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台湾》徐宝琳纪念展  流露悲悯沧桑的情怀

翻开台湾艺术史,1960到1970年代是人才辈出、风起云涌的时代欧美前卫艺术风潮本土美学意识相互激荡,萧勤廖修平霍刚等人留下精彩作品。但身为台湾战后第一代留欧艺术家徐宝琳,却因为英年早逝,名字逐渐被人们遗忘,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敬,台湾》徐宝琳纪念展人文远雄博物馆隆重登场。(图/邱家琳摄。)

为了让徐宝琳重返艺术史舞台,他的女儿徐馨慧从20年前开始各方奔走,替逝世的父亲举办展览。2016年,徐馨慧委托台南艺术大学吴盈君教授修护遗作研究陈雯婷也发表相关论文沧海遗珠;徐宝琳油画作品修护与研究》,同时在台北艺术大学廖仁义教授的协助下,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沧海遗珠:徐宝琳遗作展」。

这位曾被遗忘的艺术家,再次被看见与研究,获得他应有的历史地位。今年,人文远雄博物馆邀请廖仁义教授担任策展人,以「敬,台湾」为主题,举办徐宝琳纪念展,挑选艺术家在台北、澎湖大溪高雄各地的写生作品,表达他对台湾这块土地的关注。

「徐宝琳曾浪迹天涯,但他生命最后的归属是在台湾。」策展人廖仁义表示,徐宝琳是1949年从中国来到台湾的人,曾经离开自己成长的土地,留学欧洲、前往美国,最后又回到台湾,却因为早逝,导致他跟台湾的渊源没有被看见,期望透过这次展览,让大家看见他与台湾之间紧密的结合。

▲艺术家徐宝琳在台湾各地的写生作品。(图/邱家琳摄。0

文/城市美学态度

(完整文章请看城市美学新态度)

【延伸阅读】沧海遗珠 重新看见战后台湾的美好记忆︱徐宝琳遗作展

想追踪更多设计、艺术与生活报导吗?点选疯设计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带你欣赏更多精彩创意!

※本文由城市美学新态度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