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饮食、吃降血糖药效果差 医加1物血糖稳了 还变瘦

一名糖尿病控制不佳妇人,改用肠泌素药物后,血糖控制与蛋白尿情况都获得改善。(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全台有200多万名糖尿病患。内分泌新陈代谢科医师王至祯分享有位63岁的罹患糖尿病的妇人,即使积极饮食控制与使用传统降血糖药,血糖依旧波动起伏,经他评估下,妇人使用肠泌素药物,不仅多年控制不佳的血糖变得平稳、体重减轻,就连蛋白尿也有所改善。

成大医院内分泌新陈代谢科医师王至祯指出,肠泌素是肠道自然分泌的激素,在进食时释放,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升糖素分泌、延缓胃部排空速度及抑制大脑食欲,这些作用环环相扣,使血糖能维持稳定,也有助体重控制,而肠泌素药物─GLP-1受体促效剂,正是透过强化这些作用,不仅能控制糖尿病,更在心血管、肾脏、肝脏及其他器官保护上展现潜力。

王至祯指出,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肠泌素药物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血管更具弹性,降低血管阻力,进而减少高血压对心脏与脑部的影响。

王至祯指出,肠泌素药物还能调节脂质代谢,减少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胆固醇)的堆积,降低动脉粥状硬化风险。部分研究显示,这类药物可能有助于减少肾脏的发炎反应与氧化压力,进而延缓肾病变的进展。

王至祯指出,肠泌素药物在肝脏能降低脂肪的堆积,改善胰岛素阻抗,减少肝脏发炎的程度;在骨骼方面,能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减少破骨细胞的作用,进而延缓骨质流失;呼吸道方面,能降低罹患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风险,并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症状。

王至祯指出,肠泌素药物也能减少神经元的退化与死亡,改善脑内讯号传导,进而降低神经退化的风险,另有研究发现,这类药物还能透过调节免疫系统,降低发炎反应,帮助牛皮癣、化脓性汗腺炎等患者改善皮肤病况。

王至祯指出,肠泌素药物不仅是控糖与减重的利器,在心血管、肾脏、肝脏、骨骼、神经系统、呼吸道、皮肤等方面都展现值得期待的保护作用,不过,这类药物为处方用药,患者还是需经由医师评估后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