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过程伴随群聚!高龄者疫苗接种场域建议(廖合堂、吴章甫、苏大成)
●廖合堂/台大公卫学院 环境与职业健康科学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员 ●吴章甫/台大公卫学院 环境与职业健康科学研究所 教授 ●苏大成/台大医学院 环境与职业医学部 教授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今年5月7日最新科学指南,终于承认气胶传播是COVID-19重要传染途径。指出密闭空间在某些情况下,所谓的安全社交距离1.8公尺仍无法阻隔传播:
(1)在通风或空气处理不足的封闭空间中,呼出的呼吸液滴,尤其是非常细小的飞沫和气胶颗粒,会在空气中累积(2)如果感染者进行体力活动或提高声量,则呼出呼吸液滴的量会增加(3)通常超过15分钟暴露于这些条件下,风险就会增加
为因应COVID-19流行疫情,疫苗接种为有效降低疾病传播力策略之一。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网站业已公告COVID-19疫苗接种计划与相关指引,其中针对接种场所空间与避免挤打配套措施提出应注意事项,以降低接种疫苗时之感染风险。
▲许多之前尚未施打的第一类医护人员,现场排队人潮大排长龙。(图/记者李毓康摄)
然而现有指引为原则性说明,由于75岁以上长者(目前归属于第6类)为易感受族群且感染后容易产生严重症状,对高龄长者接受疫苗施打场域应有更多考量。爰此,提供以下建议供各界规划与执行时参考:
1. 需特别注意长者移动过程与接种疫苗场域避免有群聚状况,以降低感染风险。在依据空间规划可容人数时,需将长者会有陪同亲友预纳入计算。
2. 可优先规划于通风良好之室外设置接种站,但应考量长者一般对多变天气状况可能承受度较低(如高温或下雨),而需设有搭配之防护设施。规划时也需注意施打人员自身健康,除避免生物性感染危害,也需降低高温热危害。例如排有足够人力以安排休息时间,其余可参考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署建议。
3. 若接种站设于医疗院所室内门诊处,长者等候时在通风良好之室外是较安全作法,但同前点建议应事前规划室外等候区配置方式。
▲通风良好处。(图/翻摄王必胜脸书)
4. 医疗院所宜考虑规划长者专用门诊时段与区域,妥善运用指引所提「分时分众」概念。
5. 过去长者接种流感疫苗之策略为利用邻里催种,例如在社区设置接种站,方便民众就近施打,也降低医疗院所负荷。此时需注意若为室内需有足够通风换气与确实限制滞留人数。
6. 在瑞典哥德堡,他们用一个户外的球场或运动场当作疫苗注射场地,分成四条动线四个接种站。中间两条是汽车通道,就像麦当劳得来速,在车上接受疫苗注射,完成后就开车到球场旁停车场休息,观察一段时间没异常反应后就离开。另外两条路线则是给骑自行车或是行人接种疫苗,这是相当有创意又可以兼顾户外通风的实例。
▲疫情爆发,不管是筛检站、疫苗接种站,都需要排队。(示意图/记者李毓康摄)
总之,全球疫情依旧严峻,期盼透过以上建议,能够促使疫苗接种规划更加完善,提高疫苗接种率同时降低感染风险,早日达到群体免疫效果。
热门点阅》
► 苏益仁/缺乏疫苗的台湾 如何应对疫情冲击?
► 国产疫苗解套良方:生物相等性第三期临床试验(陈秀熙、许辰阳、张维容、林庭瑀、严明芳、陈立升、任小萱)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