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在教室内做爱的高职情侣IV
于非上课时段在教室内做爱(并且心胸开阔得让他们的朋友录影、拍照,影像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与分享后,许多陌生的同学都能够感染到他们感情生活当中的甜蜜与充实)的高职情侣,究竟对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什么伤害?何以经由媒体得知此事的公众舆论,大都认定此事是一种「脱序」行为?【首先】在二战以后的台湾社会当中,让年轻女性走出家门----接受「涵盖英文、数理学科的新式教育」已是时代趋势。
相较于19世纪以前的华人社会,对于拥有学识的年轻女性充满忌妒心理,「什么都不懂的年轻女性」被认为是「最棒的年轻女性」。
在20世纪下半叶的台湾社会当中,「乖乖念书的年轻女性」、「心无旁鹜得将英文、数理知识给学好的年轻女性」才是「最棒的年轻女性」。
「19世纪以前的华人社会」和「20世纪下半叶的台湾社会」对于年轻女性皆赋予着强烈的「病态美期待」;但是,这2种「病态美期待」在内涵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19世纪以前的华人社会」对于年轻女性的病态美期待:不希望年轻女性们具备任何「在公领域当中用得着的知识」。
「20世纪下半叶的台湾社会」对于年轻女性的病态美期待:希望年轻女性们为了课业而放弃一切;尤其必须「为了课业而放弃爱情和性爱」。
在笔者所就读的高中当中,班对之间的恋情必须地下化,在校园当中公开恋爱是不被允许的。而「女学生因为谈恋爱而没有专心念书」相较于「男学生因为谈恋爱而没有专心念书」;前者遭受父母、师长反对、整肃的程度,通常远高于后者。「女学生将初夜献给男学生」相较于「男学生将初夜献给女学生」;前者遭受父母、师长反对、整肃的程度,绝对远高于后者。「女学生为吸引异性而裸露胸膛」相较于「男学生为吸引异性而裸露胸膛」;前者遭受父母、师长反对、整肃的程度,绝对远高于后者。「女学生为吸引异性而裸奔」相较于「男学生为吸引异性而裸奔」;前者遭受父母、师长反对、整肃的程度,绝对远高于后者。「一位女学生同时与多位男性谈恋爱」相较于「一位男学生同时与多位女性谈恋爱」,前者当中的女学生所遭受到的压力及指责,绝对远远大过于后者当中的男学生。而「一位女学生同时与多位男性做爱」相较于「一位男学生同时与多位女性做爱」,前者当中的女学生所遭受到的压力及指责,绝对远远大过于后者当中的男学生。先谈谈执迷、沉醉于这种病态美期待的师长、家长:倘若「师长」、「家长」这两项角色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职业」和「身分」;也就是----他们对于自己的女学生(女儿),除了制度上的师生关系、血缘上的亲子关系之外,并没有任何亲情上的真爱。只要这类师长、家长发现了自己的女学生(女儿)出现了「稍微不合乎这种病态美期待」的言行举止,马上就会不由自主、发自内心得对自己的女学生(女儿)产生忌妒心理,进而以长辈的姿态高举着道德旗帜,对自己的女学生(女儿)发动整肃,而整肃行动的最大目的不在「贯彻道德」,而在「发泄忌妒心理」。即使是在亲情上真爱着女学生(女儿)的教师和家长,发现自己14、15、16岁的女学生(女儿)有了男朋友后,也会希望女学生(女儿)能够将这段感情保持低调,而不是昭告天下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正处于热恋状态;因为这类教师、家长一直存活于「对年轻女性充满病态美期待」的传统文化之下,而在这样的传统文化之下,「与病态美期待背道而驰的事情」就是「不名誉的事情」,必然会影响到自己的女学生「在家门外的声誉」﹝对该名女学生往后的发展造成阻碍﹞,也会连带影响到教师和家长自身「在学校和社会当中的声誉」。【其次】即使是一位----早已将「上述封建社会赋予少女的病态美期待」丢进垃圾桶的师长、家长;而且还是一位----在亲情上真爱着女学生(女儿)的师长和家长。这类的师长、家长,在「道德观念」上,照样有可能抱持着以下的意识形态:无论是男学生或者女学生,都应当将「把书念好」当作自己在人生这个阶段的使命和职责,就如同医生应当将「照顾病人」当作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消防队员应当将「救出受困者、扑灭火势」当作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假使你们只是----因为谈恋爱而忽视了「学生的本分」,就已经很不应该;况且除此之外,你们还犯下了更大的错误----你们在教室当中做爱的录影画面和照片,经过同学们争相传递之后,已经严重破坏了学校既有的读书风气、良好班风。笔者撰写本文之目的只有一项:请大家将「念书是学生的使命与职责」这项观念给「放下」。「将我执、法执给放下」可是佛教界的常用语喔!笔者找出了自己国中一年级到五专二年级的国文课本;随着年级的增长,文言文占整体国文课程的比重也就愈重。笔者就读国一至国三时,曾经在国文老师的要求下读过:题西林壁、卖油翁、过故人庄、客至、迢迢牵牛星、登幽州台歌、爱莲说、为学一首示子姪、张释之执法、荔枝图序、陋室铭、空城计、木兰诗、幽梦影选、勤论、寄弟墨书、如梦令、西江月、湖心亭看雪、座右铭、沉醉东风、天净沙、与宋元思书、楚人养狙、雨钱、马说。笔者就读五专﹝企管科﹞一年级至二年级时,曾经在国文老师的要求下读过:左忠毅公轶事、廉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桃花源记、陈情表、出师表、近体诗选、留侯论、训俭示康、阿房宫赋、琵琶行、谏太宗十思疏、登楼赋、渔父、礼运大同章、陌上桑上列国中国文课程当中的各篇章皆属于「必修课程」,即使是以大学理工学院、医学院、管理学院为志向的学生,也非读不可;教育部在设计国中课程时,几乎已经假设了:每一位学生未来所担任的工作都必定会用到文言文。倘若各位读者们皆拥有国中学历,而且皆已经出社会了;笔者很想由各位读者当中做个统计:看看有多少比例的读者「其所具备的第一专长或第二专长或第三专长,是必须以国中国文课所交的文言文做为基础概念的,倘若国中时没有将文言文学好,今日就无法拥有此项专长」?对于那些志向不在大学文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根本没有必要读这些「完全无法与现代人的感情世界产生共鸣的----历史人物所写的文学作品」阿!对于宋代读书人而言:「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而在2013年的今日,还有多少中学生的感情世界,能够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得与此三篇文学作品产生共鸣?上列五专国文课程当中的各篇章也都属于「必修课程」。
五专企管科的毕业生们,大致上可以由6条道路当中择一发展:行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作业管理、资讯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其中财务管理、生产作业管理、资讯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是可以不必牵涉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唐宋八大家」的,五专企管科在课程设计上,怎能强迫每一位学生皆必须学好文言文呢?!笔者找出了自己中学时代的历史课本。国一上学期先认识世界四大古文明(西亚、埃及、中国、印度),国一下学期在西洋史部份教到欧洲民族大迁徒,在中国史部分教到胡汉融合的隋唐时代,国二上学期将中国史教到清朝初年,国二下学期将中国史教到中共主政时期,升国三的暑期辅导教台湾史,国三上学期重新由大河文明教到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国三下学期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日耳曼与义大利的建国运动、日本明治维新」教到全球化时代。{高中历史课程}除了针对{国中历史课程}教过的所有时空环境「进行更加细微的解析」之外,还新增了{国中历史课程}所没有教过的时空环境,而且同样进行细微解析,譬如:西元1000-1500的东南亚史、马雅文化、阿兹提克文化、印加帝国、日本幕府时代、俄罗斯的崛起与东拓、帖木儿帝国、鄂图曼帝国、受制于新帝国主义的非洲与东南亚……上列国中、高中历史课程当中的各篇章皆属于「必修课程」,即使是以理工学院、医学院、管理学院为志向的学生,也非读不可;教育部在设计国中、高中课程时,几乎已经假设了:每一位学生未来所担任的工作都必定会用到历史知识。倘若各位读者们皆拥有高中学历,而且皆已经出社会了;笔者很想由各位读者当中做个统计:看看有多少比例的读者「其所具备的第一专长或第二专长或第三专长,是必须以高中历史做为基础概念的,倘若高中时没有将历史学好,今日就无法拥有此项专长」?对于那些志向不在大学历史系的学生而言,他们根本没有必要广泛得去了解「全球七大洲的每个区域」从古至今「所有发生过的重大事件」阿;他们只需要针对白色恐怖、二战前的军国主义思潮、国共战争、美苏冷战等「牵涉到现今政治的议题」进行理性的认识与思考就好了。笔者找出了自己读五专企管科(专一到专二)时的数学课本。重要的章节有:{命题,集合与实数}{多项式,分式与根式}{函数与函数关系}{平面三角}{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与直线}{复数}{方程式}{不等式}{有限数列与级数}{二次曲线}{矩阵}……到了专三还有微积分、统计学(是必修),专四还有管理数学(也是必修)。笔者也找出了自己读高中社会组时的数学参考书(在笔者所就读的高中,数学老师是直接用参考书上课,而非用课本上课)。重要的章节有:基础概念、数与坐标系、数列与级数、多项式、指数与对数、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性质、向量、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一次方程组与矩阵的列运算、圆与球面、圆锥曲线、排列组合、机率与统计……上列高中数学课程当中的各篇章皆属于「必修课程」,即使是以文学院、传播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为志向的社会组学生,也非读不可;教育部在设计高中课程时,几乎已经假设了:每一位学生未来所担任的工作都必定会用到数学。倘若各位读者们皆拥有高中学历,而且皆已经出社会了;笔者很想由各位读者当中做个统计:看看有多少比例的读者「其所具备的第一专长或第二专长或第三专长,是必须以高中数学做为基础概念的,倘若当初没有将高中数学学好,今日就无法拥有此项专长」?至于五专企管科的毕业生们,大致上可以由6条道路当中择一发展:行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作业管理、资讯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其中行销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是可以不必用到数学的,五专企管科在课程设计上,怎能强迫每一位学生皆必须学好三角函数、微积分、统计学和管理数学呢?!英文被认为是全球所通用的国际语言,「每一座国家当中的每一位国民皆必须逐渐得把英文学好」似乎就如同「每一座国家当中的每一位国民皆必须逐渐得接受废除死刑」,都是「只有迂腐固执者才会刻意回避」的世界趋势。国小、国中、高中职﹝五专﹞课程的设计者们假设:每一位学生未来所担任的工作都必定会用到英文。在一个功能正常的社会当中,每一位个体各自守护着不同的岗位;每一位个体对于自己所担任的工作具有愈强的「专业能力」,社会自然就愈能够合谐稳定;然而,真的任何一种行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都包含「英语上的听说读写」吗?假如你认为:「英语能力愈强,就愈有机会晋升上层社会,乃至于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于是,所有的家长、师长皆争相逼迫孩子「把英文学好」;那么,机构性社会当中----那些「专业能力」不包括「英语能力」的岗位,要由谁来担任呢?!笔者找出了高中「文理组分流以前」的化学课本,映入眼帘的,是「以管理学院、文学院、传播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为志向的学生们」出社会后不太可能会用得到的反应式:Ca(HCO3)2(ap)+Ca(OH)2(ap)→2CaCO3(S)+2H2O(l)2NaOH(ap)+Cl2(g)→NaClO(ap)+ NaCl(ap)+H2O(l)C6H12O6(S)+6O2(g)→6CO2(g)+6 H2O(l) △H=-670kcal/molC(s)+ H2O(g)→CO(g)+ H2(g) △H=130Kj「以管理学院、文学院、传播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为志向的学生们」只需要具备「硫酸有多危险?为何透过洗鼻器用开水清洗鼻窦之前,要在开水当中加入洗鼻盐并搅拌均匀?为何在宝特瓶内装入热开水后就会变形?」等科学常识即可;为何还必须在教育体制的逼迫下,将上列反应式给读通?况且,即使国小、国中、高中职五专、大专院校所安排的每一堂课程,对于受教者的前程都有确切的帮助:
在以上各级学校当中:情侣可以于下课时间在教室内聊天、接吻、拥抱;朋友之间可以于下课时间在教室内聊天、打牌、下棋;社团、系会可以于课余时间在教室内举办团康活动;既然聊天、接吻、拥抱、打牌、下棋、团康活动皆可以被允许,为何做爱就不能被允许?
●作者翁立扬,辅仁大学历史系学生。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网友更多声音与讨论,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