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秀枝》类出国 桃园神社彷佛置身日本
【爱传媒简秀枝专栏】忘情不了海外探访建筑的知性旅游,身兼马勒恊会会长的邵柏勋建筑师,带领建筑爱好客,来一场「类出国」的国内建筑行脚,让大伙儿重温旧爱,有如置身在异国他乡的某些名胜古城当中。
1月7日一整天,寒流发威,又逢冬雨助兴,大家撑着伞,在湿冷中,寻找先人的空间美学。建筑行脚,第一站选在前身是桃园神社的桃园市忠烈祠,像极了抵达日本京都古城。
这座建筑兴建于西元1938年的古迹建筑,前身为台湾日治时期建造的神社桃园神社,位于台湾桃园市桃园区成功路三段200号,邻近虎头山公园,现为桃园市忠烈祠,由桃园市政府孔庙忠烈祠联合管理所维护管理,为直辖市定古迹。
日治时期,日本在台湾各地建造了约200座神社,包括台湾神社(现址为圆山大饭店)、新竹神社、嘉义神社、台南神社等。
昭和9年(1934年),日本开始在台湾推行「一街庄一社」的政策,台湾大多数的神社都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包括桃园神社。
桃园神社系昭和10年(1935年)择定现址开始建造,由春田直信所设计,于昭和13年(1938年)6月10日落成,并举行镇座式。
社格定为县社的桃园神社,除了奉祀开拓三神(大国魂命、大己贵命、少彦名命)、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外,也加祀掌管五榖丰收的豊受大神及明治天皇。
自从1950年改为桃园县忠烈祠后,于是在本殿内置放郑成功、刘永福、丘逢甲等等的遗像,并在朵殿设置反清、抗日烈士灵位。
1972年日本与中华民国断交,中华民国内政部发布〈清除台湾日治时代表现日本帝国主义优越感之统治纪念遗迹要点〉,指示「日本神社应即彻底清除」,全台各地的大小神社在此法令之下大多被损毁,仅桃园神社被完整保留。
1985年桃园县政府一度要将忠烈祠拆除重建,后经舆论及学界的强烈反弹,改为耗资新台币886万元整修,于1987年完成。1994年2月15日被内政部指定为国家三级古迹。
2004年桃园县政府文化局将社务所整修之后,配合文建会「地方文化馆」计划,规划成立桃园县忠烈祠文化馆,2007年9月3日正式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