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每周花5小时内疚!专家建议「写下来」:是非常重要的情绪

▲专家提到一般人每周花5小时感到中等程度的内疚,「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情绪」。(示意图/视觉中国)

文/留佩萱摘自/远流出版《寻找复原力》

好好倾听,内疚在告诉你什么?

在写这篇稿子的几个礼拜前,我的博士指导教授打电话给我,我们聊了彼此的近况,以及我担任教职满一年的经验和心情。我笑着跟她说,过去这一年,我非常努力地练习「去除学习」那些念博士班过程中所建立的「陋习」──总是在工作、不知道怎么拒绝或建立界线、觉得别人的需求比较重要,因为心中内疚感总是对我大喊:「你应该要做这个!」

博士班毕业后,我终于有比较多精力去面对和处理内疚。对我来说,内疚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情绪,就像一位老朋友一样常常都在。在咨商室中,我也常常听到个案们谈到内疚感──

「当教授请我做这件事情时,我一点都不想答应,但是拒绝让我觉得很内疚,所以只好答应。」

「我妹妹长期有酒瘾问题,我妈妈每天都很忧郁,我爸妈每次都打给我要跟我说妹妹又怎么了,但我都不接电话。听那些重复的事让我很厌烦,但不理会他们,又让我很内疚。」

「我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工作,无法照顾父母,我觉得很内疚。」

不仅仅是对事情感到内疚,我也常常听到个案分享他们对于拥有某些情绪感到很内疚,像是感到悲伤、焦虑、难受时,心中内疚的声音就会冒出来说:「你应该要感激才对,不应该有这些感觉!」

研究显示,一般来说人们一天约花2小时感受轻微的内疚感,一个礼拜花5小时感受中等程度的内疚,一个月约花3个半小时经历程度严重的内疚感受。这样看起来,内疚的确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情绪。

不知道对你来说,内疚是不是也很熟悉呢?请你花一点时间反思,你心中常常有哪些内疚声音?你会对哪些事情感到内疚呢?如果你愿意,请把这些内疚声音写下来。

其实,内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绪,让我们知道自己可能做错事了、伤害到人了,或是做的行为和自己的价值观不符。内疚情绪让我们去道歉、修正行为,以及弥补过失。

譬如你本来预计要完成一份报告,但却花了2小时浏览社群网站,你的内疚感可能会让你重新检视如何有效工作,或是赶紧规划另一段时间把报告完成,交给老板。

或者,你对朋友说出了伤人的话,内疚让你真挚地向对方道歉,并且更加检视之后该如何说话。这些内疚感很重要,帮助我们维持人际关系,让我们的行为能够符合内心价值。通常你道歉或是弥补过失后,内疚感就会降低或消失。

但是,某些内疚却离不开,像个枷锁一样牢牢套住你,几个月、几年,对有些人来说甚至是一辈子。

不健康的内疚,就像毒药一样

美国心理师盖温奇(Guy Winch)博士解释,健康的内疚情绪让我们在做错事后能够弥补、改正,但是不健康的内疚就像是毒药一样,不断侵蚀伤害着我们,这种内疚包含了「幸存者内疚」与「分离内疚」,而这两种内疚,都与人际关系有关。

在战争、悲剧、意外事件中的幸存者,常常会陷入「为什么别人离开了,自己却活下来?」的幸存者内疚情绪中,这样的内疚让他们无法好好活着;因为活着,似乎是对亡者的背叛。

除了重大事件外,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能感到幸存者内疚──当我们发现自己比别人幸运、当别人在受苦难自己却过得还不错,你就可能感到内疚。譬如在2020年的疫情中,我听到许多人都在经历幸存者内疚,因为当世界各地有非常多人因为疫情失去工作、失去住所、失去健康、失去挚爱,而你拥有许多资源,过得还不错,就可能感到内疚。

▲有些不健康的内疚像毒药。(图/pakutaso,示意图,与本文当事人无关)

另一种像毒药般的内疚称作「分离内疚」。当你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需要放下其他人时,就可能会产生分离内疚。譬如你为了追寻自己的理想出国念书,但是家人伴侣都反对,希望你可以留在台湾,这让你觉得很内疚;或是你在海外工作,无法探望照顾生病的家人,这让你觉得很内疚;或者出差或旅游时,你觉得抛下伴侣与孩子而感到内疚,让你无法好好享受这趟旅途。你为自己所做的决定不符合周遭的人对你的期待时,就可能产生分离内疚。

内疚感传递讯息,告诉你做错事了,但幸存者内疚与分离内疚最吊诡之处,就是我们其实「并没有真正做错事情」,所以也无法道歉或做出弥补行为。这样的内疚就像是一个坏掉的警报器,不断哔哔作响,告诉你「你做错了!」让我们无法真正生活,或是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这些、不值得过得好」,甚至认为应该惩罚自己才是。

听听内疚传递的讯息

我常告诉个案:情绪是资料,每种情绪都在传递讯息给我们,包括内疚也是。请你回去阅读之前写下的内疚声音,想一想这些内疚在告诉你什么?

你的每一个内疚声音,其实都在告诉你:哪些事情对你很重要?

如果你在旅游时觉得抛下伴侣和孩子让你很内疚,表示亲密关系对你来说非常重要,你可能需要安排其他机会让你和伴侣或孩子好好建立连结 。

如果你对于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特权感到内疚,表示你意识到这个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公义,而你在乎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足够的资源;如果你因为说出伤害到他人的话而感到内疚,表示你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你知道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

当我们仔细倾听内疚的声音,就能更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价值观。

另外,有些内疚声音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和社会加诸的价值观。譬如说,如果成长过程中你被教导「别人的需求比你自己的需求重要」,那么,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你就可能感到内疚。或者是身为女性,你可能从社会或家庭中接收到许多「女性应该要牺牲自己」的信念,这些深植脑中的「女性角色与期待」,让你对追求自己的理想感到内疚。

面对这些内疚声音,你可以去检视:这些内疚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

好好倾听内疚,也能让我们去看见自己的不同面向,尤其是那些没那么光鲜亮丽、很想要隐藏的部分。我们可以练习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有缺点,也有局限,没办法做到每件别人期待我做的事情,我也需要休息,需要建立界线。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都值得被尊重与被爱。

将内疚转化为感激,采取行动

那么,面对内疚时,我们该怎么办?佛教学者特普腾詹帕(Thupten Jinpa)博士解释:当陷入内疚情绪时,我们会变得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因为内疚让焦点变成了「我、我、我」,就好像世界缩限到只剩下「自己」。

听到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回想自己掉进内疚深井时,的确就只想着「我」。内疚触发了羞愧感,让我觉得自己很糟糕,这些情绪让我很想躲起来、缩起来。这时候,我只能看到自己,非常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考虑到别人;我的世界缩限到只剩井口上的那一小片天空。

在这种时候,我们其实可以帮助自己「拓宽」世界,也就是,将内疚转化为感激。

不管是幸存者内疚或是分离内疚,我们需要先去看见与承认自己真的很幸运──拥有足够资源,能够有所选择,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些都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请你花一点时间去感受这些感激情绪,去觉察「感激」这个情绪在身体的哪里?是什么感觉?然后,让自己和「感激」这情绪待在一起。

内疚让我们缩进自己的世界里,而感激给予我们能量,让我们可以采取行动,拓宽世界,开始向外延伸到别人。你可以试着将感激化为行动,去尽自己的力量改变社会上的不公义,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分享资源帮助他人,或是去感谢那些让你可以追求自我目标的人,用自己的热忱和专业来协助与启发其他人⋯⋯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内疚,有些很轻微,有些很沉重。每个内疚声音都是在传递讯息,告诉你哪些事情对你很重要,而你可以练习去倾听这些内疚声音。如果你长期背负着幸存者内疚或分离内疚,这都是很沉重的包袱。你可以去看见它,为它命名,然后慢慢将它转化成不同的方式存在,像是感激。

让自己好好去感受感激与幸运,然后,把感激化为行动,继续往前走。

★作者留佩萱,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咨商教育与督导博士,心理咨商专长包含创伤治疗、童年创伤、家暴性侵议题、创伤知情、内在家族理论治疗⋯⋯等等。本文摘自远流出版《寻找复原力:人生不会照着你的规划前进,勇敢走进内心,每次挫败都是让你转变的契机》原文标题「毒性正能量,让我们不愿意看见失败」。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有些人在失败后一蹶不振?有些人却可以帅气起身,继续前行?每个人的复原力程度,其实来自于过去的成长经历和资源,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注定,而是本就存在你的内心。

跟着心理咨商师留佩萱的带领,你也可以在日常中练习如何听见自己内在声音,正视不安与恐惧。在这人心惶惶、充满未知的此刻,透过书中温暖的呼唤,帮助自己建立好心理韧性,学会在每次跌倒后站起来,重新开始。

►我们的美丽就用白纸黑字写下来