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只晒吃喝玩乐小心「毒性正能量」!治疗师鼓励PO「失败履历」

▲你的脸书是否只PO吃喝玩乐等「光明面」?小心毒性能量」。(示意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文/留佩萱摘自/远流出版《寻找复原力》

复原力是我们从挫败中弹回与成长的能力,但首先,我们需要「看见」挫败。

几年前,我读到了一份「失败履历」(CV of Failures)。美国常春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尼斯.豪斯弗尔(Johannes Haushofer)博士,在网路上放了他的「失败履历」。在这份失败履历中,他列出了所有求学过程中拒绝他的学校、找工作时所有被拒绝的职缺、所有没得到的奖项奖学金、所有投稿时被拒绝的学术期刊文章,以及所有申请而没拿到的研究经费。

他在这份失败履历上写着:「我做的大部分事情都失败,但这些失败是隐形的。大家只看得到成功,所以我们认为别人的成功似乎轻而易举,然后认为失败是自己的问题。」他希望这份「失败履历」可以让大家看见失败,提供一些不同观点。

学术圈并不是一个容许展现脆弱的地方,很少人会谈论失败,大家都是「假装你都会,直到你真的办到」(英文有一句话叫做“Fake it till you make it.”)。所以我非常感激豪斯弗尔教授愿意公开展示他的失败履历,让大家看见他的失败。

而现在我们每个人,其实也都有一份公开展示的履历──你的社群网站。在这份「履历」上,你可以放上所有想展示的东西学历、就读学校、工作职称美丽的照片、去哪里旅游、吃了哪些美食、和哪些人聚会、感情多甜蜜、人生有哪些成就⋯⋯等等。

每天,我们在社群网站上滑着一份又一份亮丽的履历,这些光鲜亮丽的履历,让我们看不见真实的人生其实充满着挣扎与困境。于是,你认为当自己过不好时,就是自己有问题。而当我们无法真正去面对挫败与困境,就无法从中成长与学习。

▲在社群网站上滑着一个个光鲜亮丽的贴文,看不见真实人生其实充满着挣扎与困境。以为自己过不好时,就是自己有问题。(示意图/123RF)

当我们开始隐藏挣扎与挫败

我们活在一个非常强调成功、正向和快乐的社会,社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正能量」励志语句,像是:「往正面想」、「你一定会克服一切的」、「永不放弃」、「要感激」、「要看见每一件事情的光明面」⋯⋯。

当然,要快乐没有不好,我自己也满喜欢读这些励志语,这些句子偶尔也会给我一些动力,帮助我继续往前走。这些励志语说得也都没有错──能够让自己去感激拥有的一切、能够在每一次挫败中看见可以学习的地方、可以看见光明面,这些都是一个人拥有很高复原力的特征。

但是,当「要正向快乐」变成唯一的价值时,就像是我们拿着励志语丢向正处在痛楚中的人,要他们赶快把负面情绪清干净,这样反而让许多人不敢表达内心的痛苦,不敢谈论失败,开始隐藏情绪,戴上一切都很完美的面具,甚至,在自己过得不好时,会觉得很羞愧、很自责、不敢求救。

近年来,网路上出现「毒性正能量」(Toxic Positivity)这个词,描述了这样强调「只能正向」的社会氛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毒性正能量」症状,请你花一点时间反思,你是否也有这些症状呢?

‧会刻意隐藏你的真实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

‧想推开某些情绪,像是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好难过的!」 或是对于自己的负面情绪感到羞愧。‧当别人与你分享他的负面情绪或挫折时,你试着要把他的负面情绪赶走,像是告诉他:「你已经很幸运了,可能还有更惨的状况!」

‧你会告诉别人:「好了不要再难过了。」「赶快好起来。」「想些快乐的事情就好。」「这不用这么生气吧?」「生气又没有用!」

‧你在社群网站上放「励志语」贴文,然后批评那些没有这样正向思考的人。

如果你觉察到自己出现「毒性正能量」症状,这是很正常的,毕竟这个社会不断灌输我们要开心、要正向的观念。觉察就是改变的第一步,能够觉察到自己有这些想法与行为,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是我太玻璃心了吗?

近年来我也常在网路上读到「玻璃心」这个词。网路上写着,玻璃心是指「一个人的心像玻璃一样易碎,用来形容敏感脆弱的心理状态,经不起批评指责或者嘲讽,很容易就受到打击」。

读到「玻璃心」这个词时,我觉察到心中冒出许多排斥感,心想:这不就是在加剧毒性正能量吗?

当一个人感受到痛苦时,还要怀疑自己「我这样是不是太玻璃心了?」或者当一个人终于鼓起勇气想表达自己的情绪时,还要担心:「如果表达自己其实过得不好,别人会不会认为我太玻璃心、太经不起挫折了?」

咨商室中,我也很常听到个案有这些怀疑:「我是不是太敏感了?」「我朋友说别人根本没有这个意思,是你太敏感了!」而这些内在质疑反而让他们更加痛苦。

▲「玻璃心」的形容,也是在加剧「毒性正能量」。(图/远流出版提供)

如果你也这样觉得,你一点都不孤单,来自2012年的一份研究显示,当受试着被要求「不应该感到负面情绪」时,他们反而感觉到更强烈的负面情绪。因为害怕被批评为「有玻璃心」,我们更加不敢去谈论失败与挫败,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心理伤口

用「玻璃」来形容人的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当一个东西是玻璃制的,我们要非常小心地拿着或是存放,不小心摔到就会破裂。用玻璃来形容心,表示我们要嘛小心翼翼不可以有任何挫败,不然摔破了,就坏了。于是,许多家长努力保护孩子,不让孩子受到任何挫折或失败。

如果用玻璃来形容易碎的心,那么毒性正能量就是要把我们的心变成「钢铁」,怎么摔都不会坏、不会碎。但是,如同钢铁般坚硬又僵化的心,是感受不到情绪的。生命是由喜悦与痛苦共同交织而成,我们会经历快乐、感激、喜悦、挫折、心碎、失败、失望……等各种情绪,而挫败与心碎这些经历,都可以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待人更温柔。当心成为钢铁般坚硬时,我们就无法感受情绪,无法真实地活着。

或许我们可以抛开「易碎」或「不易碎」这样僵化的二元法来定义心智,而是改用另一种不同的角度──把心智当成锻炼肌肉一样。

你在做重量训练时,会需要循序渐进增加负荷重量,因为肌肉锻炼需要这些阻力与压力才能强化肌肉。同样的,建立复原力,就是在锻炼你的心智肌肉,每一次的挫折与失败,就像是使用重训器材时再多增添的一点重量,都可以帮助你增加复原力。

建立复原力的第一步,是要能够去看见与面对挫败。但是这个充满毒性正能量、动不动批评人「玻璃心」的社会,让我们喜欢去评价正在经历失败、正在挣扎的人,让失败成为一件很可耻、大家都不愿意谈论的事情。

同样在学术圈工作,当我读到豪斯弗尔教授所公开的「失败履历」时,我理解到原来常常被拒绝是很正常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不够好」。我心里也想着,如果这个社会上有更多人愿意分享他们的挫败履历,我们又会如何看待失败、谈论挫败呢?

所以,我想要邀请你,让我们一起建立一个社会,让大家可以谈论失败、挫折与痛苦,因为当这些失败有空间存在、能够被看见,我们才有机会去靠近、去面对,才能从这些失败经验中增加复原力,能够学习与成长。

你愿意去看见自己的失败履历,甚至分享自己的「失败履历」吗?

★作者留佩萱,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咨商教育与督导博士,心理咨商专长包含创伤治疗、童年创伤、家暴性侵议题、创伤知情、内在家族理论治疗⋯⋯等等。本文摘自远流出版《寻找复原力:人生不会照着你的规划前进,勇敢走进内心,每次挫败都是让你转变的契机原文标题「毒性正能量,让我们不愿意看见失败」。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有些人在失败后一蹶不振?有些人却可以帅气起身,继续前行?每个人的复原力程度,其实来自于过去的成长经历和资源,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注定,而是本就存在你的内心。

跟着心理咨商师留佩萱的带领,你也可以在日常中练习如何听见自己内在声音,正视不安与恐惧。在这人心惶惶、充满未知的此刻,透过书中温暖的呼唤,帮助自己建立好心理韧性,学会在每次跌倒后站起来,重新开始。

►我们的美丽就用白纸黑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