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好就容易成功? 诺贝尔奖得主们的「外挂能力」

▲欧巴马曾在200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殊荣。(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许复(Harry),英国剑桥大学科技政策硕士、中国传媒大学访问学者。从新闻主播转为产业经理人及两岸讲师,现亦为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研究院研究员。乐于和你分享观点

回首近年职场生涯,有三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场景一: APEC 理事会,各国领导人「完美演出又不失真挚」的共同技能

第一个场景,是每三个月一次的 APEC 工商咨询理事会(APEC Busniess Advisory Council,ABAC)。 ABAC 每次办在不同国家,是来自各国的领导人、官员与企业领袖们,固定见面话家常的地方

中国的 ABAC 企业家代表共有三位,其中一位正是被中外媒体封为「女版马云」的企业家王树彤──由于她的颜值与流利的外语能力,加上创办 DHGate.com (中文网址:敦煌网)长期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因而时常代表中国互联网企业,跟着「习大大」参与 ABAC 峰会阐述中国产业经验,也被各国记者们封为「一张美丽的中国名片」。

我曾任王树彤个人的「 CEO 品牌公关经理」──除了参与她所有对外发言的素材准备之外,更有幸可以在包括像是 ABAC 的场合中,大量地被世界各国元首及企业领袖们的演讲「醍醐灌顶」,领略他们在舞台上的风采,作为企业家贴身的 PR Manager ,每回在ABAC期间,我必须关注的重点,除了这些人的讲稿是怎么写的,还包括这些国家领导人或企业领袖,是怎么去「表达」的。

长时间观察下来,我不得不说:一切都是「套路」──但是,「套路」也可以套得真诚,套得有个人特色,套得让人目不转睛、专心接受其传递的讯息。

不得不说,会议上的各国领袖,个个都是自信无比的说故事高手:除了讲稿本身的设计就达到深入浅出且易于沟通,他们更都懂得引导台下情绪,肢体语言与声音表情也非常丰富,同时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么说来,一切都是「表演」、「假装」出来的吗?不。其实他们的演讲最厉害之处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台上的他们都很真挚──他们乐于展现自己真实的想法、感受,也真心相信自己能够感染着台下的观众们。

对于世界各国领袖的「口才」,多数读者最为熟悉的代表人物,应该是美国总统欧巴马(Barack Obama)──你要说他的公开演讲,都有无数幕僚协助、都是充满「套路」的「演出」,必然也没有错;可是,他的演说往往又不失「真挚走心」。这两者可能平衡吗?当然可以,而且不难。

只是,当中有一些关键心理素质必须培养。(作者与王树彤共事的心得感悟,可参考另一篇专栏文:我在前老板「女版马云」王树彤身边的日子──曾任微软高管、连续成功创业、活跃外交舞台,她是如何办到的?)

场景二:在访谈节目中不畏惧麦克风的人,总特别受「幸运女神」眷顾

第二个场景,是我在转换跑道担任企业品牌公关前,最为熟悉的电视新闻摄影棚。

曾为电视台主播,事实上我并不爱「播新闻」:因为除了转播大型事件,比如奥运、中共人大、美国总统大选之类的大事,有种第一时间见证时代的兴奋感外,播新闻对我而言,其实是一件堪称「无趣」的事情──因为在今日的电视新闻实务中,特别在亚洲,多数新闻稿子的内容,都已经在编辑台长官按照收视率、制作成本、话题性等考量后,指派各记者与编译完成、甚至排好先后顺序了。「主播」(Anchor)除了口播稿的修改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话讲清楚,并露出那排洁白的牙齿而已。

但主持访谈节目就有趣多了:虽然多数访谈节目的脚本也都是事前企划好的;但比起「主播」新闻,「主持人」在访谈节目中的发挥空间大多了。

而更吸引我的是,主持人可以在访谈过程中,适时地把自己放到「旁边」、临场观察那些受访者、来宾,适时引导话题、活络讨论气氛,让他们成为节目的主角。

简单说,主持人就是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这场秀,本就是属于受访来宾们的──这些人,通常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政治人物、企业家、艺人,当然还有各路「牛鬼蛇神」、「网红名嘴」等等。主持人适时引导话题后,便可以在现场尽情地「乐在观察」。

那么,我观察到了什么?

首先「隔行如隔山」,对我来说,上节目的人,多半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面有着一片天。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很自然地面对镜头、谈笑风声──说得更白话点,就是每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都不一样,且常有着显著的高下之分。我曾经做过很长时间的创业及商业节目,访谈过不少创业家及企业家──有华人,也有各国人士。

访谈后,我们也往往成为保持联络的朋友,会彼此 update 近况。我在当中发现了一个很血淋淋的事实:那些在访谈节目中表现得比较好的人──换言之,就是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出色的人──他们在创业这条路上,往往都走得比其他人顺遂许多。

我们不能说「口才」和「成功」之间,存在着绝对的关系。但是,口语表达能力好的人,必然能够掌握到更多的机会,这点却是无庸置疑的。

场景三:来到欧洲科创中心──英国剑桥,诺贝尔奖得主们个个「能言善道」

众所周知,美国有个科技新创的重镇「矽谷」(Silicon Valley);而欧洲,其实也有个足与美国矽谷对比的「矽沼」(Silicon Fen)──为什么要用沼(Fen)这个字呢?因为八百年前的剑桥,原本是一片沼泽地。

很多人都知道,英国的剑桥大学,是全世界出过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学府,也因此被封为「诺贝尔奖摇篮」。但近年让它更受瞩目的,是剑桥大学的科技创新风气──根据英国国家转型报告 《科技国度》(Tech Nation)的最新统计数字,在英国最具影响力的 30 个产业聚落中,剑桥展现了「国际化合作程度」的第一名,原因包括剑桥大学自由的学风;从大学城带动周边多个科创园区、不断引入及输出高品质人才;其研发的先进技术,更吸引国际企业一间又一间进驻,每天都有新的产学合作和并购发生。

可想而知,如今的剑桥,有非常强的创业风气:在剑桥大学城内每天逛来逛去的,不只有师生、学者和各国观光客,事实上也有着许多投资人──因为剑桥人们的头脑里总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点子,背后也都有剑桥生态圈支撑的各种技术条件。

如今,走在剑桥大学城内外,每天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路演」(Roadshow)在举行:你会看到不同背景的科学家们,与过去「埋首研究、不问世事」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几乎个个都能言善道──从各种大大小小的现场活动、研讨会、发表会,到线上的各式影音平台,他们在各式各样的渠道中,积极地告诉这个世界他们的想法是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为的也是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一起参与改变这个世界的行列。

牛剑心结」,与人人都爱「说」的欧洲矽谷

剑桥大学周边,算一算如今一共有 20 多座科学及新创园区。剑桥大学统计,当地的新创业者加上外来的企业,整个剑桥聚落已经有将近 5,000 家企业,其中包括多所研究型医院,也带动生技医疗、基因研究,成为科技业之外的另一股聚落驱动力。

如今的剑桥大学城,已经是全英经济成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若把其周边的科创园区──包括著名的「剑桥科技园」(Cambridge Science Park)──所滚动的能量加起来,更相当于近年英国 3 成以上的 GDP 产值

在笔者就读剑桥大学期间,不时会听到专出政治家的牛津人半开玩笑地「酸」剑桥人:「诺贝尔奖摇篮?呵呵,了不起喔!不过很抱歉呢,世界是被我们统治着。」原因是牛津大学校友中,有大量的总统、总理──当全世界各大小国家领导人会面,本来互不相识的领袖彼此间要找寻一些共通点来「破冰」时,「原来我们都是牛津校友」,很可能是其中之一。

不过,剑桥人却会技高一筹反呛回去:「统治着世界又怎样?别忘了,世界文明可就建立在我们手上呢!」──到底,还是专出科学家、文史哲学家的地方高明一些。

当然,这些只是「牛剑心结」互亏的玩笑话。我想强调的是,如今在剑桥,你会发现科学家绝对不等于「成日埋首实验室的宅男」;你会发现科学家、大教授们个个穿着服贴的西装、打扮时髦帅气,穿梭在各式各样的场合中,与各路精英人士交流自己的创业想法或研究成果,就算找不到合适的投资人,也能交到很多优秀的好朋友。

而剑桥大学城内外每天各式各样的「路演」,更是场场爆满──它不只是一座充满图书馆、实验室的研究城市,现在的剑桥,更是一座人人都爱「说」的欧洲矽谷。

近年各国媒体圈广泛引用的「剑桥现象」(Cambridge Phenomenon),泛指剑桥的科创力量,「小至」在英国足以牵动全国 3 成的 GDP 产值;大到对全球学界及政经、产业界都有影响力。而这一切的源头,除了其汇聚全球优秀人才的历史外,也与剑桥自由的学风,和鼓励大家「说」及「秀出自己」有关。

三个场景的共同之处:「路」是长在嘴巴上的

从以上三个场景,从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到各国的企业家、创业家,再到剑桥聚落中的科学菁英们──如果要说这些人身上有什么「共通点」,我所见到的其中一项关键特色是:他们都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自信。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质,让「胜利女神」似乎特别偏爱他们,赐给了他们的人生更多可能性。

老实说,这几年从求学到步入职场,我飞遍世界各地,过程中深深体悟到的观察也是如此:

每个地方,或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经济风景、风土人情图像;而每个地方的人,也或有不同的价值观,追求目标的方式,以及对「成功」的定义。

但是,我发现了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外挂」,更可能也是从古到今不论摆到哪里都适用的「通则」──不论你的目标是走向哪里,「路」必然是「长在嘴巴上」的。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表达能力的训练,只不过是「出一张嘴」、「推销话术」、「心口不一」、「作秀」之类的「雕虫小技」;又或者是误认为「口才好」,就等于一开口就像发射机关枪般停不下来般的「演说家」、「雄辩家」⋯⋯。

事实上绝非如此。

透过表达能力的训练,其实我们要成为的,是一个能够更自信地呈现出自己面貌、思想、观点与实际能力,同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互动、互相帮助的人。

目的,是让自己不论在职场、在各式各样的社交圈子,在家庭、伴侣关系中,在实践自己理想的人生道路上,都能够让人与人的关系更和谐。

真正的「口才好」、「会说话」,更绝不等于滔滔不绝、口是心非、硬将黑的说成白──因为,如果缺乏真诚的信念、强大的心理素质与自信为支撑,由内而外自然地呈现出来,必然会被「明眼人」一眼看穿,经不起检验、也不具任何说服力。

口才好、会说话,真的比较容易成功吗?的确是的。但其必要前提是你必须发自由衷,同时兼具实力、自信与开阔的心胸。

因为,最好的沟通工具,不是你的嘴,而是你的心。

这也是我飞遍世界,所看到的通则。

作者补记:最近,结合我多年来主持电视节目及飞遍各地采访,以及在大型跨国企业担任对外公关的经验,我与 Comma app 合作,规划了一系列音频课程:「剑桥主播的口语表达致胜心法」。希望从「心法」入手,直接切入与多数人最密切相关的「内心关卡」,帮助大家先从建立最根本的心理素质及自信开始;再由内而外,分享一整套实用的口语传播技巧与策略。希望这样的具体课程,能够为同在追求理想路上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助力。

看更多时事评论

两败俱伤的公投

我与美洲中时的倏起倏灭(之二)

►►►一起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许复(Harry)授权转载自换日线Crossing。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