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司法36条/放宽身份认定 诉讼享「同等待遇」

大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司法服务36条」。(图/记者曾俊豪摄)

记者曾俊豪/北京报导

大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司法服务36条」,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台湾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冯霞指出,这为台胞和台企保障各项实体权利诉讼权利,像是放宽「当事人身份认定」,现在只需要台胞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即可委任律师,省去过往要行文海基会海协会,取得相关认证的繁杂流程

►陆「司法服务36条」 法规全文一次了解

冯霞曾多次前往台湾进行司法交流,她在接受《ETtoday新闻云》专访时提到,「司法服务36条」涵盖四个面向,并将「保障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放在第一部分,一共有12则条文,占全文的3分之1,可以说「为台胞、台企依法全面保障各项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

冯霞举例,以前台籍当事人打官司,除了需以台胞证办理手续聘请律师,还得申请海基会和海协会的认证才能进行诉讼,不过,「司法36条」列出新的细则,仅需出示台胞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即可。她认为,「这代表居住证的使用落到实处,进入司法服务体系中」。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台湾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冯霞。(图/受访者提供)

冯霞提到,福建法院聘请台胞担任涉台案件陪审员,此做法已行之有年,而这次的条文也将其扩大,开放各地法院聘请台湾民众当陪审员等职务,一方面会提高涉台案件调解的成功率,一方面也能让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的司法体系。

她表示,「司法36条」也让台湾民众、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大陆的刑法规定,当事人在刑事拘留期间原则上不开放亲属探视,但考量台湾直系亲属的权益与诉求,这次在条文中明定「受审在押的台湾被告人,其监护人、近亲属申请会见经审查认为不妨碍案件审判的,应当准许」,便是人性化的考量。

而在两岸司法领域交流上,冯霞则以政法大学海峡两岸青年创业法律实践基地为例,这是大陆第一个法律相关的两岸创业基地,在「司法36条」公布后,有望为两岸青年在法律领域搭建交流平台

学者认为「司法服务36条」保障台湾民众和台商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图/记者曾俊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