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院看世界-投资新创优于买房置产 鼓吹创业精神从照顾年轻世代开始

图/美联社

假设你有100万美元的闲钱,如果不买股,你会用这笔钱资助一种刚起步的新兴商业模式,还是买一栋房子

每个天使投资人可能都想过后面那个选项,但最后都转向前者,他们想把钱投在潜力超过一般商品的东西上,在主观的层级上,他们希望投资不仅能带来财富,还能借由选择投资目标和事后给予指导,去影响产业的未来。

但要怎样让更多人做出这种选择?教育创业援助业界主导者的市场力量,全都会影响创业环境。投资与研发的整体状况,更是影响创业环境的一大主因,而这短期内很难改变。

欧亚新创产业的核心差异

美国的创业环境跟欧洲不太一样,欧洲把扶植创业的责任主要交给政府,政府提供培训、人脉、融资、补助等新创企业需要的各种援助。这可以让政府自由选择要扶植哪类产业和哪些族群集中力量扶植年轻创业家,而且财源加速器这些资源也能配合得更好。

亚洲扶植创业的作法则与欧美都不同,政府常直接培育和创业相关的科技,例如台湾最大的优势就是培养大量的中阶工程师,定位在美国的尖端研究成果和中国的海量技术人员之间。它跟许多东亚的发展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s)一样,利用科学园区来集中创新能量,在半导体产业领先群雄

美国助学贷款阻碍新创发展的教训十分明显,年轻人的未来被扼杀了。虽然台湾的教育体系成功控制了成本,但还是有些地方值得警惕,例如应该反省,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事实上抢走了多少创业所需的资金,让多少口袋没钱却对未来乐观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无法放胆打天下。高龄化趋势使这个问题更是急迫,因为当平均年龄增加,对政治而言重要的族群就会越来越老。

房价上涨会产生「财富效果」,让屋主花钱或投资时更安心。但这种财富是幻觉,在你卖掉原有的房子改买一间便宜的去住之前,房价涨来的钱其实不在你手里;反而是房价涨得越严重,其他对经济更有意义的投资项目就越难吸到金。就整体国家的观点来看,不动产其实不太像资产,比较像是费用。

各国想办法打造新商业模式

可以确定的是,美国正在找新方法来收拾自己之前闯下的祸。像程式设计训练营(Coding Bootcamp)这类的新兴商业模式,可能比大学更能培育出年轻创业家。例如Lambda School提出了一种类似股权的「收入分成协议」(Income Share Agreement),学生可以免费受训,如果毕业后找到年薪5万美元以上的工作,薪资的17%必须交给公司。Lambda执行长Austen Allred认为这种协议「可以让学校的教育符合学生的利益」。这种股权模式仍有争议,但未来可能会有新发展。

另一种方法则是「开放银行」(Openbanking),目前以欧洲为主。如果新创企业只能跟银行借钱,就得跟大型的既有企业抢资金,通常都只会抢输;但如果有另一个相当于银行的金融生态系能融资,就不需要直接跟大企业竞争。英国、欧盟、澳洲已率先采用,它的原理与目前在讨论的金融科技监理,尤其是美国的监理异曲同工,不过实作方式不太相同。开放银行是利用应用程式介面打造出一个新的融资机制,监理则是让政府或产业协会限制已经出现的机制不要走歪。在开放银行方面,欧洲可能比美国更有优势。

台湾也在引进开放银行,想借此提高金融业的多样性。金管会在今年1月11日批准7家业者进入第二阶段,允许它们的客户查询自己的资产明细。

台湾目前已经可以用既有的优势继续发展,而且大部分都是硬体优势。此外,在2020年成功阻止国内爆发疫情之后,显然连带稳定了政治与经济;此外,利益团体即使想阻止必要的改革,也会因为整个社会的国家安全意识而无法形成气候。这些都让台湾可以借镜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去规划金融科技与其他新兴科技业的未来。它可以在不破坏既有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设法让金融业更开放。但除此之外它也得记住,青年的福祉预言了整个国家的未来。

(本文译者刘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