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种度度鸟的远房亲戚 台北动物园绿蓑鸽生了!
▲台北市立动物园的绿蓑鸽和幼雏。(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以下同)
原产于东南亚的绿蓑鸽,是16世纪中期灭绝度度鸟的远房亲戚,台北市立动物园生态鸟园的绿蓑鸽族群,3月起就陆续被保育员观察到求偶、筑巢、孵蛋、育幼,光是水池上方莿桐树上就有3窝绿蓑鸽正在孵蛋及育雏。
绿蓑鸽筑巢地点常选在树上,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下大雨,亲鸟都不会离开巢。动物园的绿蓑鸽公、母亲鸟轮流孵蛋、共同育幼,巢位在水池上方的莿桐树上,虽然很安全,但是亲鸟的警觉性很高,随时注意四周盯着鸟巢看的人,所以要观察到巢中的情况并不容易。
一夫一妻制的绿蓑鸽,每到繁殖季节,公鸟就频频以鞠躬向母鸟示爱,追求行动可以持续好几天,接着公鸟开始收集树枝和其他材料,并带回筑巢地点,由母鸟安排巢材的摆放位置,用几支树枝架叠起来,让蛋不会滚来滚去。
绿蓑鸽一窝生1-2颗白色椭圆形的蛋,孵化期约30天,刚孵化的幼鸟几乎全裸,完全依赖亲鸟保温和喂食,10天后开始长羽毛,70-80天羽毛长齐,虽然没多久就能独立,但会继续留在巢中一段时间。
绿蓑鸽的羽毛呈金绿彩虹光泽,颈部有较长的蓑羽,鸟喙基部有黑瘤,纯白色的尾羽很短,身体强壮相对头部显得比例很小,公、母外型相似,母鸟体型稍微大一些;杂食性的绿蓑鸽以昆虫、水果和种子等为食,砂囊的肌肉非常有力,可以消化人类必须用槌子才敲得开的坚硬种子,幼鸟以亲鸟将食物消化后吐出来的鸽乳为食。
绿蓑鸽分布在东南亚的小岛上,野外的绿蓑鸽像游牧民族一样,喜欢在无人的小岛栖息、繁殖,白天则飞往附近岛屿觅食。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研究则发现,现今存活的动物中,绿蓑鸽的血缘跟度度鸟最接近,而度度鸟在16世纪中就已宣告灭绝。而现在,绿蓑鸽也因为栖地限缩、被猎捕为宠物、食物等压力,被列为保育类野生动物名录的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