,让人力有更好的分配。」

妇女救援基金会执行长康淑华表示,透过地图来看,会发现家暴案件都隐藏在社区里,如果只靠社工与专业人员来执行,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社区共同推动才能创造无暴力环境

但康淑华表示,这份地图只是提醒民众若位于家暴高风险区,不要冷漠,「多关心周边的邻居,就能防止家暴发生」;但家暴事件没有群聚效应,不代表地区家暴事件多。

协助家防中心制作地图的智库驱动公司知识长谢宗震进一步解释,这份地图主要是统计通报数,并非家暴发生多寡的结果,他坦言有些区里可能会有比较热心的民众,时常通报区里内的事,所以通报数较多的区哩,也不能完全代表家暴个案发生数量的多寡。

谢宗震表示,接下来会进一步发表「再犯风险地图」,让社工未来面对家庭暴力事件时能有更完整的数据依靠,在接单处理与后续关怀的工作能更有效果;陈淑娟也说,未来的「再犯风险地图」分析台北市每年1万3千多件家暴,有多少案件会再发生、哪些案件是一定要长时间追踪,加强社工的处理机制,甚至可以动用警察资源介入,将家暴的伤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